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苏轼 有几种版本?

麻烦把几种版本和内容写出来,谢谢!

诵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历代选家的大小词选,几乎无一例外地选入这首词。由于版本不同,致使个别文字也微有出入。主要表现在"崩云"与"穿空","拍岸"与"裂岸"、"强虏"与"樯橹",这三对词儿随意互换上,往往使人莫衷一是。其实,类似情况除此词外,其他诗词也时有发现。

若问为何会出现这种版本不同、文字有别的情况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诗人自己修改。"新诗改罢常自吟",这种情况比较普遍。经过推敲后,把诗词中一些原不甚妥帖的词儿换了,因为前后修改,不是一时一地,流传开来,就可能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版本。
二是后人篡改或误改的。最明显的莫如《四库全书》这部举世无双的巨著,里面就有不少诗文,在"皇上"的授意下,公然地加以删改。
三是抄错或记错了。

现在话再回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上来,根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版本,全词如下:
其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与"樯橹灰飞烟灭"句,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三种版本。其一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与"强虏灰飞烟灭";其二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与"樯橹灰飞烟灭"句;其三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与"强虏灰飞烟灭"句。

同一首词,居然出现了四种不同的版本。可能都说得过去,加上又无人加以追究,故能同时流布人间。但就用词的确当,风格的豪放而言,还是上海辞书出版社那一种版本最好。好在"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要远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生动有力,而且有声有色有气势,好在"樯橹灰飞烟灭"比起"强虏灰飞烟灭"来,更加切题,因为火烧赤壁,烧毁的是曹操连在一起的战船。战船是"樯橹"而非"强虏"。参考资料:http://www.shwenyi.com/news/news_detail1.asp?id=591&cataid=5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6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