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题材一般有哪四个特点?

拜托哦!

中国诗歌从体裁和特点上划分有古体诗歌、近体诗歌、现代诗歌、民歌民谣四大类,现分述如下:
一、古体词歌

古体诗歌,是指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常见的诗歌体裁,具有不受声律(平仄)限制、句式较为整齐、有押韵规律、非语体文(白话文)的特点,常见的有四言、古绝、古风、杂言、乐府等五种形式,称为古体自由诗。

一四言

四言诗每句四字,个别诗的个别句子有加一字者。每首最短三句,有四句、五句、六句及六句以上者,句数不限。押韵自由,有每句押韵、隔句押韵、交互押韵三种押韵方式。请参看《诗经》里的四言诗,对照使知。
二古绝

⒈五言古绝:每首限定四句,每句限用五字。可押平韵、多押仄韵,押韵字的读音要相近,平仄韵不能混押。

⒉七言古绝:每首限定四句,每句限用七字,押韵方法同五言古绝。

三古风

⒈五言古风:每首八句以上长度不限,每句限用五字。可押平韵、可押仄韵、可以同韵部的平仄韵混押,也可整首一韵到底,但押韵字的读音要相近。押韵位置有逢双句押韵、有句句押韵、有中间换韵一首用多韵。

⒉七言古风:每首八句以上长度不限,每句限用七字。押韵方法同五言古风。

⒊五言七言混杂的古风:不管五言所占的比有多大,只要杂有七言统称为七言古风,押韵方法同五言、七言古风。
四杂言

每首四句以上,其它具有古风的一切特点,同时在五子句和七字句中杂有三字、九字甚至十字以上的句子,押韵方法同五言、七言古风。
五乐府

“乐府” 名词最早见于西汉之初。“乐府”是古代官办音乐机构采集的文人创作的、民间流传的诗歌,经过整理、加工后配以乐谱,为朝廷歌功颂德歌词。因此,这类诗歌思想性、艺术性较高,为了与其它诗歌区别开来,就称为乐府诗,冠以“歌、行、辞、吟、曲” 等特定的名目。早期的乐府诗形式自由,后来发展为五言体、七言体,也有三言、五言、七言混合体。其实乐府诗就是水准较高的古风、杂言体
二、近体诗歌

近体诗歌是文学界的一种习贯称谓,其实从时间上也可以划归古体。因为近体诗歌与古体诗歌有显著区别,所以把近体诗歌列为一大类。近体诗歌主要是指唐代格律诗、宋代格律词、元代格律一格律诗

格律诗从唐代以前产生,因盛行并成熟于唐代,故现在所指的格律诗就是唐诗,分为律绝和律诗。格律诗的特点为:有固定的声律(平仄)排列、固定的押韵位置和押韵要求、固定的句子字数。

⒈律绝有五绝和七绝两种:

⑴五绝:每句限定五字,每首限定四句,声律排列有四种格式,押同韵部平声韵。

⑵七绝:每句限定七字,每首限定四句,声律排列有四种格式,押同韵部平声韵。

⒉律诗常见的有五律、七律、五长律、七长律四种:

⑴五律:每句限定五字,每首限定八句,声律排列有四种格式,押同韵部平声韵,要求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对仗。

⑵七律:每句限定七字,每首限定八句,声律排列有四种格式,押同韵部平声韵,要求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对仗。

⑶五长律:每句限定五字,每首十句以上长度不限,声律排列按五律排列规律往后加长,押同韵部平声韵,要求从第一句开始对仗,就是第一句与第二句、第三句与第四句、第五句与第六句、第七句与第八句、第九句与第十句……成双句往下排列均用对仗,直至结束。

⑷七长律:每句限定七字,每首十句以上长度不限,声律排列按七律排列规律往后加长,押同韵部平声韵,对仗要求同五长律。

另外,还有三韵小律诗(分五言和七言)、六言律诗不常见,在此不作介绍。

格律诗的格式请参看《浅谈近体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曲三大体裁。
二格律词

格律词的初始就是配以乐曲歌唱的歌词,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文学性质,所以后来就成为一种文学体裁。格律词起源于两汉乐府民歌,奠基于随唐时期,盛行并成熟于两宋,现在所指的词就是宋词。格律词的特点为:句子长短参差不齐,有特定的词牌(调名),各词牌有各自的固定格式(有固定的声律排列和固定的押韵位置及固定的押韵要求)。格律词按片数划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四种形式:

⒈单调:每首只有一段,大多属于小令。常见的词牌有:《十六字令》《荷叶杯》《忆江南》《渔歌子》《捣练子》《调笑令》《如梦令》等。

⒉双调:每首分上下两段(也叫两片、两阕)。双调中令、引、近、慢各体都有,占词类的绝大多数,常见的词牌有:《长相思》《相见欢》《生查子》《点绛唇》《浣溪沙》《采桑子》《菩萨蛮》《卜算子》《减字木兰花》《诉衷情》《巫山一段云》《好事近》《谒金门》《忆秦娥》《清平乐》《阮郎归》《画堂春》《人月圆》《眼儿媚》《桃源忆故人》《太常引》《西江月》《醉花阴》《南歌子》《浪淘沙》《鹧鸪天》《鹊桥仙》《玉楼春》《虞美人》《南乡子》《踏莎行》《小重山》《蝶恋花》《临江仙》《一剪梅》《渔家傲》《定风波》《破阵子》《苏幕遮》《谢池春》《行香子》《青玉案》《江城子》《风入松》《洞仙歌》《满江红》《玉漏迟》《满庭芳》《水调歌头》《凤皇台上忆吹箫》《烛影摇红》《八声甘州》《声声慢》《念奴娇》《东风第一枝》《桂枝香》《水龙吟》《齐天乐》《喜迁莺》《雨霖铃》《永遇乐》《望海潮》《沁园春》《贺新郎》《摸鱼儿》《金缕曲》《六州歌头》等。

⒊三叠:属于慢调,每首共有三段。三叠词调占词类的比例不大,词牌有:《瑞龙吟》《绕佛阁》《剑器近》《兰陵王》《十二时》《宝鼎现》《戚氏》等。

⒋四叠:每首共有四段,是词调篇幅最长的一种,四叠词调占词类的比例最少,词牌有:《莺啼序》《梁州令》等。

格律词格式请参看《词谱举要》。
三格律曲

格律曲也和格律词一样,初始就是配以乐曲歌唱的歌词,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文学性质,所以后来就成为一种与格律词不同的文学体裁。格律曲称为散曲,分为南曲和北曲,最早来自民间。北曲是在唐宋大曲、宋词以及民间曲的基础上,吸收金、元音乐而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盛行并成熟元代,现在所指的散曲就是元曲,也就是北曲。散曲的特点为:句子长短参差不齐,有特定的曲牌(调名),各曲牌有各自的固定格式(有固定的声律排列和固定的押韵位置和押韵要求)。

散曲与词的区别:①曲的句子限制较宽松,可以在句子原定字数的基础上适当加衬字;词的句子限制较严,在句子中加衬字的较少见。②曲的用韵严格,有独立的曲韵,押仄声韵有的要区分上声和去声;词的用韵较宽,用的是诗韵,大多数押仄声韵、部分押平韵,押仄声韵不区分上声和去声;③大多数词的语言风格散文或诗化,大多数曲的语言风格民俗化。散曲的曲牌有许多与词牌相同,两者体制结构却不同。

散曲分为小令、套数、带过三种形式:

⒈小令:每首只有一段,体制短小精悍,押韵密集,几乎每句押韵,在元曲中占主要地位。小令分为:黄钟、正宫、大石调、小石调、仙吕宫、中吕宫、南吕宫、双调、越调、商调、商角调、般涉调十二宫调。特别说明的是:小令曲的双调与词的双调含义不同,词的双调指每首两段(两片),小令曲的双调只有一段。最常见的小令曲牌有:

⑴正宫:《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醉太平》《叨叨令》《塞鸿秋》《鹦鹉曲》《小梁州》;

⑵仙吕:《天下乐》《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儿》《游四门》《太常引》《后庭花》《青哥儿》《四季花》;

⑶中吕:《普天乐》《四边静》《山坡羊》《红绣鞋》《阳春曲》《迎仙客》《卖花声》《醉春风》《朝天子》《快活三》《尧民歌》《上小楼》《满庭芳》《乔捉蛇》《鹘打兔》《齐天乐》《红衫儿》;

⑷南吕:《哭皇天》《乌夜啼》《四块玉》《阅金经》《乾荷叶》《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

⑸双调:《夜行船》《银汉浮槎》《清江引》《殿前欢》《水仙子》《折桂令》《落梅风》《庆东原》《拨不断》《沉醉东风》《雁儿落》《得胜令》《驻马听》《庆宣和》《风入松》《离亭宴煞》;

⑹越调:《东原乐》《天净沙》《小桃红》《寨儿令》《糖多令》《凭阑人》;

⑺商调:《知秋令》《玉抱肚》《秦楼月》《商调水仙子》《蝶恋花》《集贤宾》;

⑻黄钟:《节节高》《贺圣朝》《人月圆》《刮地风》《昼夜乐》。

⒉联套:又称套数,是把相同宫调的若干个曲子联缀组合而成,不带科白(道白),全套一韵到底,篇幅长短伸缩自由,便于表现纷繁复杂的内容。套数联缀组合的基本结构:⑴引子:开头的一个曲子;⑵过曲:中间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曲子;⑶结尾:收尾的一个曲子。有一种最简单的联缀只有一个正曲和一个尾曲。另外,若引子后面联缀带过,就不需要再加尾曲了。联套中各支曲前后排列顺序有大致的规定,以仙吕宫调联缀举一例如下:

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吒令—鹊踏枝—寄生草—煞尾

请参看《散曲联套举要(126套)》。

⒊带过:是由两至三个(不超过三个)音律相通又能相互衔接的曲子联缀而成的小组曲,要求一韵到底。它通常是在作者制完一曲后意犹未尽,再选一两个宫调相同、音律又恰好能衔接的曲调继续填制而成,前曲调与后曲调之间空两格隔开,标题要标明前调名加带后调名。带过曲要求严格,前人使用的不多,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组合:

⑴正宫:《脱布衫》带过《小梁州》,标题“[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

⑵南吕:《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标题“[南吕]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哭皇天》带过《乌夜啼》,标题“[南吕]哭皇天带乌夜啼”。

⑶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标题“[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水仙子》带过《折桂令》,标题“[双调]水仙子带折桂令”。

⑷中吕:《齐天乐》带过《红衫儿》,标题“[中吕]齐天乐带红衫儿”。

另外,曲还有两种作法:①第一个曲子制完意犹未尽,再完全按原调格式制一个或多个曲子接在后面,称为“前腔”;② 第一个曲子制完意犹未尽,再按原调换首后制一个接在后面,称为“幺篇”。前腔可以接多个曲子,幺篇只能接一个曲子。
三、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产生的、用现代汉语写成的诗歌,分为新体和自由体两类。
一新体诗歌

新体诗歌是指不受声律约束,有押韵特征,用语体文写成的诗歌。从表现形式上分为两种:

⒈句式排列整齐:每行字数大致相等,常见的有五言和七言;每首四句以上,有一句一行、有一句分两行排列;不分段或分段,分段的有两行一段、三行一段、四行一段等等;押韵位置近似格律诗,一般都是逢偶句押韵。

⒉句式参差不齐:每行字数不等,参差错落,分行、分段自由;押韵位置近似格律词,有句句押韵、有隔句押韵、有三句或四句押韵,有中间转韵、一首多韵。
二自由体诗歌

自由体诗歌是指不受声律约束、不押韵,句式自由、参差不齐,用语体文写成的诗歌。自由体诗歌最复杂,准确分类较难。从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西方体:多用直言法描写,有一定情节,通过对情节的描写表达思想情感。

2、当代体:这类诗歌更侧重内涵上的思想性、表现形式上的个性。是一种非直言法的表现形式,运用超越和幻想似的描写手法、逆向思维的语言技巧,创造出一种既可感知、又捉摸不定的意境,文学界戏称为“朦胧”诗。

3、散文体:称为散文诗。既有散文的特点,又具有现代诗歌的特征。在注重语言优美的同时,注重思想情感的表达,当前流行的现代诗歌大多数属于这种体裁。
四、民歌民谣

民歌民谣产生于文字形成以前,文字记载最早的是夏代歌谣。民歌民谣的主要特点:

一没有声律艰制,多数有押韵规律,少数不押韵;

二格调质朴清新,爱憎分明,多数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三采用比、兴手法描写,想象力丰富奇特;

四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语言新颖通俗,篇幅短小;

五由民间创作、流传,也有文人创作的歌谣。
民歌民谣资源十分丰富,如南朝的《子夜歌》《子夜四时歌》《读曲歌》等,又如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康定情歌》《茉莉花》等等。现代有一些文学家、音乐家根据民间歌谣的体裁创作出许多民歌词配新乐传唱,就是新民歌。

注:上文因篇幅所限,未进一步举例说明,旨在介绍中国诗词学基础知识,让爱好诗歌的读者对中国诗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便结合自身情况择而攻习之。因成稿仓促,故有疏漏,敬请方家指正!

参考书目:

⒈《诗词基本知识》席金友/著

⒉《诗词格律纲要》涂宗涛/著

⒊《诗学广论》姜舒阁/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23
诗歌的基本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①这个定义性的说明,实际上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都要求进行艺术的集中概括,但是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较,要求集中性、概括性的程度更高。

诗歌怎样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呢?一般地讲,诗人总是选取生活中最有特征、最典型的事物,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集中概括在这些事物之中,通过描写这典型事物的形象特征,就可以表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和具有更普遍的思想意义。白居易的《琵琶行》,全诗通过描写一个歌女弹奏琵琶的事件,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了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与思想感情。诗的前半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集中描绘琵琶弹奏的音乐,表现歌女“平生不得志”的“幽情暗恨”,隐约地反映着她的“心中无限事”。紧接着第二段(从“沈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歌女自述其生活遭遇,集中概括了她从少到老的生活经历,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京城长安的繁华生活。末尾一段,诗人自叙受谗被贬,谪居浔阳城的生活景况。诗中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将诗人与歌女都从帝京沦落到“天涯”的生活遭遇和“不得志”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从而使所反映的生活事件更具有普遍意义。结尾“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更是集中地表现了诗人长期郁结在心中的思想感情。全诗不论是描写景物、叙述事件或是抒发感情,都是十分集中、凝炼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全诗只有八句五十六字,由于选择了长征过程中最富有特色、最有代表的事物加以描写,因而能以最精炼的形式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历尽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战斗历程,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作者的革命豪情,显示了诗歌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的特点。

第二、抒情言志,饱和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抒情性极强,作品饱和着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我国传统的诗歌理论都很重视这个特点。《尚书·尧典》中就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样的记载②;汉代的《毛诗序》在论及诗歌抒情言志的特点时写道: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里已经说明诗歌、音乐、舞蹈都是人们心中的“情”、“志”的表现,是由“情动”而引起的。对此,汉唐及以后的学者还有不少的解释。他们认为“情”、“志”、“意”实为一体,都是属于人的思想感情。所谓“诗言志”,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诗歌要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实践经验证明,诗歌的创作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伴随着诗人感情的激动而进行的,是其强烈感情的产物。郭沫若就曾经谈过诗人的感情与诗歌作品感情的密切关系。他在《论诗三札》中说:

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李杜的歌行,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的绝诗、日本古诗人西行上人写芭蕉的歌句,泰戈尔的《新月集》。

这里说“雄浑”的诗是由“大波大浪的洪涛”式的感情形成的,“冲淡”的诗则是由“小波小浪的涟漪”式的感情形成的。其中所举中外诗人的作品,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但都渗透着诗人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

饱和着诗人的思想感情既然是诗歌的一个根本性的特点,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是高尚健康、还是低级庸俗;是真情实感、还是虚情假意;是同时代精神、人民感情相联系,还是脱离时代、脱离群众的“自我表现”,就直接影响作品的格调和艺术价值了。因此,高尔基说“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郭沫若说:“抒情不仅是抒写个人的感情,要抒写时代的感情。把个人和集体打成一片,把作者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有把握抒写时代的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诗歌不仅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要将思想感情与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融为一体,通过生动优美的形象感染读者。这就需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联想和幻想,从而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将人的心灵感受和丰富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对于诗歌而言,想象、联想和幻想,不仅是意象的联缀、运动,而且是意象的创造,境界的拓展,情感的释放。没有想象、联想和幻想,也就没有诗。

无论是古诗还是新诗,是中国诗还是外国诗,想象、联想和幻想都是活跃生动而丰富多彩的。且不说在我国从屈原的《离骚》到李白、李贺直到现代诗人郭沫若、闻一多等人的浪漫主义诗歌,有彼彼皆是的想象、联想和幻想。从《诗经》而发端直到杜甫、白居易再到现代诗人的艾青、田间等偏重于现实主义的诗歌,也都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诗经》首篇的《关睢》起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讲是“起兴”,从想象联想的角度讲,则属于相似性联想。白居易是有定评的现实主义诗人,但不仅他的《琵琶行》、《长恨歌》想象瑰丽,联想丰富,就是他那《江南好》的词调,也实在是一幅想象创造的胜景挚情。至于在外国诗歌中,不论是拜仑、雪莱,还是歌德、海涅,不论是普希金、莱蒙托夫,还是惠特曼、泰戈尔,其作品都同样有想象、联想和幻想的鲜明特点。

第四、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语言特别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符合一定的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节奏是诗歌语言音乐性的最主要因素,包括诗句中音节有规律的间歇和停顿,即通常讲的“拍节”和“顿数”,也包括音响的抑扬相间和强弱配合。节奏的强弱缓急与人的思想情绪有直接的联系,例如电影《红色娘子军》中军歌的歌词“向前进、向前进”的节奏,与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的“洪湖水、浪打浪”的节奏就迥然不同。前者激昂短促,是战斗情绪的表现;后者平和舒缓,是愉快心情的表现。郭沫若在《论节奏》中说:情绪的进行自有它的一种波状的形式,或者先抑而后扬,或者先扬而后抑,或者抑扬相间,这发现出来便成了诗的节奏。所以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2-15

1、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2、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3、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4、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诗歌在语言的运用上特别严格,甚至要要每个字都要有极强的表现力。马雅柯夫斯基曾把诗歌中的每一个字比作是从千百吨的矿石中挑选出来的

第3个回答  2022-12-09
中国诗歌从体裁和特点上划分有古体诗歌、近体诗歌、现代诗歌、民歌民谣四大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诗歌有不同的分类。按题材主要有以下几类:
1.借景抒情诗。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来表现感情。具体到诗歌中,有因情造境和见景生情两种形式。
咏史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一类诗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伤春伤别诗。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2.
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对故里的无穷思念。

3. 山水田园诗。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

4.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5.即事感怀诗。指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诗往往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6.边塞征战诗。诗人或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或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思妇对心上人的思念,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7.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对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或以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取胜,或以深邃绵密的哲理流传千古。

8.闲适隐逸诗。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借以表达自己光辉峻洁的品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往往有不少独得之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