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的下一句

如题所述

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始于足下。

1、原文

中华远古出处: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译文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扩展资料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3、英文翻译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4、近义词:积少成多

积少成多:亦作积小成大。谓只要不断积累,就会从少变多。

5、反义词:好高骛远

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6、造句示例

1、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还是脚踏实地地学习吧。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改变将来,就得从现在开始。

参考资料千里之行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5

始于足下。

出自: 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揭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地,细心的,认真的去做就一定可以解决。

扩展资料:

千里之行典故: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适用时机:在写作文或者论文时可以采用这一词语,使文章更具文采.  这句话揭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地,细心的,认真的去做就一定可以解决。  这些道理大家也都知道,其实人间的大道理就体现在一些日常的小事之中,要在小事中见到大道理,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千里之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2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 义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 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典 故
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108项伟大发明,第35项於则作鞋),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於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於氏。通常认为,於则是於姓的始祖。另见宋王应麟等编著的《三字经 百家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意为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释 义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出 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典 故
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108项伟大发明,第35项於则作鞋),因功大被封于於(今河南内乡),称为於则。於则的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称为於氏。通常认为,於则是於姓的始祖。另见宋王应麟等编著的《三字经 百家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意为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09
千里之行下一句是:始于足下。
解释:谓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