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称会试考取第一名的人叫什么?

如题所述

明清两代称会试考取第一名的人为会元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以后,为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一宗朱子之学”,非孔孟之书不读,非濂关洛闽之学不讲(都是理学派别,它们是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程颢和程颐的洛学,朱熹的闽学),程朱理学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专门抵毁朱子学的儒士朱友季遭到皇帝的痛打。这时的国子监乃至地方儒学极力尊奉程朱之学,力推性理精义。

明代地方儒学的主要类型是府、州、县学。洪武初年,常州府学重拾残址,设教授一人,训导四人,招府学廪膳生员(有伙食津贴)40人,温习学业。洪武5年,常州知府孙用开始建造大成殿,塑先圣像,四配像(孟子、颜由、曾子、孔汲),十哲像。六年,建造戟门、两庑、祀各位贤者。七年,造明伦堂及两序,四斋,命名为“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旁设置“射圃”,供师生习射。永乐七年,庙学倒塌,教授金原向上级请示,知府黄弘上奏请修建,建成后规模很大。宣德二年,推官杨谊又拓宽了府学规模,内部装修极为考究。十年,知府莫愚在射圃旁建“观德亭”,亭子东西两面共盖庐舍四十楹。成化二年,知府卓天锡重建明伦堂,增盖庐舍到八十楹。五年,知府谢庭桂又增建四斋,刻朱文公(朱熹)所书“晦庵”二字以及《同安县学四斋铭》于其内。是年六月,堂毁、乐器、祭器以及朝廷钦赐的书籍悉被焚毁。知府卓天赐再向上汇报,获准重新建造。巡托都御史刑宥具体负责这件事。这年九月,明伦堂建成,器物也依次添置齐备,皇上写来诰命书,鼓励兴学。这年十一月,在明伦堂的北面增建尊经阁,供学生阅读研习。宏治十四年,郡守连盛建素王宫坊于棂星门外。正德七年,知府李嵩增建号舍,立泮宫坊。嘉靖初年,增建启圣词,后又建“敬一亭”。万历四十五年,知府刘广生重修。崇祯十六年,学谕汪会海重修学宫,改建“天下文明坊”,“春风桃李坊”,“宫墙璧水坊”。这时,常州府学内舍宇成片,宏伟亮丽,建筑十分完美。

明代常州府学学生由廪膳生,增广生,附学生三类构成。学生由地方官挑选。学校按“礼、乐、射、律、书、数”设科分教,由教授、训导负责讲授。学校由按察司这一机构进行管理。史载常州府学内曾立有《卧碑》一块。原来洪武15年(1382年),朝廷颁禁令12条,命各学校镌刻在石碑上,作为全国地方儒学办学的指导方针。《卧碑》是当时集权政治在地方教育上的反映。

由于明朝施行严格的科举选士制度,地方官吏、府学教师和府学生都面临着考核的巨大压力。洪武五年(1372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今后对地方官进行政绩考核,必须包括“农桑、学校”方面的成绩,不遵此令的,削职为民。因而常州各任知府都积极干预府学的建设与发展。应该说这为府学的办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府学教师而言学生中举的数量对教师的考核具有实际意义,因而儒学的教学成了科举的附庸。而府学学生三年内要参加两次考试(称为岁考)。分六等区分学生成绩并予以相应赏罚,其中:名列一等前列者,如果学校中的廪膳生名额不足,则依次补为廪膳生;二等则补为增广生。一、二等给予奖赏。三等照旧;四等挞责;五等则廪膳生降为增广生;增广生降为附学生,附学生降为青衣(打杂活);六等黜放回家。象全国许多地方的府学一样,常州府学也用岁考手段强化教育教学的管理。岁考制度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学习。

附表:

洪熙元年北直隶诸学教师考核称职所需举人数

教师总人数
9年内需中举总人数
每届需中举总人数

教授
8
72
24

学正
16
96
32

教谕
101
303
101

训导
286
858
286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种量化考核给教师的教学以很大的压力。事关地方官吏的政绩。)



清代地方儒学的设置与明代相差无几,有府、州、县、乡学。朝廷在地方设提学官管理地方儒学。

顺治十四年,邑人杨廷鉴(明代科举最后一个状元,原为常州府学生员)呼吁乡民捐资重修府学。康熙六年,教授郭士璟重建尊经阁。康熙二十四年知府祖进朝重新修建常州府学。大成殿完工后,圣祖仁皇帝(康熙)赐御书“万世师表”龙匾,府学将它高高悬起,激励师生。康熙三十三年知府于重修戟门。接着世宗宪皇帝(雍正)赐御书“生民未有”。乾隆四十二年至五十二年常州一府八县修缮府学,高宗纯皇帝(乾隆)赐御书“与天地参”,常州今文经学派大师庄存与撰《重修常州府学碑记》,后来仁宗睿皇帝(嘉庆)赐御书“圣集大成”。道光8年,常州知府程锺龄倡议重新修建。常州贤达苏品三,刘弼全,赵廷俊、余怀清、丁煦、余保纯、刘遵义、董其事共花费11000多两银子,将大成殿、乡贤祠、名宦祠等全都修缮一新,道光皇帝亲赐御书“圣协时中”。这时的常州府学建筑众多,规模空前(见府学文庙布局图)。大成殿共五楹,大成殿后面是明伦堂,堂后面是尊经阁,堂左是训导署(训导办公之所)。尊经阁东20余步远处是崇圣祠,祠前有方池,祠右为射圃(练习射箭的地方)。射圃的南面是号舍,号舍旁边有兴文井,射圃的东面是土地祠。戟门往西是文昌祠,棂星门往东是府学署头门,门的左边有名宦祠,右边有乡贤祠,乡贤祠的后面是教授署(教授是府学的总负责人)。棂星门前面是文庙坊,坊前西面是状元坊,东西向。坊前有状元桥,桥东是会元坊(明清两代称会试考取第一名的人为会元),东西向。西面是榜眼坊(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再往东,东面是解元坊,东西向。西面是探花坊(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第一等第三名的人为探花),前面有传胪坊(明清两代称殿试第二等第一名为传胪),南北向。南面是会魁坊,前面有座进贤桥。可惜的是,咸丰十年(1860年)部分建筑被毁。光绪元年(1875年)知府谭钧培督群绅恽光业,盛康,刘翊宸,陈荣邦重新修建,至光绪二年大成门等相继完工,费钱56420千文。今二中校园内的大成门,明伦堂,尊经阁即为这一时期建筑。那时常州境内还有武进县学,龙城书院以及义塾、私塾。府学学生来自常州,武进,阳湖,宜兴,荆溪,无锡,金匮,江阴,靖江等一府八县。整个清代常州府学涌现了赵翼、庄存与、张惠言等一批文化名人。他们是府学的骄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7-22
  明清两代称会试考取第一名的人为会元。
  科举制度中各省举人到京会考,称为会试,故通称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明史.选举志》:“会试第一为会元。”《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伯虎性素坦率,酒中便向人夸说:‘今年我定做会元了。’”因会试是聚集各省举人到京会考,故有此称。会试后尚有殿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第2个回答  2013-10-22
明清两代称会试考取第一名的人为会元
第3个回答  2013-10-22
第一名为探花!
第4个回答  2013-10-22
第一名叫状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