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素黑的真名及简历

如题所述

素黑,原名叶佩怡,1969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文化研究硕士,97年离开香港赴英国布莱顿过隐居生活,99年回港。 91年开始撰写专栏至今。

曾办文化杂志《过渡》,活跃于表演艺术策划。同时也是香港著名心理及情感治疗师,作家,文化研究硕士,注册临床催眠治疗师,国内知名咨询专家及专栏作家。

素黑黑色传奇的故事,报章杂志配电视连年访问也发掘不完。曾接受国内多份杂志的访问,包括《希望》、《虹》、《美眉》、《精品购物指南》等。

她其实不大喜欢说话,不爱上镜头。四方八面的人却喜欢走近她,希望知道她的一切,聆听她的心灵指引。

寻找她治疗感情创伤的客人,来自香港、国内、台湾、马来西亚,还有美加、欧洲和澳洲等地的迷失女男。

她到过很多地方,1997年曾抛下一切往英国南部小镇布莱顿隐居,出走是她学习自爱和心灵净化的重要食粮,边写游记边感受生命和爱。

她做过很多工作,包括艺术行政、文化编辑、网站高级管理、网上电视主持、情绪教育顾问,曾在香港多所大学担任客席讲师,及作客席演讲嘉宾。永远不能被定位的过分女子。她却特别偏爱写作,艺术和心灵治疗。

扩展资料:

素黑的影响力:

素黑拥有广泛宣传及推广平台,在网络方面,其新浪博客点击率逾7百万,并已在腾讯、搜弧、网易等主要网站开博,亦于全国不同杂志、报章等开设专栏,接受不同媒体包括电视、电台等采访超过一百家。新浪微博开通后,马上成为新浪微博风云榜最具影响力文化名人全国第二位。

素黑是内地首位以短片形式介绍作品的作家,“她是素黑”和“素黑心语”两条唯美派短片,制作阵容强大。

他们都是素黑的读者,成为好友,因而结缘合作。短片的播放亦成为每次演讲前的亮点,并掀起观众在微博上的广泛分享和转发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素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7
原名叶佩怡,1969 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英文系文化研究硕士,曾办文化杂志《过渡》,活跃于表演艺术策划。同时也是香港著名心理及情感治疗师,作家,文化研究硕士,注册临床催眠治疗师,国内知名咨询专家及专栏作家。

目录

素黑——个人经历
素黑自白
情伤会诊—素黑专栏
素黑—自爱的女人散发爱
读《放下.爱》有感
编辑本段素黑——个人经历  

素黑于97年离开香港赴英国布莱顿过隐居生活,99年回港。 91年开始撰写专栏至今,目前为香港及国内心性咨询专家及专栏作家,并开办身心灵静心工作坊。香港着有《出走,是为了爱》、《最放不下爱》、《这样爱,很 好》、《两个人两个世界》及潜意识小说《出走年代》等作品十多种,国内着有《一个人不要怕》、《放下。爱》、《在爱中修行》、《两个人的孤独》等。   作为心理及情感治疗师的她所治疗的客人来自世界各地,著有《你不是一个人》《一个人不要怕》及潜意识爱情小说《走出年代》等。   她黑色传奇的故事,报章杂志配电视连年访问也发掘不完。曾接受国内多份杂志的访问,包括《希望》、《虹》、《美眉》、《精品购物指南》等。   她其实不大喜欢说话,不爱上镜头。四方八面的人却喜欢走近她,希望知道她的一切,聆听她的心灵指引。寻找她治疗感情创伤的客人,来自香港、国内、台湾、马来西亚,还有美加、欧洲和澳洲等地的迷失女男。   她到过很多地方,1997年曾抛下一切往英国南部小镇布莱顿隐居,出走是她学习自爱和心灵净化的重要食粮,边写游记边感受生命和爱。   她做过很多工作,包括艺术行政、文化编辑、网站高级管理、网上电视主持、情绪教育顾问,曾在香港多所大学担任客席讲师,及作客席演讲嘉宾。永远不能被定位的过分女子。她却特别偏爱写作,艺术和心灵治疗。   历年在香港《明报》、《星岛》、《信报》、《新报》、《电影双周刊》、《Magpaper》、《Marie Claire》、《越界》、《过渡》、《打开》、《演艺评论》(台湾)、《当代》(台湾)、《书城》、《玫瑰周刊》、《现代保健》 、《艺术生活》、《今日先锋》、《中月刊》(国际)等等报章杂志撰写专栏和特稿。现为《希望》、《Miss Style》、《美眉》、《女友》、《都市主妇》杂志,并为新浪网女性频道爱情急诊室专家,并香港《星岛日报》、《都市日报》、《姊妹》杂志等撰写专栏。   中国国内出版的著作有《你不是一个人》,《黑白情书》(将出版),香港出版著作包括《一个人不要怕》、《两个人的孤独》、《女人私密档案》、《女人性史档案》等。 编辑本段素黑自白  由我教过的,幼稚园学生到大学生,都好奇地常常追问我是不是没有黑色以外的衣服,衣柜里面是不是全黑的,结婚会不会穿黑婚纱?被传媒访问头一句一定问:你喜欢黑色,食素的,所以叫素黑?坦白说,我不知道素黑的解释,我只晓得,黑就是黑。没有她我大概不能活下去。我想,我需要她比我的爱人更甚。   我没有什么秘密,我知道的东西不算多,了解的东西可能多一点。我不相信知识就是力量,虽然知识和表达能力是最方便的权力工具。我不迷信知识,宁愿花一辈子学习观照自身,和参透爱的能量。生命,原来就比我们脑袋可以想象的更深邃更谦逊更细腻更温柔。活着的意义,于我也许是成为修行者和启导者,在爱的润泽下沉默和聆听。 编辑本段情伤会诊—素黑专栏  我的爱,是包容,还是包庇?   无法解释,我爱上已经有女朋友的他。明知道他不会离开那个女孩儿跟我在一起,但我就是无法让自己放弃这段感情。我尝试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他的三心二意,告诉自己既然爱一个人就要无私付出,还要包容他的一切,可另一个我常跳出来问:如果我感受不到被爱,却还继续为他着想,照顾他,为他付出,成就他的一切,这种付出还称得上是爱吗?   亲爱的素黑,经常读你的文字,你提到爱是付出,不应只是欲望,但另一方面你又提到我们要自爱,不可给予别人“免费午餐”,包庇别人,到底两者是否有矛盾呢?   坦白说,我很喜欢照顾他的感觉,看到他满足,我也感到很快乐,也许我正是你笔下那些母性泛滥,一定要靠受委屈才能感受到自己能爱的女子。我不否认自己可能是在借着依赖我的男人,去证实自己还有能力爱人,制造轰烈爱情的假相,我是否很糟糕呢?   这段不明不白的关系已经三年,他女朋友不在他身边的时候,他就来找我,我也从不拒绝。到底懦弱的人是他还是我,我已经分不清。   可以告诉我应该怎样放下吗?   27岁的读者   没有在爱中成长,就是错爱   素黑   不要迷信无条件付出和自爱等同自私的想法。爱情里要付出,但一切付出都必须是理性的、有条件的、有限度的付出。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都不是圣人,不是万能的,我们只能量力而为,合情合理地付出,这样才是恰到好处,双方需要的能量,没有浪费或白送。   至于自爱,性质也一样,爱自己的出发点是温柔、严谨和理性的,不是随便放纵或包庇自己的欲望,也不是让自己沉迷于借口。自爱是爱的第一站,一切爱都从自爱开始,不懂得自爱的人,不可能懂得爱别人,最后只会执着和要求,呛死大家。   付出和自爱是并行的,并没有互相抵触。爱一个人,是了解、衡量、付出和享受的过程,欲望和爱也是可以并行的,但光是欲望不能提升爱,爱若只停留在欲望的层次,很快会生厌,然后互相指责、找缺点、无事生非。   从欲望中寻找爱,提升爱,才有成长,才能抓住爱。   文中的女子在爱对方的过程中没有成长,只懂得借他的存在满足自己找个对象去照顾的成就感和安慰,从照顾他的经历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爱吗?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因为爱的成份是有的,只是爱得足够吗?能让她快乐和满足吗?能让她从快乐和满足中更了解自己,提升自己,更新自己,令自己更成熟,更自由吗?   这是错爱的典范。所谓错爱,便是爱到失去自己的混乱状态,爱到分不清是对是错,是真是假,是好是坏,感情麻木但不断复制所谓爱的行动,不断付出,得不到心理的满足。   爱到失去自己,是谁在爱着谁,谁拖累着谁,已经说不清楚。那到底爱还剩下什么?他贪恋她的欲望是明确的,可她的欲望却是收藏的,让她自己误以为是“应该付出的爱”。他继续找她并不应该是她不能放下的借口,她应该对自己目前的关系和感受负上责任。   恋爱的意义,本来就是让自己从过程中反映自己的真面目,看清楚自己的内外,放下自我,享受和另一个人水乳交融的喜乐,提升活着的质素,让生命更有意思。若爱能让你感受这些,这段关系才算是爱,不然,只不过是尚在测验中的爱,你还未够力量爱好自己,所以也没有能力去爱别人。   我们所谓对别人好,为别人付出,从中是否得到快乐和满足?抑或付出后剩下空虚和质疑,否定对方和自己的一切,觉得付出太多太疲累?这些问题很重要,教你自我检查能量是否过份耗损,入不敷支,让你检查自己是否错爱。看看自己的所谓付出是不是只为满足彼此的欲望,膨胀彼此的弱点而已,是不是纵容了对方的剥削和贪婪,养成对方只管拿取(take)忘记付出(give)的惰性呢!这些都是没有提升的关系,还没有到达爱。   别找借口不肯放下!从自爱开始重整这段关系,从执着中看自己的盲点,从而成长,才算找到爱的大门。   《女友》网站责任编辑:马萍萍 编辑本段素黑—自爱的女人散发爱  素黑,香港著名心性治疗师、作家、心灵启迪者。她在内地的诸如《城市画报》、《时尚健康》、《嘉人》等杂志撰写的专栏文章,受到读者好评。素黑的主要著作有:《放下。爱》、《一个人不要怕》、《这样爱,很好》、《绝望女人档案》、《两个人的孤独》以及小说《出走年代》等。 作为一名心性治疗师,素黑每天需要应对大量读者和病人的电子邮件。对她而言,这样与他们交流是她的个人修行的方式,不是工作。这次来北京,她带来了自己的两本书《放下。爱》和《一个人不要怕》。 素黑认为现代心理学研究缺乏对个人的心性研究,而每一个个案的复杂性并不是偏重社会普遍性的现代心理学可以完全解释的。正因为如此,她将52个真实的情感案例汇编成《放下。爱》。其中,贯穿了素黑的心性治疗——在身、心、灵中帮助受疗者重新找到自己内心的平衡。在她看来:“受害者最大的伤口不是被伤害,而是不肯放下受害者的角色,宁愿浸淫在痛苦和自怜的心理惰性中,被负面思想侵占理智和心胸。学习离开所依恋的负面欲望,才算真正成熟过来。放得下,爱才真正活出来。” 有了案例的支持,《一个人不要怕》则是对这些案例高屋建瓴的理论深化,其中不仅融入了她多年专业治疗的经验,也描述了素黑将生命中根本性困境一一揭开的过程。素黑更点出了“自私”、“自恋”与“自爱”的不同意义。所谓“自私”是指包庇自己之余同时剥削别人,苛求别人,希望或利用别人成全和迁就自己。在她看来,自私的人不懂得爱,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人同情共感。而“自恋”则是自我放纵,包庇和维护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的一切。自恋者很在乎自己,常常忽略他人的感受。而只有“自爱”才是放下自我的终极境界。素黑写道:“自私的人要求爱,自恋的人封闭爱,自爱的人散发爱。” 对于那些时常困绕女性的两性问题,身为女心性治疗师的素黑有许多话要说。 青年时讯(以下简用问):女人总是纠缠在誓言中,她们对誓言的信赖甚至超过行动。这是天性使然吗? 素黑(以下简用答):女性或者女性化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她们希望从语言中找到真实,而不是从当下的存在去确认这个真实。她们非常渴望听到一些肯定爱的说法。从这些语言她们才能确定爱的存在。她们希望听见你说!女人比较迷信语言,迷信听到的。 问:女人如何才能放下这样执著于语言的幻想? 答:我觉得不用太重视语言吧。语言只是沟通的工具,但它并不是真相的全部。承诺本身是真诚的,但是说过以后的日子里,彼此都有变化。你还要执著于当时说的话吗?女人总是把那些当时说的话牢记在心里,沉溺在当时的语境中。 可是语境会发生变化,相同的话也会发生改变。重点是观照每个当下的自己和别人,别活在过去,看所做的,别执著说过的。 问:你觉得什么样的女人才可爱?答:默默做事情,不多话,自爱和他爱,知足常乐,照顾自己和别人的简单女人。可惜现在这样的女人太少。 问:是不是现在的女人的价值观已经男性化,多的是男性化的女人? 答:是的。女人在男人身上投射了自己,于是也会向男人认同的价值观方向去努力。可是男女还是有区别。女人更内敛,男人更外放,各有各的价值和长处,值得对方借鉴。如果一个女人要哭泣,那就去做,这不是软弱的表现,活出自己的性别,尊重自己,但不放纵和任性,这样便能做到平衡,非常好。 编辑本段读《放下.爱》有感  国庆节的时候看报纸发现九月畅销书的排行榜上第一名赫然是素黑的这本《放下。爱》。让我当时就很有冲动一读的欲望,马上去购书中心找到了它。由于这几个月一直忙就没有时间看,近来有点空闲仔细一读,书中主要是摆了许多的案例,并加以分析。我对于那些案例倒不是很仔细的读,也不是很喜欢那些情节,毕竟太过烦忧,令人不悦。但是书中经典的话语我确实很是欣赏,因此,想在这日志中记下来,以供日后时不时勉励自己。摘录如下:   献给拒绝绝望、相信爱的人   从来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著。   受害者最大的伤口不是被伤害,   而是不肯放下受害者的角色,   宁愿浸淫在痛苦和自怜的心理惰性中,   被负面思想侵占理智和心胸。   那所谓很爱对方的感觉,   当遇上另一个代替品时又会马上忘记了。   原来我们的感觉很脆弱,   却可以欺骗自己爱得很深,   可以为爱牺牲。   观照自己的感情,有多少是豁达的,   纯粹的,不问得失,悠然自得的爱。   又有多少是自我迷执,   不肯放过自己的孽缘?   放得下,爱才真正活出来。   真正可取、正面的爱情,   应该是人生的修养,修来不易。   相对地,情欲横流却很易,易到蒙蔽双眼只看到表面就以为是爱。   目前事业是我的生活的重心。我不会因为情感的挫折而影响事业。怀念固然是美丽而又伤感的,但或许正因为经历丰富,人生才显得更加多姿多彩,爱情也同样如此。

呵呵,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