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的九个儿子分别叫什么

如题所述

1、长子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次子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心胸狭隘;

3、三子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6、六子霸下(也有另一种名字,方框内的看成一个字,[虫八][虫夏]),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扩展资料:

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曾在《怀麓堂集》写道:“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龙九子可谓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积淀的结果。它们的形象曾受古时帝王将相的青睐,并被广泛用于宫殿、园林、陵寝、庙宇,甚至是一些器物之上。

而这任劳任怨的赑屃神像,往往就立于庙院、祠堂及碑林中那显赫的石碑之下。

据说,触摸赑屃能带来福气:“摸摸赑屃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赑屃背,一世不受累;摸摸赑屃腚,一生不生病;摸摸赑屃尾,今生不后悔;摸摸赑屃牙,金银财宝往家拿。”如此看来,它似乎早已成为祥瑞、和谐、长寿、高贵的象征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生九子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龙龟神兽玉雕——再现龙九子赑屃之形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31

1、老大囚牛(qiúniú)

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2、老二睚眦(yázì)

龙头身子和豺狼差不多,母亲是俊美的豺狼。性格好斗,平生嗜杀,动不动就刺刀见红,作为“优秀打手”,垄断了钢刀上的环、柄以及吞口。

人们笃信,有这家伙护佑,必能在沙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了显示皇家威仪,睚眦还被请上仪仗队以及宫殿护卫的武器,很有点“姜太公在此,诸神让位”的霸悍之气。

3、老三嘲风(cháofēng)

这个酷似野兽,据说他妈妈叫凤凰。这个家伙是个“满街腿儿”,有个非常古怪的爱好,喜欢登高爬险,满世界张望。这类“特殊人才”,也可派上大用场。

他被古代建筑师相中,安排到宏伟殿堂的飞檐上。皇宫寺院飞檐上的走兽,就是嘲风,不仅象征吉祥和威严,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神气力量。

4、老四蒲牢(púláo)

喜欢大声吼叫,怎么看母亲都应该是蛤蟆。他长得最像父亲,意气风发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

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旦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

5、老五狻猊(suānní)

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母亲是狮子。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胯下当了坐骑,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

6、老六赑屃(bìxì)

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母亲是乌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7、老七狴犴(bì'àn)

又名“宪章”,形似猛虎,母亲是老虎。他有威力,最爱管闲事,尤其喜欢提别人打官司,所以,衙门和监狱都拿他的形象做装饰。狴犴天生就是“大法官”的材料,他仗义执言,明辨是非,眼睛里不揉沙子,谁也甭想跟他拉关系、套近乎。

再加上它正义凛然的亲民外表,谁都对他敬畏三分。难怪监狱门楣和公堂的“肃静牌”、“回避牌”上,处处都有他虎视眈眈的眼睛——公生明,廉生威呀!

8、老八负屃(fùxì)

他长得也很像父亲,这个查了很久,民间叫他王八龙。据说母亲是龟,负屃则迷恋诗词歌赋、文章书法,他是兄弟九个当中的 “秀才”。

既然和文学艺术亲近,负屃便甘愿化做优美、典雅的图案去衬托世间的文学精品。他往往盘绕在木刻、石碑两侧,成为装点锦绣文章的图腾。

9、老九螭吻/鸱尾(chīwěn/chīwěi)

龙子中的“老疙瘩”,母亲一种鱼类。大嘴巴,好像吃不饱似的,喜欢吞东西。螭吻水性极好,且有镇邪避火的功效。佛教,将他安插在雨神宝座下,据说,可以灭火。民间将他作为“吞脊兽”,安在屋脊两头,以期消灾灭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生九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27
你好呦!
龙王的九个儿子分别是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睚眦、狻猊、椒图和最小的龙九子囚牛。 、
影响较大的一种说法是:

长子囚牛,喜音乐,立于琴头。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次子睚眦,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起威慑之用。
三子嘲风,样子像狗,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四子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喜音乐和鸣叫,刻于钟钮上。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五子狻猊(suān ní),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另外,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xì,样子似龟,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功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
七子狴犴(bì’àn),又名宪章,样子像虎,有威力,好狱讼,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故民间有虎头牢的说法。又相传它主持正义,能明是非,因此它也被安在衙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
八子负屭(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或两侧。
么子螭(chī)吻,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鱼形的龙(也有说像剪了尾巴的蜥蜴),喜四处眺望,遂位于殿脊两端。在佛经中,螭吻是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所以把它安在屋脊两头也有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可以发现这种说法中,长子囚牛和四子蒲牢都喜音乐,三子嘲风和么子螭吻都位于屋顶,六子赑屃和八子负屭都围着石碑,有重复之嫌。
理想的是把他们去掉,再补进其他一些常见说法:

饕餮(tāotiè),样子似狼,性贪吃,位于青铜器上,现在称之饕餮纹。因它又能喝水,故古代也将其刻在桥梁外侧正中,防止大水将桥淹没。据民间传说,这种怪兽贪吃无厌,把能吃的都吃光了以后,最后竟然吃了自己的身体,到最后吃得只剩一个头部,所以落下个“有首无身”的名声。
趴蝮,样子似鱼非鱼,善水性,体态优美,饰于石桥栏杆顶端。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性情温顺,有点自闭症,反感别人进其巢穴,故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
貔貅,在南方及东南亚一带都称其为龙的第九子,大嘴无肛,只进不出,深为赌徒所喜。澳门赌场便摆了一只玉貔貅,予意嘴大吃四方,只挣不赔。
第3个回答  2015-09-27
龙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龙生九子之二:睚眥

  睚眥,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後,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龙生九子之三:嘲风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著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後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徵著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於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龙生九子之四:蒲牢

  蒲牢,形似盤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锺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锺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龙生九子之五:狻猊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著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後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龙生九子之六:霸下

  霸下,又名贔屭,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著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後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著,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徵。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著头,四只脚拚命地撑著,挣扎著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龙生九子之七:狴犴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龙生九子之八:负屭

  负屭,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炙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屭十分爱好这种闪耀著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盤绕著,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龙生九子之九:螭吻

  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後,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参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
第4个回答  2015-09-27

    赑屃(bi,xi)
    形似龟,好负重。一冲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

    螭吻(chi,wen)
    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蒲牢(pu,lao)
    有摇滚气质,爱好音乐,也爱吼叫。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寺庙大钟上的钟钮上也可见到他的身影。

    狴犴(bi,an)
    掌管刑狱。常被装饰在死囚牢的门楣上,因其形状似虎,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

    狻猊(suan,ni)
    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炉盖上可见。而且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

    饕餮(hao,tie)
    美食主义者,性贪吃。夏商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可见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

    睚眦(ya,zi)
    性情凶残易怒,喜欢争杀。民间成语"睚眦必报"所讲即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环上上面可以见其雕像,以加强杀气。

    淑图(shu,tu)
    形似螺蚌,性情温顺,有点自闭症。所以将他安排在门上衔着门环,免得宵小光顾。

    貔貅(pi,xiu)在南方及东南亚一带都称其为龙的第九子,大嘴无肛,只进不出,深为赌徒所喜。
    以上内容参考自古代神话故事传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