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喝什么样的酒?

如题所述

有一种神奇的液体,它可以让人癫狂发疯,也可以让人沉醉入梦,可以让人痛哭流涕,也可以让人豪气顿生。有的人爱它如命,有的人恨它入骨,有的人喝了它误事,也有的人正是靠它办成大事儿。

这液体就是酒。

酒,悲伤时借它浇愁,高兴时拿它庆祝,相聚时以它助兴,离别时用它劝慰。中国人讲“无酒不成席”。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的历史和中国文化史紧紧相连,中国文化散发着浓浓的酒味儿。我们领略过《饮中八仙歌》中“李白斗酒诗百篇”的风采,也见识过《水浒传》中武松景阳冈狂饮十八碗之后打死老虎的壮举,这就产生了一个印象,似乎古人特别能喝酒,酒量比现代人高的不是一星半点。这种印象靠谱吗?古代人喝的是什么样的酒呢?

这就要说到酒的来历了。

在夏商以前,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酒就已经发明出来了。

关于酒的发明者,有的说是仪狄,也有的说是杜康,野史笔记中还有猿猴造酒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醪,读作láo,指为浊酒;秫,读shú,泛指高粱)。酒醪是一种发酵过的米酒,而秫酒是以高粱为原料的酒,也就是说,他俩采用的原料不同,不过都是通过发酵来酿酒的。至于猿猴造酒,多半是果子酒。

其实,酒更有可能是上古时期劳动人民无意间的一种发明,是群体智慧的结晶,仪狄或者杜康,只是一个纪念的符号罢了。

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酒的记载,据说殷人就是因为酗酒亡国的;而出土文物中,更有西汉时期完好保存下来的酒。这些无不说明了酒的历史之长远。

在汉代以前,粮食很少,用来酿酒的粮食更少,因此,普通人是很少能够喝到酒的。孟子那个时代,年满七十的人才可以衣帛食肉,酒无疑更是一种奢侈品。周代的时候,酒一般用来祭祀,当然也供贵族在宴会活动中饮用。另外,诸侯也会举行乡饮酒礼,由乡里头人组织饮宴活动,这是一种繁琐的礼仪,目的是向国家举荐贤才,喝酒倒是其次。

后来,农业生产发达了之后,普通人饮酒的机会也就逐渐增加了。

汉代人在过年的时候,会喝一种椒柏酒。这是一种“保健酒”,是用椒花和柏叶浸泡的酒,据说喝了之后可以祛除百病。这种喝椒柏酒的风俗,一直到南北朝时期还很盛行。

(煮酒论英雄)

曹操吟唱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成为千古名篇;陶渊明酷爱喝酒,还写过《饮酒》诗二十篇;竹林七贤中的刘伶,放诞不羁,嗜酒如命,写过著名的《酒德颂》,表现出他对礼法和权贵的蔑视。这些魏晋时期的饮者风采,真是让人倾慕不已。

到了唐代,喝酒已经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了。那些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几乎全都写过与酒相关的诗篇。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等等等,对酒都是情有独钟。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酒和月亮,是他的诗作中最突出的意象。“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李白仿佛是为酒而生的。喝了酒之后,他诗情勃发,锦心绣口,吟咏出无数瑰丽壮美的篇章。

李白能够饮下一斗酒,排除夸张的成分,说明这酒的度数是并不高的。事实上,古代的酒确实度数不高,只有3到10度不等,最高不会超过15度。

最开始,酿酒的程序很简单,技术也很粗糙。以谷物为原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发酵,再进行简单的过滤就可以喝了。后来,酿酒技术有了改进,虽然还是通过发酵来酿酒,但是在酿酒之时加入了特制的酒曲,因而称之为曲酿酒法。这样酿出来的酒味道浓郁,酒精度数也比原始的酒要高,一般在10度左右,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黄酒。当然,这种酒的后劲是比较大的。白居易诗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绿蚁”就是形容漂在这种酒上面的泡沫。

直到宋代,梁山泊好汉们大碗喝酒,喝的也就是通过发酵方法酿造出来的谷物酒,其中以米酒为最多。武松过景阳冈所喝的酒,应该是提纯度较高的米酒,十八碗,估计是五六斤的样子,换成现代50度以上的白酒,武松的酒量应该在一斤半左右,也比绝大多数人的酒量要高了,武松也绝对算得上豪饮之人。

欧阳修的“醉翁”之乐,苏东坡“把酒问青天”的豪情,辛弃疾“问松我醉如何”的痴态,都从这种发酵酒而来。

中国酿酒技术的真正飞跃发生在元朝。汉族传统的发酵酿酒法被蒙古族带来的蒸馏酿酒法所取代。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

蒙古人生长在气候寒冷、环境恶劣的地区,高烈度、辛辣味的酒有助于他们祛寒,同时又和他们豪爽的民族性格颇为契合。他们一统华夏之后,度数低、口味淡的传统发酵酒自然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到了明代,发酵酒又兴盛过一阵子,那是因为汉族士大夫喜爱的缘故。不过等到满清入关,辛辣、烈口的蒸馏酒又恢复了它的地位,一直延续到现代。

现代人喝酒的选择可就多了,白酒、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白兰地、杜松酒、朗姆酒、伏特加等等,琳琅满目,酿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我们欣赏古人痛饮美酒的风采,但是古人“吃酒”吃的基本是低度米酒,当然可以豪饮啦。李白和武松固然善于饮酒,不过要是连饮三斤现代50度以上的白酒,也足以让他们吐血了。

喝酒,可不要贪杯,就像古人说的,“酒饮微醺处,花看半开时”,才是最美好的境界。

(图片来自网络)

2017/9/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5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