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中国心

(一)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么?

1.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只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2.“汉语……古典诗词……中国心”三者的联系纽带是什么?
3.读完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体会?

1、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中国人情感的影响。中国人的情感在世界上有独特的地方。比如说乡愁。很少有国家和民族的乡愁有中国人的乡愁如此的独特和细腻与多样。中国是家的社会,一切的生活都是以家为起点,以家中心,以家为终点。家而身,家而国,家而天下。因此,诗词对小桥流水的缅怀,对花前月下的低语,对大江东去的慨叹一切都有了灵魂中的根。也就有了西楼,有了江南,有了落梅花,有了关山月。没有家,就没有古典诗词的唱叹,古典诗词,让所有中国人的灵魂中有一个共同的家。
2、汉语、古典诗词、中国心三者的联系纽带是中国人的世界观。天人合一、阴阳相配、家国天下就是三者的灵魂。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里面都有渗透出来。比如仁字,从人从二。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关关睢鸠,说明了中国人对婚姻的态度。中国心说明白了就是爱家的心,爱别人的心,爱故土的心。
3、这篇文单看完觉得中国人所以为中国人,就是有人味。呵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11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呀呀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