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畦春韭绿”的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畦春韭绿”的下一句是:十里稻花香

《杏帘在望》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白话释义:黄色的酒旗吸引客人赶来欢快畅饮,远望只能看见隐约的山庄。菱叶荇菜间纯洁的鹅正在玩耍,桑林榆树里飞燕正在穿行。一大片的韭菜在春风中长得翠绿,稻田到处洋溢着花粉的清香。盛世都没有饥荒和冻馁了,为什么要一整天就为了耕织匆忙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杏帘在望》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是十一首《大观园题咏》中的一首,是元妃游赏大观园时的“颂圣应酬”之作,由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由于这段时期是贾府的鼎盛时期,贾府洋溢着一片歌舞。在《大观园题咏》中,它全面描绘了大观园中的奢华场景。

这是一系列歌词,歌颂和赞美太平,揭示了强烈的封建正统观念。但它也表现出不同人的不同思想,情感和个性特征。封建的林黛玉的封建版本借用这首诗来表达她内心世界的可恶黑暗和粗俗。

这首诗的背景是元妃出题,有点类似于应制诗。这类诗要求词语雅驯,歌功颂德,写作手法尤为罕见。首联“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将题目“杏帘在望”融入其中,虽是平铺直叙,但显巧妙。而诗句只需十个字就能概括。这是诗歌独有的语法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杏帘在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6

“一畦春韭绿”的下一句是“十里稻花香”。

出处:本首诗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元宵佳节,元妃归省,命宝玉及众姐妹以景为题作诗。宝玉腹俭,黛玉逞才代作一首,被元妃评为最佳,即此首《杏帘在望》。

《杏帘在望》

清代: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译文:黄色的酒旗招引着客人前来酣饮,远远望去但见隐隐约约的山庄。菱叶荇菜间嬉戏着天真的鹅儿,桑林榆树里穿梭着垒巢的飞燕。一畦畦韭菜在春风中长得翠绿,一片片稻田散溢着花粉的清香。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

扩展资料

在众多的红楼诗词中,这首算是比较可圈可点的。这首诗的背景是元妃出题,有点类似于应制诗。这类诗要求词语雅驯,歌功颂德,古来极少佳作。首联“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将题目“杏帘在望”融入其中,虽是平铺直叙,但显巧妙。

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是本诗的亮点,上下联纯用名词,若翻译成白话则要啰嗦得多:鹅儿在生满菱荇的水面戏水,燕子衔来桑榆枝叶在梁上为自己做窝。而诗句只需十个字就能概括。这是诗歌独有的语法,古文绝难为此。

当然,这并非曹翁的首创,“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都是这种句式。颈联“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如今流传较广,很有画面感。

尾联“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意思是现在太平盛世,没人饿肚子了,不用忙于忙耕织。这联歌颂太平盛世,是写给元春看的,让她看了高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杏帘在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6

“一畦春韭绿”的下一句是十里稻花香。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意思是:一畦韭菜已经绿了,连绵十里的稻子花开正香。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第十七至十八回中,黛玉做的一首诗。

1、全诗: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2、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1],曹顒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12
畦春韭绿”的下一句是:十里稻花香。

《杏帘在望》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白话释义:黄色的酒旗吸引客人赶来欢快畅饮,远望只能看见隐约的山庄。菱叶荇菜间纯洁的鹅正在玩耍,桑林榆树里飞燕正在穿行。一大片的韭菜在春风中长得翠绿,稻田到处洋溢着花粉的清香。盛世都没有饥荒和冻馁了,为什么要一整天就为了耕织匆忙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杏帘在望》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是十一首《大观园题咏》中的一首,是元妃游赏大观园时的“颂圣应酬”之作,由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由于这段时期是贾府的鼎盛时期,贾府洋溢着一片歌舞。在《大观园题咏》中,它全面描绘了大观园中的奢华场景。

这是一系列歌词,歌颂和赞美太平,揭示了强烈的封建正统观念。但它也表现出不同人的不同思想,情感和个性特征。封建的林黛玉的封建版本借用这首诗来表达她内心世界的可恶黑暗和粗俗。

这首诗的背景是元妃出题,有点类似于应制诗。这类诗要求词语雅驯,歌功颂德,写作手法尤为罕见。首联“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将题目“杏帘在望”融入其中,虽是平铺直叙,但显巧妙。而诗句只需十个字就能概括。这是诗歌独有的语法结构。
第4个回答  2019-01-24
“一畦春韭绿”的下一句是“十里稻花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