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秦香莲

如题所述

  越剧的秦香莲故事有两个版本
  天道正义的故事与京剧的剧情最为接近
  天道正义
  秦香莲千里寻夫来到汴京,被昧心抛妻已登附马宝座的陈世美拒之宫外。王延龄设计,引香莲进宫诉旧。丧心病狂的陈世美虚与周旋却暗派韩琪杀人灭口。韩大义放秦,自刎成仁。秦香莲扑水告状,誓死惩恶。包公被震撼,他不畏权势,怒铡陈世美,还香莲公道,扬天道正义。

  《天道正义》越剧古装剧,2006年由顾颂恩根据传统经典戏剧《秦香莲》(一说《铡美案》)新编。
  秦香莲千里寻夫来到汴京,被昧心抛妻已登附马宝座的陈世美拒之宫外。王延龄设计,引香莲进宫诉旧。丧心病狂的陈世美虚与周旋却暗派韩琪杀人灭口。韩大义放秦,自刎成仁。秦香莲扑水告状,誓死惩恶。包公被震撼,他不畏权势,怒铡陈世美,还香莲公道,扬天道正义。
  导演:杨小青   编剧:顾颂恩   音乐:胡梦桥   演出剧团:诸暨越剧团   演员阵容:   楼明迪饰秦香莲   何惠丽饰陈世美   张华丽饰包 公   蔡铁萍饰韩 琪
  《天道正义》中国越剧艺术节荣获金奖(2006年)   《天道正义》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胡梦桥 (2007年)   《天道正义》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获(专业院团)剧目奖(2007年)
  诸暨越剧团根据传统经典戏剧《秦香莲》改编的越剧《天道正义》,从2006年首演到2008年已经超过百场。该剧曾获2006年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2007年,诸暨越剧团赴港演出,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夫妇,以及香港特区政府官员、中央驻港机构代表、外国驻港总领事、香港各界知名人士等观看了越剧《天道正义》,并且一至给予好评!
  传统经典剧目《铡美案》具有高度人民性,这是它流传久远,常演不衰的缘由。   人民性就是古往今来人民精神、意志、愿望、情感的体现。如果联系着永恒的主题,就有永恒的价值。《铡美案》原剧中秦香莲受到的不公正遭遇及其敢于保卫自我、伸张正义的勇气;陈世美为求富贵荣华,抛弃妻儿,杀人灭口,天良丧尽,难逃一死;包公铁肩担道义,坚拒高压,置个人生死名利于度外,严惩顽恶的铁骨丹心;以及身为家将的韩琪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都寄寓着人民永恒不灭的道德理想。这里面包涵的精神、道德、情感的价值取向是永恒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但是其理相通、其情相容,所以观者每睹此剧,无不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一掬同情之泪,出胸中一口恶气。这就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道理。   
  ·强化传统   
  这是一出既传统,又不乏现代之美;既古老又清新的优秀剧目。《天道正义》不仅不消解、不弱化原剧中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华,而且不露斧凿痕迹,自然熨贴合理地予以强化。比如为强化人们的爱憎分明和对秦香莲的同情,戏中驸马府的门官,不仅不索贿刁难,而是得悉真相后,立即流露同情,并帮助设计,放秦香莲进入驸马府。别的戏里有点世故圆滑的老臣相王延龄,也刻画成热心衷肠、爱憎分明、用心良苦、思虑周全,具有平民心怀的可爱长者。陈世美派去追杀秦氏母子的韩琪的陡然转变,舍生取义,就更不用说了。戏里还增添了一开幕就出场的小旅店店主,此人爱憎分明,正是他的热心衷肠,第一时间告诉陈世美的恶行,使秦香莲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思想准备,而且在结构上,这个人物也自有其必需性,是他把能证明陈世美谎言欺君、抛妻再娶的唯一重要物证给了秦香莲,使之在后面产生重要作用。《天道正义》这样的强化,不是出于概念,而是出自人物本性,体现了观众同情弱者,憎恨恶徒的共同心愿。   ·
  人物塑造   
  《天道正义》最出色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对秦香莲的刻画。《天道正义》的说明书上有段话:“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对故事的一般了解、对好人坏人的简单认同,希望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看到一个更细微、更丰富、更真实的精神世界。希望能与人物对话,获得理性的启迪和情感的释放。”这是《天道正义》剧塑造人物要具有现代意识的指导思想。然而这用在演出历久、人们心目中基本定型的老戏的主人公身上,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老戏中的秦香莲偏重于以无助、哀告、泣诉赢得观众的同情,《天道正义》剧的编、导、演着力于发掘她的“坚强不屈,信念不死”的草根精神。这样的解析和处理,要想获得广泛的认同和赞赏,我以为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原型人物本身具备这样的基本属性,二是对原有人物性格的开掘、发展、延伸,必须遵循“人学”的法则,自然熨贴,合情入理,精微透辟。《天道正义》剧成功地做到了这一切,而且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
  剧情创造    
  《天道正义》剧中的人物都不是单向直线一顺边的类型化写法,力求创造性格的丰富性,尤以秦香莲为甚。秦香莲是个不断发展着的人物。她以携儿带女、远涉他乡、千里寻夫开始了苦难的历程。那时她是满怀期待的,当店主告知陈世美谎称尚未成婚,骗当了驸马之后,《天道正义》剧不循老例,让她哭诉哀怨起来,而是让她转身去闯附马府。见到陈世美,她哀诉三年来的盼望、困苦、变故,诉求丈夫回心转意。这是秦香莲见陈世美的第一反应,准确、合理、动情,戏很感人,这是刻画秦香莲性格的第一个台阶。到陈世美口称“疯女人”,用50两银子打发她走时,秦香莲的个性出来了。她并不见钱眼开、甘受屈辱,而要问个“礼”“义”何在,由此露出她的真性情。但此时她还不愿置陈世美于死地,这是第二个台阶。在王延龄的安排下,她借唱曲倾诉三年来的悲情,还想打动负心的丈夫,劝他抛弃富贵,无奈陈世美死不改悔,秦香莲退而求其次,劝他收留儿女。谁知这也遭到拒绝,陈世美又拿出50两银子打发他们。虎毒尚且不食子,秦香莲看透此人,心冷如冰,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拒收银两,拂袖而去。这个没有多少慷慨悲歌、愤怒指责的“冷处理”,把秦香莲的心理动作推向更高的层次,所以让陈世美不寒而栗,这是第三个台阶。再次与陈世美对峙,是在包公的开封府,此时秦香莲侥幸从陈世美所派的杀手下逃命,两人相见已不是前番光景,陈是拔剑就刺,秦香莲骂一声“负义的贼子你哪里逃”,一腔义愤倾泻而出,字字都置陈世美于死地,这是第四个台阶。但是,对秦香莲性格的刻画并未到此为止。第五个台阶是在秦香莲与包公之间的“冲突”之中完成的,全剧的高潮也出现在此处。由于国太要拼命,包公扛不住了,拿出俸银300两,要秦香莲撤诉,回乡度日。秦香莲想不到铁面无私的包公也屈服于权势,她对世道彻底绝望,要求取下“明镜高悬”匾,这一下激得包公的正义感和使命感陡然升腾,于是就有下面包公脱乌纱、铡驸马等千古流传的经典场面。秦香莲的性格揭示清晰明朗,大跨度推进,层次丰富,准确有力。戏中几处人性化情感场面的敷衍,也精当而温情。如:母女被赶出驸马府,来到破庙栖身。秦香莲叮嘱、慰勉儿女的话,一方面要他们认清所谓父亲的真面目,又要安慰幼子弱女的恐惧心理,几句唱词便托出了伟大母亲的心灵。再如,想到韩琪放走她们母子,回府必然丢命。秦香莲不愿为让自己活而害他人死,她要韩琪放走子女,杀了自己,回去复命。从精神价值上说,这是义薄云天,但人物心理动作却很朴实,出自一个善良好心,惯于体贴别人的女子的内心,这些戏充满人性的温暖。再说包公拿出俸银,要秦香莲撤诉回乡,也充满着人情味。他知道与皇亲国太硬拼,最终的结果是秦香莲死路一条,与其这样,你就忍辱含恨,接受我的赠银,回乡度日去吧。这一片好意,几近草根百姓的心理,使人感到一股人性的暖流。   《天道正义》叙事流畅,对白简洁,唱词大众化,但确切生动,文学性并不低。编、导还成功运用细节描写,消解了刻意编织的匠气和粗疏。   ·
  艺术革新    
  一个女子越剧团改编、演出《铡美案》,显示了诸暨越剧团和编剧、导演的胆识和勇气:戏里的主要人物包公是以花脸应工,而且深入人心,此外还有老生、丑行,戏份都相当重,这对女子越剧来说,简直有点强人所难了。看戏前我有些担心,看戏以后,一切释然。演出水平相当高,雍容大气,各方面都够水准,演员的创造更值得称道。不仅饰秦香莲的楼明迪演得好,其他演员也都称职。就连包公,演员演得自信,用心去感觉人物,唱做俱佳,内外动作准确,气势不凡。全剧正气磅礴、委婉凄美,以一个群众熟悉的故事,艺术地传达了“天道不可违,正义不可辱”的理念,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语言,都试图用时代精神观照历史事件,追求人物刻画的人性化和现代化,让古人身上既留着历史的印记,又闪射出鲜活的时代色彩。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35644.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7
歌词:好紫鹃句句话儿含意长,她窥见我心事一桩桩。想黛玉寄人篱下少靠傍,还不知叶落归根在哪乡。老太太虽然怜惜我,总不是可恃宠撒娇象自己的娘……( 字数限制,就是这段直到完,“我只有心坎里深把哑谜藏”
第2个回答  2011-07-2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