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和朱熹理学的区别在哪里?两者谁更能受到儒家青睐?

如题所述

受到青睐的问题并不能一概而论,这两种学说是有所交叉的。但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朱熹的学派是理学,王阳明的学派是心学。——其实把王阳明和朱熹并列是不太妥的,因为王阳明并不是心学的开创者,心学的开创者是陆九渊,号象山,世称陆象山。我们一般是把朱熹和陆九渊并称的。

简而言之,儒学发展到宋朝,就产生了所谓“宋学“,宋学是和汉学相对的,相比于汉学的注重章句注释,宋学的关注点则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辨。宋学有两个主要流派,一是发轫于北宋二程(程颐、程颢),集大成于朱熹的理学,又称程朱学派,一个是产生于南宋陆九渊,后来被明朝王阳明所继承的心学,又称陆王学派。

这两个学派有什么不同呢?

从哲学的本质上来说,朱熹认为宇宙的本原就是一个“理”,什么是“理”呢?简而言之,就是“道理”,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就是理;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这就是理。在朱熹看来,理是整个宇宙的前提和根本,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且如万一河山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换言之,朱熹的“理”,是一种先于宇宙存在、超脱于宇宙的事物,不因人的喜好爱恶而转移,所以又叫“天理”。

所以,朱熹的学说才叫“理学”。因为朱熹承认有一个独立于人的意志的“理”存在,所以这种学说其实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陆九渊也认为宇宙的本源是“理”,但这个理和朱熹的理不同,陆九渊的定义是“心即理也”,也就是说,陆九渊的理不是客观存在的,它就是人的内心。用陆九渊自己的话讲,就是“道未有外乎其心者”,或者说是“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在陆九渊看来,心与理是直接合而为一的,天理不在别处,就在人心当中。

所以,陆九渊的学说就叫心学,它显然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因为他们的认知不同,所以治学方法也不同。朱熹认为理一殊分,天理是无法直接认识的,我们人所能见到的只有具体事物,所以我们必须从研究具体事物入手,一个一个的穷究它们的理,最后达到对天理的认识。从方法上来讲,就是从格物入手,博览群书,最终一点一点的接近天理。

但陆九渊认为天理即人心,天理不在别处,即在我心中,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去格物,也没有必要去读书,只需要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认识,用陆九渊自己的话讲,就是“发明本心”,或者叫“求放心”,找到自己失去的那颗本心。一旦你拂去了心上的尘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本心,那自然而然也就认识了天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4
朱熹认为“善”是“天理”所形成的“道心”,王阳明则认为“善”是人一旦动了欲望的意念。朱熹更能受到儒家青睐。
第2个回答  2022-05-14
区别就是文章内容不一样,文章核心不一样,文章的发展不一样,理解不一样,传承过程不一样。我觉得王阳明心学可以更好的得到儒家的青睐。
第3个回答  2022-05-14
传承的方式不同,传承的思想不同,对于道德标准的判定方式不同,认定的模式不同,对社会的帮助不同,传播的理念不同,这就是其中的不同之处。我个人认为王阳明心学比较接近儒家思想,所以可以受到儒家思想的肯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