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世界发生了什么大事,是不是俄国废除农奴制

如题所述

  1861年3月3日 俄国宣布废除农奴制

  19世纪中叶,沙皇俄国仍然是一个以农奴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但是,从19世纪中叶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缓慢地发展,并且逐步破坏着封建农奴制基础。危机在不断加深。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阶级斗争日益尖锐。据沙俄政府统计,1826-1854年,共发生了709次农民起义,平均每年达24次以上。沙皇政府的警察局长在给沙皇的报告中惊恐地说:“农奴制度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
  为了挽救农奴制,并扩展在欧洲的霸权,沙俄政府于1853年10月向土耳其开战,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结果反被德法联军打得大败。战争不仅没能挽救农奴制的危机,反倒给农民们带来了更多的灾难,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与沙皇专制政体的腐朽性。农民的反抗行动显得更为频繁。据统计,1858年全国农民暴动发生了86次,1859年多达90次,1860年更增加到108次。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服毒自杀。新上台的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内外交困的形势,决定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相继设立了中央和欧洲部分各洲的特别委员会,起草农奴制改革的草案。委员会都由沙皇官吏与贵族代表组成。这伙人并不支持改革,长期争论不休,改革草案难产。这时,农民起义的浪潮日益高涨,沙皇感到了燃眉之急。他在国务会议上忧心忡忡地说:“今后的任何拖延都会有害于国家。”亚历山大二世的惊惶和敦促,才使起草工作得以加快进行,草案终于抛了出来。1861年3月3日,沙皇正式批准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并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
  法令规定了农民有人身自由,地方不得买卖或交换农奴;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时,在交付大量赎金的条件下可以从地主那里领得一份土地。但,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很不彻底。它仍维护着地主的利益,保留着农奴制残余,赎金更是对农奴的残酷掠夺。所以农民起义继续前仆后继。1861-1863年,农民起义就达两千次以上。不过,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力、市场和资金,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过程中向前迈进的一大步。

  (人民网资料)

参考资料:(人民网资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6
俄国1861年改革是废除了农奴制,但是自上而下的改革,统治阶级的利益被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沙皇就还在。
第2个回答  2011-01-06
天狼星的伴星被发现。 铊被发现。 第一具始祖鸟化石被发现。 尼日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 1月2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继位。 1月20日——清政府为了办理洋务和外交,在北京 意大利王国
设立了总理衙门。恭亲王奕忻为首席大臣,职责是:办理外交,派出驻各国公使,派遣留学生等项事务。总理衙门成为凌驾于六部之上的重要决策机构。1901年改组为外务部1月26日——美国南北战争:路易斯安那州宣布脱离美国。 1月29日——堪萨斯州成为美国第34个州。 2月19日——沙皇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取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地主不能卖买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农民可以赎买份地(但需要以高于实际地价的价格来赎买)。 3月4日——亚伯拉罕·林肯就职美国总统。 3月17日——意大利王国成立。 5月27日——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吵嘴后绝交。 6月18日——中国和俄罗斯在兴凯湖举行中俄兴凯湖勘界会议。 9月2日——中德通商条约在天津签订。 10月24日——约翰·菲利普·雷斯在法兰克福展示他发明的电话。 11月2日——慈禧太后发动祺祥政变。 11月11日——咸丰皇帝逝世,爱新觉罗载淳登极,以次年为同治元年。 12月24日——罗马尼亚宣布独立。
第3个回答  2011-01-06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
1861年4月,南部邦联向查尔顿海港打响了内战第一炮。
南北战争,本质上就是人类传统旧势力绞杀进步的战争,林肯就任总统之前,战斗已经开始了,到1861年3月11日,“联众国”通过宪法,咄咄逼人准备取代美利坚合众国。林肯就职演说宣告要“保存、保卫和保护”美利坚合众国;到战争结束,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宣告:“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远不会从地球上消亡。”
俄国废除农奴制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特别宣言》,其主要内容如下: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依然存在;农民获得"解放"时还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赎金的1/5到1/4,由农民以现金交付地主,其余部分由政府以有息债券垫付,农民在49年内逐年计息还清。
农奴制的废除,毕竟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然改革后的俄国仍然保持了大量封建残余。
第4个回答  2011-01-06
【是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