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体和词体在文学特征上的异同

立即回复

词的句式长短不齐,而诗的主流是严整的,尤其格律诗出现后,它的句式必须整齐划一。

词的句法灵活多样,而诗的内部结构则是较为固定的。

词的押韵上的多种新变。诗也必须押韵,但是没有词的变化丰富。

词的对仗多样。诗也讲究对仗,但是词对于是否两句对仗,在什么时候对仗都没有明确的要求。

此外,词的结构形式上的分片,也是诗所没有的。

词的体式繁富。诗只有几种体式,而词的体式中词调有826调,词体有2306种。

笼统而论,“诗”可以说是所有韵文的总称,其中也包括了“词”。但严格说来,“诗”与“词”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

诗: 是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国保存最早的诗集是《诗经》。可以看出那时的诗的体式是很自由的。大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喜、怒、哀、乐情感的歌谣。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文化的进步,文人的参与等等因素的影响,“诗”的内容和体式也都不断发展。到了唐代,有着严格的行数、字数、平仄限制的格律诗成为诗歌的主流。格律诗主要有两大类: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至七字。绝句每首四句,是律诗的一半。“绝,断也。”我们可以理解为:把律诗斩掉一半就是绝句。律诗和绝句还严格讲究音节的平仄和上下句的对仗。我们平时说的“唐诗”一般指这些诗。请比较下边两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五律) 登颧雀楼 (五绝)

王 勃 王之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对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对仗)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对仗句)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词:也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歌词,所以又叫“曲子词”。为了便于歌唱,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在唐宋时代,熟悉音律的词人是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的,叫“填词”。后来一般词人不再理会音律,只按前人作品的字句平仄来填写,使词逐渐脱离音乐,成为纯粹的文学形式、诗的别体了。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

“词”也有固定的格式,有句数、字数及平仄限制,但没有律诗绝句那么严格。与“诗”的最明显区别是句式的多变,有时一个字便是一句。(现代诗也有长短句,但与“词”是不同的。现代诗的长短是完全自由的,“词”是有固定的行数、字数及格式要求的。)

另外,词的语言更接近口语,更通俗易懂。并且较长于表现纤柔缠绵的情感。

“词”的不同风格的标识是“词牌”。如“菩萨蛮”、“卜算子”、“满江红”等。每个“词牌”代表一个特定音律节拍,古人用“词谱”记录之,相当于现在的乐谱。只是早已失传,今已无人能解。只能从中了解词的句式结构和平仄变化而已。

即使如此,“词”仅作为一种文学,其光芒也足以让中华民族骄傲的了。

现与大家一起欣赏两首词:

鹊桥仙.七夕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 剪 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30
诗与词同为文学表现形式。诗应当说是词的鼻祖。自西周时期已有采诗专官。其起源于民间歌谣,但用于“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最早的“风,雅,颂”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而词的出现是在文人不堪诗体格式的限制,无法满足生活娱乐的基础上出现的新的文学表现手法。其大约最早出现在唐末五代文人之手。
诗在表现手法上注重凝练,注重格律,对仗工整,结构严谨,表现态度更为严肃。
词在表现手法上较诗宽松许多,用字也不受诗的格律影响,但更注重音律,要求较之诗则更高,因词是用以歌,以娱乐为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