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甲可能在未来战争中出现吗?

如题所述

完全可能,未来总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去衡量的,机甲的高度可能正是他的优点,因为高度让他可以使用雷达对地扫描,使用的武器自然也是雷达制导的导弹,目前最短程的对地导弹也有75km射程,而坦克炮没有超过30km,依仗射程将完胜坦克,坦克根本发现不了他就被导弹击毁,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坦克就是二战日本战列舰,机甲就是美国航母,依仗重炮和装甲的战列舰根本无法触及航母,就被看似目标大而笨拙的航母上起飞的战机摧毁,而机甲的导弹就类似于航母上的战机,可以完克坦克的重甲重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15
1,地面
地面可以说是人型机动兵器最常见的舞台了,也是很多人推崇双足有意义的主要原因——双足的地面机动性比较好。但事实是这样的吗?
首先,步行机械的最大缺点就是驱动系统不但要驱使机体向前作功还要同时支撑机体的重量,这个问题,在轮式和履带式机械上就不存在。这也正是人类骑自行车比跑步速度快且省力的原因,因为双腿不再做支撑体重的无用功而只负担驱动车辆前进的动力,而将支撑体重的任务转移给了车架和车轮。
另外,人体行进时的过程是一只脚对地面向后做斜下的力,通过地面对脚斜向上的反作用力使人体移动向前并失去平衡性,于此同时另一只脚对身体进行维持平衡,因此,实际上人体行进时真正运用到有用功仅仅是地面对一只脚的斜向上X轴的矢量力,根据人体在跑步时一般腿对地面做功的角度为60度,COSIN60°=2分之1。那么在跑步过程中人体除了维持身体重量外剩下的动力还被浪费了一半。也就是说如果给步行机动兵器配备和履带式车辆相同的动力组件,他的加速性,最高速度,续航里程都将先天不足的大大低于履带式车辆;换句话说:如果想让步行机动兵器拥有与履带式车辆相同的机动性能就必须付出起码2、3倍的动力代价。
有人说:步行机动兵器的通过性超群。的确,步行机动兵器的长腿确实能够跨越许多其他车辆无法逾越的障碍,但是,步行的弱点也是明显的,他的接地压强很高,从设定上看大约是坦克接地压强的很多倍,这样一来,步行机动兵器就比坦克要挑剔的多,由于地面对脚部踏地的能量吸收而浪费了更多的进行动力,使得步行兵器如果想高速行进的话不得不选择特别坚硬稳固的地面行驶(地球上基本不存在这样的自然地面,因为就算是岩石,一脚下去也会是一个深深的大坑,而步行兵器的发动机对行进产生的动力一大部分将浪费在制造这些大坑中),在雪地,沙漠,沼泽,湿地,水网稻田等地带将完全无法使用,或有附带条件的使用(比如改装)。
2 火力
一台机动兵器/车辆的火力如何,显然取决于他所装备的武器和火控系统。保证武器充分的,稳定的发扬火力就是一个好的武器平台的设计目标。我们以火炮(实体弹)为例,火炮的射程,口径等已经确定了,平台不会影响;但火炮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是一个影响火炮精确度的大户,后坐力会通过炮架传达到平台上引起平台发生位置变化(振动,转动和向反方向上的平动),继而造成炮口变化,偏离火控系统的射击轴线,破坏精度。所以现代武器在设计时都将可能产生影响精度后坐力的武器的后坐力轴线尽量* 近整个机动兵器/车辆的重心,以求消除后坐产生的转动(欧洲虎式武装直升机在宣传时就在它航炮的布置上大说特说,声称不会造成阿帕奇上出现的射击时“低头”的现象,因为虎式的航炮轴线离其重心非常近)。然而人型兵器通常都将主武器布置在手臂或肩头,这两个点都是离重心较远的不明智选择。当然,人型兵器的手臂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是若是用手臂完全化解火炮的后坐力就会使火炮的炮弹在击发时所得到的能量大打折扣,造成射程和理论精度的大大下降,落得和现在的无后坐力炮一般的“打杂”境地,实不可取。
此外,对人型兵器而言,即使后坐力轴线通过重心,还有一个炮口上仰的问题。人型兵器重心很高,而以下又没有任何稳固的(三角形)支撑,在火炮射击时就极可能产生后坐力和地面摩擦力之间的力偶现象,造成炮口上仰,破坏精度。所以人型兵器在精确射击时就不得不采取蹲姿或卧姿提高精度,这样的状态几乎无法移动,又影响了他的战场机动性和运用灵活性。
就算采用的是无后坐力的能量光束性武器,想对于传统的坦克也存在极大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射击精度上,人形兵器在武器指向上主要通过3个关节(肩、肘、腕)的移动,需要保证的是6个自由度的精度,而坦克的炮塔实际上可看成一个关节,需要保证的只有2个自由度的精度。另外,人形兵器在射击时巨大手臂所造成远大于炮塔的惯动量、手指扣动扳机这个动作对火炮稳定所造成的损失。。。。。。种种因素使得人型兵器在射击精度误差上上先天性的比坦克等传统装甲车辆大很多倍。
另外不能不提到的就是人型构造的兵器行走装置的复杂与庞大,使得武器系统的空间与重量占有率特别低,极大的限制了火力的发挥,使得它的火力与它的机体本身的重量与体积不匹配(在相同的科技水平下,由于对空间与重量的利用率,坦克所搭载的武器只会比人型所能使用的武器火力更强大。)

3 防护

现代装甲车辆防护的设计目标:
1, 不被击中(加强机动性和减小车体尺寸以及主动防御系统等);
2, 被击中时不被击穿(加强主,副装甲板的防护效果等);
3, 被击穿时不被击毁,能行动,能继续作战(车体结构合理化布局等);
4,被击毁时争取零伤亡(车体内侧敷防爆涂层,毫秒级灭火抑爆系统等)。

对于人型兵器:

1,在同等技术条件下与常规装甲集团作战,人型兵器想不被击中是很困难的。武器射程相等的情况下人型兵器的目标比只有不到3米的坦克大太多了,使用主动防御系统虽然可以防止机体被击中,但保护那么一个庞然大物,主动防御系统的效果也会大大降低,除非不记成本的疯狂增加主动防御系统数量。

2, 由于坦克的正面投影不大,可以在正面有重点的实施重甲保护。但人型兵器不行,它的正面投影过大,如果在正面披以重甲势必会使重量大增,机动性降低到无法忍受的程度。

3, 人型兵器在单臂或双臂被击毁时对整个机体影响不大,但一旦双腿被击中,哪怕只是失去一个自由度的控制都会让整个机体失去平衡轰然倒地(这一点已经在很多机器人模拟游戏中被证实,所以很多明智的玩家都会非常重视腿部的防护)。

4, 人型兵器的驾驶舱不应象大多数SF描写的置于正面小腹部,这里太危险了,正面几乎任何角度都能直接攻击到驾驶舱。比较理性的做法应该是置于后背或跨下,因为在后背可以充分利用前面的设备舱充当防护,跨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防护的问题,我认为是多方面的,不应局限于抗打击能力,机体的隐身特性,可视度,可确认度我认为也归在防护性之内。

说到隐蔽,最好方式就是躲藏,将机体置于障碍物的后面基本可以达到不可探测的效果。然而,人型兵器大都身高12米以上,就是蹲姿也有5米高,除了城市之外的其他环境都很难找到合适的障碍物用于隐蔽。巨大的高度和不小的宽度造成了人型兵器极大的正面投影面积,其面积已经超过了现在任何一种陆战武器正面投影面积的3倍。人型兵器富有特点的外型也非常容易识别,在很远距离上就可以将它和其他事物区分开,可确认度极高。可以说,人型兵器的隐蔽真是一件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难说,但机甲高度太高,装甲不会厚,地形通过能力没有本质的提高,在可见的未来的战场上生存能力不会好

个人还是觉得单兵全套外骨骼出现的可能性较大追问

是像AMP那种吗?

追答

AMP我不知道,不好意思
星际争霸总玩过吧?觉得应该类似于里面的陆战队士兵穿的盔甲

追问

阿凡达》剧情:在这部科幻电影中,地球人类操纵着一种“移动扩增平台装甲(AMP)”在潘多拉的雨林地区行进,这种重金属外骨骼战争机器不仅可以实现战斗,还可搬运重型货物,是人类在潘多拉上主要的工具之一。这个可能吗

追答

说实话,这个可能在雨林地区能派点用处,但在其他战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就。。。一是因为高度,我没看过电影,不知道是不是二足步行结构还是其他什么的,但从有座舱且座舱顶置来看高度应该会超过5米吧?这对战场隐蔽性不利。二是防护,该机械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只有轻型装甲防护。隐蔽性不高+无重型防护,这个生存能力不会高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7-14
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机甲,可以将人的力气提升好几倍,在未来出现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现在只有少许国家有战争,可能没等研制出可以在战争中的机甲,就已经是和平年代了。
第4个回答  2012-10-24
这是必然的因为已经想象出来了。而且在逐渐理论化。剩下的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