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的种类与历史发展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箜篌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在汉唐非常盛行,除了在宫廷雅乐中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唐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3种形制。

我国最早的记载箜篌是在西汉时期,根据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封神书》中记载:

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

在汉代,箜篌是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一种角形竖琴,其从波斯传入我国后,一直被我国人们称为“胡箜篌”,史书《隋书音乐志》记载中:

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

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水拨弹奏,不仅流行于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东北和朝鲜。

历史悠久的汉代小箜篌,起源于古代猎弓,具有古代乐弓向古代乐器发展的最初形式。自东汉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中原后,曾在历代宫廷中应用。

从霍纳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来看,箜篌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史书《新唐书》中所记载的:“凤首箜篌,有项如轸”一般。

在盛唐时,箜篌演奏技法以多种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并借鉴了竖琴的弹奏手法,采取坐姿,将共鸣箱置于胸前,左右手分别弹奏两侧琴弦,由于左右同音双排弦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相当方便。

此外,演奏者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和声拥有丰富色彩。

因箜篌通过琴底天平轴和平衡杠杆的联系,左右双排弦张力永远相等,因此还能在中心音域通过左手弹拨,右手运用大幅度揉、滑、压、颤技巧,也可演奏泛音、摇指、轮指及各种音色变化的多种手法。这样转调箜篌既有古琴、古筝的韵味,能够出色地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又有竖琴的音响效果,甚至还可以演奏各种竖琴曲。

在盛唐时期,我国还出现了一个擅长弹箜篌的著名大师,她的名字叫做李凭。据说唐代大诗人李贺曾经有幸听到了李凭弹奏箜篌,李贺被她美妙的箜篌乐声打动,触景生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李凭箜篌引》,诗道: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还有,在音域方面,唐代箜篌超过6个8度,甚至达到7个8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仍然是5个8度。箜篌的声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动,比较清亮、浮泛、飘忽。

凤首箜篌在隋唐时期,用于天竺乐、骠国乐和高丽乐中。唐代德宗时,从骠国也传进了凤首箜篌。在唐代皇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演奏中还是主要的乐器之一。

由于箜篌有数组弦,它不仅能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在独奏或伴奏方面,都比较理想。但是可惜的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14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