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施耐庵原籍苏州,于元贞二年(1296)生于兴化,舟人之子,十三岁入私塾,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九岁中举,三十五岁中进士。三十五岁至四十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七十一岁或七十二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七十五岁,为洪武三年(1370)。与罗贯中合著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施耐庵接信后,将大弟彦明留在苏州原籍,带了续娶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门人罗贯中,冒着烽烟,渡江北上,先在兴化顾逖家中暂住,而后由顾逖相助,在兴化以东人烟稀少的海滨白驹场购置了田地房产,在这里隐居著《水浒》,施耐庵结识了许多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故事,成了他创作的素材,经过再创造,以惊人的艺术才能,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108将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4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水浒传》是元末年间,施耐庵参加了张士诚的起义,但是稍微取得成就之后的张士诚却开始了骄奢淫逸。这让施耐庵看到了起义领导者的局限性,所以施耐庵带领罗贯中离开了张士诚,隐居在楚州(现在的淮安)。施耐庵根据淮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山东水泊梁山,创作了《水浒传》。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区),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创作背景是: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10

施耐庵原籍苏州,于元贞二年(1296)生于兴化,舟人之子,十三岁入私塾,十九岁中秀才,二十九岁中举,三十五岁中进士。三十五岁至四十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七十一岁或七十二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七十五岁,为洪武三年(1370)。与罗贯中合著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接信后,将大弟彦明留在苏州原籍,带了续娶妻子申氏、二弟彦才和门人罗贯中,冒着烽烟,渡江北上,先在兴化顾逖家中暂住,而后由顾逖相助,在兴化以东人烟稀少的海滨白驹场购置了田地房产,在这里隐居著《水浒》,施耐庵结识了许多农夫和盐民,他们生活中的许多故事,成了他创作的素材,经过再创造,以惊人的艺术才能,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108将豪侠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1。《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描写宋江起义的长篇小说。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福建建阳余象斗双峰堂刊本《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志传评林》题罗贯中编集,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与之相近的还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署名是“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

2。全书通过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3。《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 早期版本有“繁本”和“简本”之分,而“繁本”又分七十回本、一百回本和一百二十回本三个系统,其中以百回本为最古,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叙事详尽,内容完整,是百回本中现存最早的繁本,杨定见序、袁无涯刻本《水浒全传》则是该书众多版本中内容最全的一百廿回本。

第3个回答  2018-01-03
<<水浒传>>
作者;
施耐庵,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
  籍贯:江苏兴化人。
  身份: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作者。
写作背景
北宋末年,宋徽宗昏庸无道,奸官当政,民不聊生。山东郓城以
宋江为首的三十六人掀起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他们杀富济贫,行侠仗义,令昏庸朝廷闻风丧胆,民间百姓拍手称快。义军不断挫败官兵
围剿,兵马粮饷不断充实。金沙滩上迎来八万好汉落草,断金亭上引来各路豪杰齐聚。聚义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性格迥异,个个光彩照人。他们或是智能超群,有勇有谋的义士,或是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好汉,或是大义凛然,忘我行义的豪杰。他们是凝聚着历代农民阶级心目中的理想人物的化身。
《水浒传》
是中国历史上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
被后人归为
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其内容讲述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
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
的历程。
又名
《忠义水浒传》,
初名
《江湖豪客传》,
一般简称《水浒》
全书定型于明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而罗贯
中则做了整理,金圣叹删节为七十回本。
《水浒传》是宋江起义故事在民间
长期流传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