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体系,比如李清照的易安体

比如李清照的易安体,还有些什么体系?

楼主您好,
大概来说,总共是4大体派:
王荆松体:是王安石的诗风,虽然是诗中的体派,但后来也流入词中,这种诗风在绝句上可谓走到最高峰。王荆松体的风格在于对句子形式上的特点花费较多心血,力求语句独秀,深婉不迫又生硬崎岖,兼唐诗之风与宋词之情,对宋词影响较大。
易安体:李清照对词有“别是一家”之说,因此李清照作词力求有“独特之处”,易安体与别的词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易安体将生活中的俗语引入词中,读起来倍感新颖。其次李清照为历史上第一女词人,她的词风可说是婉约派词风中最为凄切的一种,是离愁类词的代表体系。其三,易安体的部分词作,也有丈夫气,宋代豪放派词作代表辛弃疾也著有易安体类的词,辛弃疾的易安体词柔而带有刚劲,又是易安体词的一大特点。
诚斋体:是南宋词人杨万里的是个风格,这种词风最大的特点在于词人能敏锐的发现自然变化的特点、规律等等,因此是以写景词为多,词人将不容易被常人发现与容易被常人忽略的景色融入自己主张的观点,也便是诚斋体派的词了。
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因此他的词风被称谓铁崖体。大体上说,铁崖体可以分为4种类型:
宫词,这种词被人们以清爽流丽著称,常常用华丽的此举来形容一些浪漫的事物;
香奁诗,这种诗读起来,使人们感觉体贴,和婉约派中描写美景的词类似,使人读起来感觉或浪漫或舒适,而且香而不艳;
竹枝歌,这种歌赋大多运用的吴地民歌的曲调,也是写男女感情,但是语句较其它的体系以及宫词却是让我觉得活泼大方,感情洒脱;
古乐府:这是当时的一种新体系,尝试用一种峰谷情致兼有的体派风格,和古代的乐府诗不尽相同,也和当时的新诗体也不尽相同,具有崎岖瑰丽的风格。
宋诗其艺术特点和审美属性明显有别于唐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概括得很明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为宋诗的基本特色。宋人不蹈唐人后尘而另辟蹊径,尽管精神可嘉,但将散文的手段和章法引入诗中促使诗的散文化,直叙和陈铺的赋过多,尤其缺乏传统的比兴手法,致使宋诗丧失一定的形象和意境等美学品位。不过,宋诗也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手法,特别是开辟了“宋诗重理”的新格局,丰富了诗歌议论抒情等艺术手段的新领域。关于“情”和“理”,唐诗也重“理”,只是“情”主而“理”次,而且“情”统摄于“理”,往往借助形象意境等多个手法含蓄地表达“情”。寓“理”于“情”中乃唐代说理诗的最高美学境界,从这个意义上看,宋诗略逊于唐诗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词革新须在保存其最基本美学原理的前提下才能予以革新。宋代诗歌流派很多,首屈一指的是以杨万里为代表的“永嘉四灵”诗派,企图走诗歌民间化道路,重视从口语上汲取诗歌语言新的给养,虽然,终因“以轻儇佻巧之言,作剑拔弩张之态”而归于失败,但是,他这种创作道路是正确的。另外,单就创作数量而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也达到了一定高度。由于哲理诗和禅理诗的兴起,以才学为诗尤好用典,终于将散文化的宋诗引入歧途,形成了“西昆体”和“江西诗派”两大诗坛极端堡垒。“西昆体”诗人发展了李商隐创作中的某些形式主义倾向,专以堆砌典故、辞藻为能事;苏、黄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将诗歌的各种长处利用殆尽,又将诗歌的各种短处暴露无遗。黄庭坚的“夺胎换骨”更是将用典极端化。唐人用典信手拈来,不露痕迹,犹见灵性,而宋人喜欢买弄学问,讲究作诗无字无来历。宋诗之所以不及唐诗,除了抛弃传统形象思维等艺术手段外,原因还在于此:未有进一步从诗的思想内容上开拓新领域而从诗的艺术形式上大动手术,大做文章,终究随着宋王朝的灭亡而衰退。

参考资料:http://wenwen.soso.com/z/q167801237.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