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歌词意境解析?

如题所述

一. 内容上的独特性:

(一)浓郁的民族气息

周杰伦创作的音乐被称为中国式R&B⑵,与之相匹配的便是充满汉民族风情的方文山的词。一个民族有着共同的地域和经济生活,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状态,和统一的语言,这种为自己民族所特有而区别于他民族的特点,反映在文学上就能形成民族风格。从某种程度上讲,方文山是个聪明的人,他能紧紧抓住中国人的民族情结,在创作中结合了汉民族特色,创造了方文山式的民族风格,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他自己也说:“我很喜欢传统的文化的成份,都会从那边去截取一些创作的素材。”

首先在反映民族历史感表现出来。中国古代社会的战乱与更替,近代被凌辱的沉重,现代的重振雄风,这些都成了方文山创作的素材。在《乱舞春秋》里用又皮又拽的语气讲述着三国那个混乱之极的年代;《双刀》里受伤的尊严不堪的家庭被雨淋湿的唐装很东方的叹息;《双截棍》里以武林绝技击毁东亚病夫的招牌;《上海一九四三》里弥漫着吴侬软语和淡淡的忧伤;《龙拳》里终于不可一世地大声宣告:“我就是那条龙!”从混乱的中原至睡狮的复苏,中华民族的历史一一重现。正如《双刀》的歌词讲的,方文山正“透过镜头重新剪接历史给人想像。”

其次是在环境和风俗的描写上表现出来。以《娘子》为例,“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地在等我”,杨柳依依,小村外的溪边河口,寥寥几笔,塑造了一幅典型的清新秀丽的江南风景画。与此同时,“景色入秋漫天黄沙掠过,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马儿有些瘦”,又描画出了西疆塞外的荒凉与悲切。这种鲜明的南北对应,只有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才会出现,完全不同于外国的哥特式教堂、阴森的古堡、拥挤的广场,散发着独特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生活气息和风光色泽。在风俗方面,以《上海一九四三》为例,写着“岁岁平安”的泛黄春联,用楷书写着一个“满”字的老家米缸,这也是中国特有的一些民间风俗,质朴却满含深情,表现出中国老百姓对安定富裕生活的向往和祈望。

果戈理说:“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的无袖长衣,而在于具有民族的精神。诗人甚至在描写异邦的世界时,也可能有民族性,只要他是以自己民族气质的眼睛、以全民族的眼睛去观察它,只要他的感觉和他所说的话使他的同胞们觉得,仿佛正是他们自己这么感觉和这么说的。”②民族精神、民族气息的有无,关键在于是否用“民族的眼睛”去写。方文山的歌词中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这得益于他有一双“民族的眼睛”,他爱旅行,喜爱北京的胡同,他用自由的心态仔细地观察大中华的每一方每一寸土地,再将获得的灵感运用到创作中去,自然产生了与众不同的独特效果。

(二)个性的嚣张呐喊

这是一个强调个性解放的年代,一个个都在大声呐喊着:“我有我个性”。面对多为青少年年龄阶段的歌迷,迎合他们年轻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于是,在方文山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个性意识、个性主义的存在。

所谓的“个性”,就是把个人只看作是人类和社会的一个独特分子,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自我独特性、独立自主性和主体创造能力,主张以个人能力的发展为目的的独立自主、自由自觉和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表现对个人成功、自我实现、个人尊严和权利的追求。

方文山作品中个性主义的表现也是与众不同的。他表达的并不是尖锐的个性化和叛逆性的内容,并不是那种艰难而苦楚的反抗处境,在他词中,自我与外部世界并没有构筑对立的关系,呐喊的并不是袒露、无助和唯我主义的个体心灵,抒发的并不是受挫和焦灼的感受。方文山的聪明在于他充分探究了当今年轻一代的心态,充分领悟了他们究竟需要些什么。渴望被肯定,讨厌被束缚,想大展拳脚地做自己,这是年轻一代的共同心态。他呐喊:“我要做我自己”,不是一般的歇斯底里,但却有着嚣张的、不可一世的坚定。

在《三年二班》一歌中,方文山通过“乒乓”这一独特意象,表达的是渴望被肯定、实现自我价值的少年情怀。“这第一名到底要多强(不用物问一定有人向你挑战)\到底还要过多少关(不用怕告诉他们谁是男子汉)\可不可以不要这个奖(不想问我只想要留一点汗)\我当我自己的裁判(不想说选择对手跟要打的仗)”。歌曲所要告诉我们的是: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学生,有特长并坚持发挥自己特长的,也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他所提倡的生活理念,就是“走自己的路”,不要盲目跟从世俗的标准,只要有属于自己的明确的生活目标,“就这样一直走”,“这种生活安详”。

在《同一种调调》和《我的地盘》中,个性意识的表达强烈极至嚣张。“我们同一种调调\不关心天气预报\因为那无关紧要\想打球下大雨照跳\只收看音乐频道\渴望在天空一角做记号\那里蓝色最好\我很了\默契无法伪造\我们同一种调调\凡事都自己主导\决定穿什么外套\有专属的铃声讯号\从不跟别人比较\只喝过冰过的饮料\很少笑\吃全麦的面包”、“开始在雕刻\我个人的特色\未来难预测\坚持当下的选择”、“我灌溉原则\培养一种独特 \观念不及格\其他全部是垃圾”、“生活不该有公式\我可以随性跳芭蕾舞\ 照节拍\手放开\静下来 \ 像一只天鹅把脚尖踮起来 \讲究快餐的这年代\也可以很天真的说爱”。是的,在讲究速食的年代里,我们要轻松地做自己,穿什么、喝什么、吃什么、干什么,自己做主,生活不该有束缚,生活不该有公式。

当然,方文山所提倡的个性主义并不是任意随行,随意胡作非为。正如在《我们在成长》里说的,“我们在成长从来不曾要知道\有话就去讲只会让我更强壮\我们在成长从来不曾要知道\一起来鼓掌活得比别人漂亮”,他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个性主义。坚持自己、茁壮成长,他道出了广大青少年歌迷的心声,同时也是他对广大青少年歌迷的期望。

二.形式上的独特性:

(一)运用了蒙太奇手法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中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段。蒙太奇(montage)来自

法语,来自建筑学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⑶。蒙太奇思维方式不仅有着久远的历史,而且随着电影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影响的日渐扩大,蒙太奇作为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技巧已不仅仅是电影的专利,而开始被有意识地运用于小说、戏剧等文艺样式中,于是出现了不少借鉴蒙太奇思维实现时空交错和大幅度跳跃的作品。如果我们把作为电影艺术表现手法的蒙太奇称之为狭义蒙太奇的话,那么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艺术特征的意象组接方式则可以称之为广义蒙太奇。

方文山深谙此道,大胆地在他的歌词创作中借鉴了蒙太奇手法,他的歌词就如一部电影,充满了跳跃的词句,乍一看哪跟哪都不搭界,但却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画面跳跃,节奏紧凑,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思维空间,让人有一种立体的震撼,让人惊讶文字原来也可以这样剪接。方文山自己也表示这完全得益于电影:“电影是剪接的艺术,比如说今天有个人被杀了,一般人会直接写出来,而我就会运用电影的分镜头来写,月黑风高,一张不怀好意的脸,一把刀,一个黑影跳过墙,一摊血,我的歌词不那么平铺直叙,一句句地连结不是那么理所当然,我可以跳接,就像‘印第安老斑鸠,学会开人口,仙人掌怕羞,蜥蜴横着走’,没有必然性的联系,却有一种气氛在里面。”蒙太奇在歌词创作中的使用,不仅使歌词利用画面进行叙事成为可能,而且可以通过剪辑和重组画面打破时空界限,在时空的大幅度跳跃中扩大表现生活的容量,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蒙太奇有多种类型,有由于叙事节奏的加快和中间过程的省略而造成的跳跃的顺序式蒙太奇,有由于自然时序的倒错而产生跳跃的颠倒式蒙太奇,也有由于空间的交错而产生的跳跃性的交^-^式蒙太奇。

如方文山为康康所作的《电灯泡-I》:

今天是大晴天\你却带你弟弟出现\看到他的脸\心情马上变雨天\像伤口被洒盐\我的痛无处伸冤\约会变成梦魇\带他去电影院\想要将你的小手牵\他却坐中间\正演精彩的画面\他吵着要小便\来到了厕所里面\居然笑我被骗\一起去逛公园\拍下甜蜜画面\回到家才发现\没有装底片

在这段歌词里,描写了几组画面:第一组,与女友约会,却见女友带弟弟出现,心灰意冷;第二组,在电影院,弟弟坐在两人之间,破坏气氛;第三组,被弟弟骗至厕所;第四组,逛公园拍相片回家发现没底片。这几组镜头叠加在一起就完整地表现了女友弟弟这个超级大灯泡的破坏性。这是由于情节发展进程的大幅度省略所造成的跳跃,歌词的叙事节奏得到加快,而且叙事容量也被大大增加了。

又如他为周杰伦所作的《对不起》,前面讲述铜币与戒指的失意与悲伤,后面讲述自己的情感,而中间插入了一段回忆:“我怀念起国小的课桌椅,怀念着用铅笔写日记,纪录那最原始的美丽,纪录第一次遇见的你。”这里打破了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对情节的展开进行重新结构安排而使歌词具有跳跃性。由于时空交错,画面跳跃,不仅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呆板,而且往往能够在现实、过去、未来的巧妙掺和中营造出独特魅力。

再如《止战之殇》,就是在一首歌词里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下发生的三条动作线进行交^-^组接:一条是“她”在台上进行最后一场演出,一条是全村的人们在座位上静静地看,有人在吵着吃糖,一条是战车已经朝村庄开来,家乡即将被包围,于画面的来回跳跃中营造悬念和紧张气氛。这三条动作线扭结在一起交^-^推进,使气氛渐趋紧张,直至令人产生有窒息之感。

作为一种阅读文本,歌词的跳跃性特征加快了叙事节奏,有效地避免了情节的拖沓和静止的景物、缓慢的抒情,从而使听腻了情歌的听众能够获得一种新的听觉感受。而且,由于跳跃性的存在,听众需要把许多个别的镜头组合在一起,这就迫使他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赋予那些断续的画面以逻辑性和连贯性。在这样一种聆听过程中,听者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被全方位调动起来,以往的听觉记忆甚至是视觉记忆、触觉记忆等都必须以一种新的模式进行整合而形成内心视象。在此意义上说,跳跃性不仅是方文山歌词创作的重要特征,也是他独特艺术魅力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贯穿始终的押韵

2004年7月,周杰伦的《七里香》专辑一推出,作为动感地带广告歌《我的地盘》在祖国大江南北广泛传唱。周杰伦用调皮的翘舌音与儿化音创造了一种听觉新感受,这有一半功劳归属于方文山的创作。在这首词里,“e ”、“ī”两个韵有规律地间隔地在每一句末尾出现,再配合儿化音,调皮、可爱的腔调就出来了。这也是方文山创作的另一个特色:善长用押韵创造歌词的音乐美。

任何一种文学作品的语言都应当具有节奏性,歌词这类文艺形式更应具有节奏性。歌词是语言艺术,它以有声语言与音乐曲调相结合构成了歌曲。因此,我们要求歌词明快、响亮、琅琅上口,这才具备丰富的音乐性。歌词要求音乐性强,就韵律和谐来说,押韵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押韵适当,就能更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和感情,使它和谐好听,容易记忆和传诵。正如鲁迅说的:“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又说,“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出来,唱不来,就记不住。”③正是这个道理。

用相同或相近的“韵”经过有规律的间隔,押到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音上,从而产生了声音回旋反复的韵律感就叫“押韵”,也叫“合辙”。“辙“就是车轮压过去的印儿,意思是前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辙”,后面的字也要按前面的“辙”印压上去,这样就是合辙了。方文山善于用押韵增添歌词的音乐美,几乎他创作的每首词都能押韵,更难得的是,他做到了通篇每句都押韵。 其遣词用字的灵活,玩转字音不费丝毫力气,一韵到底,令人惊叹其运用文字的功力。

曾有资深音乐人这样评论说:“在这个年代,如果没有周杰伦会更寂寞。”而没有方文山,周杰伦必定也会更寂寞。”也有人说:“林夕是属于70年代的,方文山是属于80年代的。”因为读他的歌词就好像看80年代的人最熟悉的漫画一样。他的创作风格就是突显“新”与“奇”,这也正是他所追求的。这个世界这个年代因为有了一个叫方文山的作词人,我们的耳朵才不会寂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6
浓郁的民族气息
个性的嚣张呐喊
贯穿始终的押韵
第2个回答  2011-07-26
听周杰伦唱唱就知了~~~绝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