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扫墓过程中的写景作文的600至700字

如题所述

昨天是清明节的第二天,也是一个扫尘的日子,我、弟弟、爸爸和妈妈一起去了乡下奶奶家,准备一起去登山扫尘。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错,昨天天上是下着小雨,我们也无话可说,也只有踩着泥腻的山间土地一步一步的奋力的向上攀登。

终于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我们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肃然起敬,直立在他们的合墓前面。爸爸递给我一根已经燃烧起来的香,香在不时的向外冒着烟,那香味是那么的浓重,让我一闻到这样子的香味,马上显示出一副沮丧,而又难过的样子。我们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着香,一起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们对他们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转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花篮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篮上还有几根白色的带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篮上。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而又肃穆了。

我们拜完了之后,就开始给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烧在阴间的钞票,爸爸知道他们很会玩麻将,就多烧了一些给他们,有一亿的,有两亿的,有一百万的大钞票,还跟他们说:"人人都有不要抢。”我一听还好玩,他们有这么多钱一年也花不完,还用抢什么呢?

太公、太婆和小爷爷你们“走”的那么的早,我都没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们老人家,你们就离开了我的身边,在那,陪伴你们的只有孤独和寂寞,不……不……不……还有那“无情”的春、夏、秋、冬和绿树繁茂的山林.要是你们还在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你们的.

在走的时候,我们又再次向他们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在那昏黄的烛光中,在那古老的方言中,我又回到那有她的时光······

-----题记 每当清明时节,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 , 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更多更深了。晚上,在那间只点着一根发出微弱黄光的的蜡烛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 的胳膊底下,感受着那温暖的体温。一床被子下,我听着外婆讲那遥远的故事。我很喜欢听外婆讲故事,虽然那时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讲了什么,但那亲切的带着浓重方音的话语和那缓缓的语速,总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时候,我总不喜欢吃饭。于是外婆就对我说:“ 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每到清明节,当我登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看着蓝天,享受着微风,我总觉得外婆就坐在我身边,静静地看着我,直到永远······

后 记
对于外婆的回忆,我已经淡忘了许多。这些仅是残存在记忆中的碎片。这篇文章,多多少少也抚慰了我对外婆的那份思念。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上坟的繁琐和奔波却从未改变,变得只是今年清明,大家的脚步慢了起来,因为今年清明列入了国家法定的假日。这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多留在山上一会。每年都给外公上坟,而外公留给我的确是一段段无数的猜疑和想象。恐怕连妈妈都对外公的身影模糊了在妈妈9岁时,正在上班的外公却意外死去。原因我至今也没搞清楚,在那个落后的年代,这么个封闭的小山村恐怕至今仍是个谜。当家人都围着墓烧纸钱`,点香,放贡品时。只有我静静地蹲在这个小包边,对着里面早已逝去的外公揣测着失去的重重,想得出神。

  天气阴沉沉的,是个扫墓的好时候。这座山却冷冷清清的,大概是山上都为老坟了吧。我走过一个个墓,并为之逗留。有些墓很豪华,大气,应该是有钱人家的先人之墓吧。墓上的砖块都很整齐,也很考究,墓碑上更是刻着龙虎花草等巧夺天工之美景,倒也给人新的视觉享受。而也有几个坟凄凉落魄,仿佛亲人们早已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杂草从生,凌乱不堪,碑上的姓名也难以辨认。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外公墓边的“金阿大之墓”,死者的名字让我哑然失笑。“恐怕就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是金家的儿子,父母也不识字,就为顺口,叫上”阿大”了。”爸爸吸口烟,慢慢吐出些缕烟雾,解答了我的不解。我的心猛地一怔。我们的先祖,因为不识字,结果一辈子乃至死后也没有名字,只能以“阿大”等代号来留给自己的后代。他们这辈因为没有读书,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便永远荒芜在历史浩浩荡荡的长河里。这一块墓碑,无凝就是一个悲剧。我由此前对先辈的崇敬,竞转变到对躺在墓里的主人的怜悯之情。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代人所生长的社会。

  在此之前,我对外婆甚至更久的年代抱着美好的憧憬:在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人们朝耕暮归,悠然自得,清新的空气中决没有那恶臭的汽车尾气;可是他们没有学习的机会,自己就变得不具思想,没有意义;因为文盲的眼睛是清澈可也是呆滞的,这种纯真的目光也许在孩提时代很可爱,而长大后,他们就变成了鲁迅笔下的成年“闰土”,可怜而木然,甚至死后连墓碑上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名字,到处的“阿大”、“狗娃”。。。。。让人心痛,更让人清醒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正因为当年广大的中国农民没有读书的机会,有国无防,外敌才得以入侵,迫使们签下了一个个屈辱的合约,导致中国付出了大半世纪的努力才得以洗去国家的耻辱。

  面对着先辈之墓,带给我们的是缕缕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更是对明天的展望。今天的祖国,再也不是愚昧落后的旧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我们每个人都能读上书,祖国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06
昨天是清明节的第二天,也是一个扫尘的日子,我、弟弟、爸爸和妈妈一起去了乡下奶奶家,准备一起去登山扫尘。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错,昨天天上是下着小雨,我们也无话可说,也只有踩着泥腻的山间土地一步一步的奋力的向上攀登。

终于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我们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肃然起敬,直立在他们的合墓前面。爸爸递给我一根已经燃烧起来的香,香在不时的向外冒着烟,那香味是那么的浓重,让我一闻到这样子的香味,马上显示出一副沮丧,而又难过的样子。我们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着香,一起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们对他们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转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花篮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篮上还有几根白色的带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篮上。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而又肃穆了。

我们拜完了之后,就开始给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烧在阴间的钞票,爸爸知道他们很会玩麻将,就多烧了一些给他们,有一亿的,有两亿的,有一百万的大钞票,还跟他们说:"人人都有不要抢。”我一听还好玩,他们有这么多钱一年也花不完,还用抢什么呢?

太公、太婆和小爷爷你们“走”的那么的早,我都没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们老人家,你们就离开了我的身边,在那,陪伴你们的只有孤独和寂寞,不……不……不……还有那“无情”的春、夏、秋、冬和绿树繁茂的山林.要是你们还在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你们的.

在走的时候,我们又再次向他们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在那昏黄的烛光中,在那古老的方言中,我又回到那有她的时光······
第2个回答  2014-04-04
而已以书为御又网友我有我的天人合一法国人色股份让人共同的相关的他和她认识上他是人天天上石头人认识仅仅是仅仅是gre撒哥哥热锅热锅同人购房人身体好认识个人的第三方为身份是大多数冯珊打我的是多少细细长长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踩发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十分十分的生生世世是生生世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