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培养军事才能

如题所述

  确立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模式

  丁永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知识军事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复杂,战争样式发生变化,这些都向跨世纪的军队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江主席指出:"迎接新的军事发展的挑战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兴军之本,必须把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大计来抓。"我们要深刻理解江主席人才思想的内涵,确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掌握育人用人的主动权。
  一、确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教育观念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明确提出"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先导"。由此可见,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在军事教育训练机制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军军事教育训练面临高技术战争对人才需求的挑战,也要进行改革,以紧跟时代步伐,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根据当前民办军事院校发展的趋势和国家教育改革的走向,军事教育训练应着重确立以下几种观念。
  (一)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
  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就是要将传统的适应近期任职需要的低层次人才观念转变为高层次、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观。军队院校教育所培养的是适应军队未来建设需要的人才,也就是培养能打赢高技术战争的人。长期以来,我们在军事人才观上存在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如认为军事指挥人才不需要太高的学历,片面强调军事人才的第一任职能力等。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我军的院校教育注重专项专业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知识的广度、坚实的基础,缺乏进一步发展的潜力,难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培养适应我军未来建设需要、能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军事人才,我们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确立新型的人才观。在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事人才只有大专学历很显然是不行的,缺乏工程技术基础的指挥军官与缺乏指挥管理知识的技术军官已难以适应部队建设的需要,高技术战争需要的是高学历的军事人才;高技术战争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军事人才。为此,军队院校教育训练要提高学历层次,拓宽专业口径,突出综合性,打牢学员的科学文化基础,培养既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集指挥、管理、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承担起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二)确立超前教育观
  确立超前教育观,就是将人才培养的着眼点放在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上的一种教育观。今日的教育决定着未来的事业,办教育必须有超前意识,树立超前教育观,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在人才的培养上,我们不仅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
  在军事高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尤其要有前瞻性、超前性和预见性,必须考虑未来高技术战争对军事人才的需求。我军提出要在武器装备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实现以劣胜优,就要求我军院校教育训练必须摒弃那种只追求眼前利益、急功近利而不顾长远需要的短期行为和狭隘观念,以部队未来建设和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为服务对象,着眼于掌握未来高技术武器装备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培养人才,注重基础教育,培养学员具有长远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能力。要超前规划院校教育训练工作,将人才培养超前于武器装备的建设,及早安排,协调发展,才能使军事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与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正如江主席多次强调的"宁肯人才等装备,也不能让装备等人才"。当前,我军院校教育训练的人才培训规模就应该考虑5-10年以后部队的需要,人才培训的质量就应该考虑到10-30年后的需要。
  (三)确立创新教育观
  确立创新教育观,就是要实现由传统的知识灌输和经验传授向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创新型教育观转变。江主席在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是国与国的竞争。打仗作战历来需要发挥人的创造性,以依据不同的战争条件、特点,因时、因地、因敌施变,灵活用兵,出奇制胜。军事人才如果没有创造力,墨守陈规,只凭经验办事,就不可能在你死我活的战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战争的条件下,战场迷雾渐渐消失,对处于劣势一方的军事人才来讲,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创造力,就无法在战争指导上胜敌一筹,实现以劣胜优。
  确立创新教育观念,从传统的注重培养经验型人才向注重培养科学型、创造型人才转变。应认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培养军事人才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知识作为一样工具与手段,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教育的着眼点不在于使人"接受"已有的一切,而是创造出新的一切。要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创造性的活动、讨论、研究和实验等,以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充分注意和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学员的眼界更加宽阔,思想更加活跃,能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研究和把握所从事的军事活动。
  (四)确立终身教育观
  确立终身教育观,就是要将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转变为终身都要教育、学习的观念。有的教育家认为,"终身教育观念的提出可以与哥白尼式的革命相比,它是教育史最引人注目的事件……终身教育孕育着真正的教育复兴。"对于高等教育来说,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不可能教授给学生任何一个专业的全部知识,任何一个毕业于高等学校的专业人员都得不断的学习,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院校由传统的"知识殿堂"变成"终生学习者的苗圃",高等教育要强调基础为终生教育和终身学习打牢基础。
  军队院校教育也必须把继续教育列为自己的任务。这种必要性比地方院校有过之而无不及。首先,军事高技术发展不断加速,高技术武器装备不断涌现,军事人才必须不断学习,以补充新知识,才能跟上世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其次,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并将进一步引起整个军事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作战方式、作战理论、军队编成等都在不断变化,军事人才也必须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所以军队院校教育必须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认识到院校不是教育的终结,也不是为学员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在教育思想上要确立为学员的终生学习打牢基础的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员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员的发展潜力;在办学任务和体制上,要重视发展继续教育。
  二、确立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只有在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思考和决策,才能真正获得创造与创新的支点。但就新型军事人才和能力的共性要求来说,在培养目标上要着重把握四个方面:
  (一)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把学员培养成为坚定不移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人。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军事人才政治素质的核心。只有政治方向坚定,才能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继承,也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看一个军事人才合格不合格,首先要看在政治素质上过硬不过硬。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做合格的新型军事人才的最重要条件。如果政治方向模糊不清,就难当大任、难受重托。军事人才政治方向坚定与否,是关系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头等大事,也是检验一个新型军事人才政治上强不强的根本标准,检验一个新型军事人才合不合格、称不称职的重要尺度。要加强军队管理,搞好军队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教育军事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素质人才只有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与处理问题,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二)要有复合的知识结构,把学员培养成为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人。
  前苏联洛莫夫上将等人所著的《科学技术进步与军事上的革命》一书提到:"现代军人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智力化',所以参战人员都必须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更丰富的技术知识。"战争往往是最早使用高技术的领域,现代高技术领域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定向能技术等,正在改变着武器装备性能和军人的思维方式。它迫使人们必须以新武器系统、新的作战样式和新的战略战术进行战争。这是高技术战争的时代特点,也是高技术战争对军事人才提出的时代要求。高技术战争迫切需要大批高层次、高水平,既懂军事指挥,又懂军事技术,特别是能够掌握军事高技术的军事人才。军人素质要适应战争的要求,并随战争的发展而发展,没有复合的知识结构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我们今后的人才培养,要朝着综合性和复合型的方向努力,使新型军事人才成为既精通某专业又具有广博知识的一专多能的人才,着力培养一批知识渊博、才思敏捷、知人善任、长于综合,而且军事谋略丰富,熟谙世界战略战术,军事技术知识广泛,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的高档次复合人才。
  (三)要有旺盛的创新能力,把学员培养成为能解决现实问题,创造性工作的人。
  恩格斯指出:"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必须寻求新的物质手段和新的作战方法。只有创造新的、更有威力的手段,才能达到新的、更伟大的结果。每个战史上因采用新的办法而创造了新纪元的伟大的将领,不是新的物质手段的发明者,便是以正确的方法运用他以前所发明的新手段的第一人。"一支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将难以立于不败之地。军事领域里的创新,要求军事人才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思维的独创性、新颖性、批判性,驾驭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新奇方法战胜对手。比如:我国古代田单的"火牛阵",孙膑的"减灶计",韩信的"背水之战",诸葛亮的"八卦长蛇阵",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军的"白德尔"计划等,都是军事人才合理想象、坚持创新的范例。战史表明,富有创新精神的军事领导者统率军队,能赢得胜利,赢得生存,军事保守主义者只会丧师失地,甚至误国害民。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军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创新人才敢于走过去没有人走过的路,敢于质疑设问,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本本,遇事问一个为什么,力求有独到见解。现代战争不断呈现出诸多新变化,要适应这些变化,需要有非凡的勇气,以变求实,以创新求发展;因循守旧,呆板盲从的思想,必然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四)要有合格的身心素质,把学员培养成为不畏艰难困苦、经得起复杂环境考验的人。
  毛泽东说过,身体是载知识之体,寓智慧之所,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克劳塞维蒋曾在《战争论》中专门论述了战争中劳累对人智力的影响。他举例说:"如果让人在冻得四肢麻木或渴热难当,饥饿难忍和疲劳不堪的时刻来判断战争中的事件,那么能够得到的在客观上是正确的判断就更少了。"所以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新型军事人才的物质基础,是一切高素质特征。高技术战争要比以往任何形式的战争都复杂,其作战范围,发展变化,激烈程度都是以往任何形式的战争所未曾达到的。此外,战争的环境具有巨大的破坏和残酷性,这就要求新型军事人才能够在异常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和指挥战斗,能经得住饥渴,抗得住疲劳,能经受得住各种紧张、激烈的作战行动的考验,并能忍受住伤痛,只有保持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复杂多变严酷的环境中从容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因此,我们在培养军事人才上要特别重视增进体质的训练,锻造军人的体质、意志,激发进取精神,培养勇猛顽强的作风,以达到提高战斗力之目的。
  三、确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
  随着战争样式、部队编制体制的变化,院校教育训练体制也必然要发生变化。为此,江主席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转变体制结构,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作战样式的变化,军队编制体制势必要作进一步调整,军队院校也要建立新型体制结构,适合未来军事发展的需要。
  要优化专业,增新去旧。优化专业结构,要有利于达成"复合型"各类人才的要求,要科学预测未来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增设一批新专业。要结合军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在更新教学内容上要能不断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最新科研成果,充分体现理论性、学术性、前沿性。要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削枝强干,优化重组,加强基础,压缩专业,增加选修,减少必修;要广泛开展学术研究交流,达成资源共享。
  加快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生动,传递教学信息更加快速、准确、高效。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是解决教学内容多时间少、实验多实物少、操作多装备少等矛盾的重点出路,是节省资源、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种种迹象表明,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能引发院校教育的重大变革。因此,应密切关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动向,积极推进其在院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加强教员队伍素质质量建设。教员是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主体,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主力。邓小平强调:"教师很重要,要选好,要有一个好的教学队伍。"外军也十分重视军校教官队伍的建设。以美俄军为例,美军院校教官队伍中,90%以上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俄军院校副博士以上学历的教官占49.3%,与美俄两军相比,我军高学历教员队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已不能满足我军跨越式发展和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为此,我们一定要把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员队伍,作为实现军队院校教育新型军事人才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来对待。一是要制订严格的教员选拔标准,广开才路,招揽人才,补充选留优秀毕业研究生,吸引优秀的学有所成的留学回国人员充实到教员队伍之中。二是完善培训,进修和教员聘任制度。三是建立教员交流制度,采取轮换的方法与部队交流,把一些素质好有部队实践经验的军官调整为教员。五是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调动教员队伍工作的积极性。按照"用事业吸引人,用政策激励人,用情感团结人,用制度约束人"的思路,建立和完善教员队伍管理机制,不断增强教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10
多看 环球时报 的评论 或者到 铁血网论坛 看看
第2个回答  2011-07-10
去专门的学院深造,还有就是去战场接受实战
第3个回答  2011-07-10
去学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