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求出处?

是两首诗?好像是两句话。。?
参悟不太明,求解?

出自六祖慧能作的《菩提偈》

一、原文内容为:

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其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其三

菩提本无(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白话释义为:

其一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

其二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其三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扩展资料:

1、《菩提偈》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共有四首。《菩提偈》是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由唐代和尚慧能所作,属于五言绝句。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流传甚广;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

2、惠能,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惠能得到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了东山法脉并建立了南宗,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菩提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资料摘录------------------
  这个涉及关于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和神秀大师的典故
  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希望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法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大家的谈论,被厨房里的杂役,没有正式出家的慧能听到了。慧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慧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就是名垂青史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叫来了慧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心法,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下属不满而伤害慧能,让慧能连夜逃走。
  于是慧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慧能,但没有追到。后来神秀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7-11
有一天,五祖弘忍觉得传法的时机到了。于是他召集弟子们坐在一起,这其中没有慧能,因为南蛮人受歧视,不算正式弟子,此时的慧能正在后院碾米呢。

弘忍对弟子们说:“你们将自己所悟的东西写成偈子,如果有谁真正悟道,我便把衣钵传给他。”在弘忍的大弟子们当中,神秀是被公认的最有希望接传衣钵的人。于是弟子们都督促神秀写一首偈子呈上去,因此,神秀就写了这样一首偈子贴在了墙上:身是菩提树 心是明镜台 时时勤拂试 莫使惹尘埃

诗一写完,众弟子拍手称好,这时,弘忍闻声出来,读过墙上的诗偈,一言没发地走开了,神秀看老师对他的诗偈没有评价,不知老师怎么想的,心里七上八下不是滋味。此时的慧能正在后院碾米,正好一个小和尚跑到后院,嘴里念叨着神秀所作的诗偈,心想大师兄这么好的诗,师父为什么没有表示呢?慧能听到了小和尚念的诗偈,于是叫住他问:“你刚才念的这首诗是谁写的?”

小和尚说:“是神秀大师兄作的,贴在墙上,师父要传衣钵,让每个人都写一首诗偈。”
慧能说:“在哪个墙上,带我去看看好吗?”
小和尚爽快地答到:“好啊,跟我来。”
慧能跟小和尚来到了神秀贴诗偈的那面墙,看罢良久,慧能对小和尚说:“写这首偈子的人并未悟道。”
小和尚大惑不解地看着慧能:“嗯?你一个不识字的也能看懂这个诗偈?出怪事了。”
慧能平静地对小和尚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有时极下等之人有最高的智慧;而最上等的人可能毫无见识可言。”小和尚被慧能的话说的一楞一楞的,盯着慧能看了半天,没想到这个整日不爱说话的碾米小和尚竟是个高人。
这时慧能又开口对小和尚说:“小师兄,我心里也有一首诗偈,可是我不会写,你能帮我写在墙上吗?”
善良的小和尚说:“行,没问题。”他此时有点佩服这个碾米的小师弟了。于是慧能让小师兄在墙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偈: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慧能的诗在世俗功利、欲望争逐之上高悬起恢宏的精神观照,推崇世人释放爱心、恪守善良、勇于放弃、善于修正。佛家讲求修行境界,境界是一种悟性和觉解,个人做的事情也许对他人无关紧要,对自己却意义非凡,各种意义的组合成果,才是人生境界的最佳个体构成。

来源:百度搜索;国恩寺景点中的慧能经历介绍
第3个回答  2019-01-05
这后两句寄语出自六祖慧能大师 前两句是出自慧能大师的师兄,这两句寄语充分说明了两位大师佛教参悟的境界!
第4个回答  2011-07-11
第一个是四句话,不复述了,意思是要渐修。神秀说的
第二个也是,讲的是顿悟。六祖慧能说的
当然,第二句还没有完全见性,这是后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