浣溪沙翻译苏轼游蕲水清泉寺

如题所述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概述图片来源)
作品名称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作品别名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创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处
《全宋词》
文学体裁

快速
导航
注释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浣溪沙⑴
游蕲水⑵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⑶,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⑷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⑸?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⑹唱黄鸡⑺。[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⑶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⑷萧萧:形容雨声,一作“潇潇”。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⑸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⑹白发:老年。
⑺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白话译文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2]。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东坡志林》卷一云:“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这里所指的歌,就是这首词。[3][4]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字,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轼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3]
名家点评
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徐公师川尝言:东坡长短句有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白乐天诗云:“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净”、“润”两字,当有能辨之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4]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5]
苏轼像
纠错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编.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06月第1版:314
[2] 主编;吕达.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初审通过:226页
[3] 刘乃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30-731
猜你关注
小学时候就听过的诗词,你看看还眼熟不!
天天的小蓝天阅读2.3万
「科沃斯官方商城 」618年中大促 T8 MAX 狂欢价2699!
苏州科沃斯机器人电..广告 
宋代之景,诗人之情!
JD萤火虫003阅读2.3万
宋代诗词的那些哲理,你都懂?
天天的小蓝天阅读1.2万
iRobot 扫地机器人 多重豪礼送不停
上海艾罗伯特机器人..广告 
扫地机器人首选-一微半导体
珠海市一微半导体有..广告 
百科星图发现万物之间的联系
苏轼《浣溪沙》相关名篇
全部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浣溪沙·自适
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浣溪沙·罗袜空飞洛浦尘
浣溪沙·春情
浣溪沙·春情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浣溪沙·咏橘
浣溪沙五首
浣溪沙·雪里餐毡例姓苏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浣溪沙·渔父
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
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
查看
更多
搜索发现
浣溪沙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简单的发型 自己能扎 易学
鼻子两边红红的还脱皮
辫子的编法大全有图解
建行近期理财产品
学生怎么扎
编发视频
每天读文史
文史专栏作者,资深诗词发烧友
是什么让苏轼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词突出了东坡在逆境中向上乐观的心境,突出了其自强不息,坚韧的品性。
阅读1.5万
每天读文史
文史专栏作者,资深诗词发烧友
苏轼一首写入课本的词,道尽人生感慨,最后一句流传千古
苏轼发出肺腑之言,休将白发唱黄鸡。最后一句,气势宏伟,升华主题。果然,苏轼是个可爱的老顽童,在别人无奈接受衰老的时候却能乐观地想让自己活的年轻。 说句题外话,我把这首词当做在人生困境里,千万不要放弃希望,一定要顽强地活下去的激励之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4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苏轼 翻译及注释
翻译
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注释
①:此词作于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放,任徐州知州时。
②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③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④泼——泼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
⑤蒿(hāo)艾(ài)——两种草名。
⑥薰——香草名。
⑦元是——原是。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苏轼 赏析二
  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
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
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