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调在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作用和地位

论文 收集资料

这个题目的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什么? 关键应该是复调的发展吧?
可以查阅那些书籍或者大家有好的资料希望共享以下
谢谢

复调音乐在巴洛克是个很有意思的题目,不过要做好也很难,因为牵扯的东西太多。

首先要明确一点,复调音乐虽然是巴洛克音乐中最主要的一种音乐织体方式,但巴洛克却可以被当作是复调音乐的暂时性终结。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复调在巴洛克时期是逐渐走向尽头,而被调试功能体系为主导的主调音乐创作方式取代了。这个巨大的转折堪称西方音乐史上重要的一环。尽管复调音乐并没有完全消亡,而是存在于后来的创作中,但真正作为主要创作手法得到复兴是在20世纪初期对调性的抛弃过程中。

因此文章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1 复调音乐在巴洛克之前的简略发展状况。明确复调音乐的界定以及在巴洛克之前所获得的崇高地位。

2 巴洛克时期,仍然作为主要创作手法的复调音乐写作手法。列举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曲家及其作品,明确巴洛克时期常见的复调音乐写法,复调音乐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甚至是批评和辩论。

3 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的运用范围及其构成特点。强调通奏低音的独特意义,以及非复调音乐在创作实践中的作用。

4 分析巴洛克时期两种音乐创作理论的贡献,以及为什么作曲家最终选择主调音乐创作方法而抛弃已经使用了数百年的复调音乐。

5 巴洛克晚期以及其后的主调音乐时期,复调音乐的作用以及地位。

以上牵扯的资料已经吓死人了。建议参考一些原文书籍。

比如论述巴洛克音乐的两本单行本,一本是诺顿出版社的《巴洛克音乐》(约翰·瓦尔特·希尔),另一本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从蒙泰维尔迪到巴赫》(曼弗雷德·布科夫策)。

还有就是关于复调音乐理论的一些著作。

《德国与意大利音乐实践中的通奏低音》(约翰·桑德斯)是一片论文,比较难找。

《The Performance of Italian Basso Continuo》(Giulia Nuti)

《Baroque Music: Style and Performance》(Robert Donington)

另外最好读一些巴洛克时期理论家的著作,比如拉莫的《和声学》等等。

福克斯《作曲法》会对主调音乐为何取代复调音乐有一定的帮助。

其他资料很多,国内比较难找。不多列举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27
复调音乐polyphony

原指由几个声部构成的多声部音乐,以与单声音乐相对,以后专指几个旋律性声部在运动中按照对位的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并与主调音乐相对。构成复调音乐的各声部并无主次之分,彼此形成对比或相互补充。

复调音乐约在 9世纪左右产生于西欧,其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9~13世纪的复调音乐
这个时期的复调音乐历经了3个阶段:①奥加农产生于9世纪,它是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于其下方加上新的声部,两者形成平行四度或五度的进行;也可从同度开始,逐渐分离至四度,最后复归同度。这是最古老的复调音乐形式。②迪斯坎图斯产生于12世纪,仍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于其上方添加新的声部,两者的距离为八度或五度,声部间出现反向进行。③福布尔东产生于13世纪,意为假低音,因低声部演唱时实际为高八度。它仍然以格列高利圣咏为固定歌调,新加的声部通常为两个。开始与结尾处采用五度、八度,中间用三度、六度,音响效果较前两种丰富,为复调写作中极有价值的进步。以上 3种形式,并无专用乐谱,演唱者只需将格列高利圣咏记熟,按规定的要求加上新的声部即可。

14~15世纪的复调音乐
14世纪,人们对早期的复调音乐形式已不满足,新的发展是在格列高利圣咏上添加曲调时采取自由处理,或固定歌调与新调均为自由创作,从而打破过去的刻板作法。为使歌者能准确演唱新的曲调,就需专用乐谱。该时期出现对位一词,用以称呼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对位原意为音对音,亦即几个曲调的结合。在这些结合中,协和音为主,对不协和音开始时予以否定,直至15世纪才逐步认识到不协和音的价值,并认为对位就是艺术化的音乐组合,在写作上应力求富有变化;如节奏的变化、切分音的处理以及模仿的运用等,从而将复调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15~16世纪的复调音乐
15世纪后半期~16世纪是复调音乐的黄金时代,特别以G.P.da帕莱斯特里纳为代表的无伴奏合唱,达到这一时期复调音乐的高峰。在这时期中,人们对歌词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音乐的节奏基础;同时运用许多丰富变化的音调组合,在声部进行中力求避免五度、八度的空洞效果;确定了不协和音的使用原则。总的来说,声部进行上的平衡与相互关系间的协和,是当时复调音乐风格的特点。

17~18世纪前半叶的复调音乐
16世纪以后,复调音乐无论在结构方面或技术手法方面都已日趋完善,为器乐复调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到18世纪,在J.S.巴赫作品中,采取以和声为基础的创作方法,即不仅要求横的线条独立,同时还注意到纵的和声关系。巴赫非常重视和弦外音的处理,从此造成曲调节奏与和声节奏的不一致,增强了对位的效果。在发展赋格曲的形式方面,巴赫的贡献更为卓越,后世的作曲家们都把他的作品视为复调音乐技术的楷模。

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的复调音乐
18世纪后半叶起,主调音乐占优势,对位受到和声的制约,写法上从自由节奏的线条织体转变为动机式的旋律短句与和声结合。复调技术与主调音乐的形式特别在奏鸣曲式的乐曲中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赋格与赋格段在古典派与浪漫派作曲家的创作中成为发展主题展开乐思的有效手段。尤其在F.门德尔松复活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后,不少杰出的浪漫派作曲家也努力仿效巴赫的复调创作手法。J.勃拉姆斯在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巴赫式的对位写作,而且企望能返回到16、17世纪的音乐中去,这表现在他的后期作品中,对卡农的喜爱甚至超过了赋格。到浪漫派后期,由于分解和弦的大量使用,旋律线条变为和声性,致使对位愈来愈和声化,甚至成为分解和声的一种装饰。R.瓦格纳在对位的运用中一方面更强调不协和和弦的各种手法与半音的变化,另方面也像W.A.莫扎特那样运用几个主题的同时结合,如《纽伦堡的歌唱师傅》序曲的再现部。总之,在浪漫派后期,复调音乐虽居于次要地位,但仍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手段。
20世纪的复调音乐 20世纪作曲家的作品风格,比之上一世纪来有巨大改变,调性、调式与和弦结构的复杂化取代了已往的基本自然音体系的技法。自1910年后,许多作曲家都热衷于完全自由地使用半音音阶的全部12个音,有的具有调性中心,如P.欣德米特;有的否定调性中心,如A.勋伯格;有的采取双调性、多调性的结合,如D.米约。双调性或多调性,由于几个曲调调性不同,有着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从而加强了对位的效果。无调性音乐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动机的组织,它将旋律线条置于显著地位,而使和声退居其次。近代的线条对位一词,原是形容早期复调音乐形式的,现在则常用来形容一个与和声无关,纯由旋律线的交织而形成的结构。比起19世纪来,20世纪中复调音乐又居优势,但不是帕莱斯特里纳或巴赫时代的意义,写作技法上,旋律多采取自由的与有伸缩性的发展;主题常作倒影或逆行的处理;在组成对位时,更多地使用复杂的节奏组合,这是现代复调音乐的主要特征。� 复调音乐作为一门课程包括对位、卡农、赋格等。它的写作方法可分为对比复调(见对位法)与模仿复调(见模仿)两类。用复调音乐形式创作的乐曲有创意曲、轮唱曲、卡农曲及赋格曲等。
(陈铭志)

《中国大百科全书》

==============
请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