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西游记》、《三国演义》、《青铜葵花》、《毛毛》、《鲁滨逊漂流记》简介

包括作者,内容简要,读后收获

《海底两万里》
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又译:鹦鹉螺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又译:阿罗纳克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他和仆人康塞尔(又译:孔塞伊)和一个捕鲸手尼德兰(又译:内德·兰德),被尼摩(又译:内莫)船长囚禁在这艘潜艇开始了海底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尼摩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能够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他们依靠海洋中的各种动植物来生活。潜艇艇长对俘虏倒也优待;只是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潜艇艇长尼摩从此之后不再允许他们离开。阿龙纳斯一行人别无选择,只能跟着潜水艇周游各大洋。在旅途中,阿龙纳斯一行人遇到了无数美景,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惊险奇遇。他们眼中的海底,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通过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龙纳斯终于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联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终于,十个月之后,在机缘巧合下,这三个人终于在潜艇误入迈尔海峡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诺第留斯号”潜艇。这时,博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件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优美、令人陶醉。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的景色写得如此生动,读来引人入胜,使读者身临其境,表明他具有非凡的想象力。   凡尔纳的小说得以广为流传,还因为他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品质高尚、献身科学的人,是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人。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正是他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西游记》
《西游记》插画(19张)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经缘由。十三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释佛法渊博。   《西游记》文字以白话文为主,间有赞赋诗词,多用夸张、比喻手法,铺陈、排比句式,音调韵律铿锵,朗朗上口,适合高声说出或者唱出,平话、弹词、戏曲脚本痕迹很重,仿佛说书人或者戏台就在你面前,这样的语言极大发挥了音调韵律对人心理的作用,增强了感染力,其缺点则是说书人口吻太重,在生活中不容易用得上。白话文诙谐有趣,间或有狡黠、奸猾之处,颇有西域语趣;大量赞赋诗词,大量华丽绮靡辞藻铺陈堆砌,描绘出华丽富足、祥和自由的仙界风光、妖魔洞府;刻画出形象毕肖的神仙形象、妖魔形象等等。让读者满眼珠光宝气、玉宇琼枝、如梦如幻、恍入仙境。这些“仙境”在佛教来说并非仅仅是幻象,确实是佛教统治理念下应有的风景,印度确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王公、贵族阶层,千百年来都能过上比较安康、富足的生活。佛教适合城邦制,往往能“饶益”一方土地!西游记更加市侩化。《西游记》大量降妖伏魔历险情节设计,与佛教重视“力”、“无畏”有关。   《西游记》的文体实际上是一种佛经体,其构思、体裁、情节、表现方法均来自佛经故事,佛经故事大量使用幻想、夸张的构思方式;使用神变、分身、幻化(化人、化物、化境)、魔法、异变(地动、地裂、大火等)、离魂、梦游、入冥(地狱)、升天、游历它界(龙宫、大海等)等等情节,更多用比喻修辞方法。《大涅槃经》里提出八种:“喻有八种:一者顺喻,二者逆喻,三者现喻,四者非喻,五者先喻,六者后喻,七者先后喻,八者遍喻。”接着对它们举例作了解释。《大智度论》又指出“譬喻有二种:一者假以为喻,二者实事为喻”。这即是所谓“假喻”和“实喻”。特别常用的还有所谓“博喻”, 即并列多种比喻。这些在具体作品里触目皆是,就不胜列举了。   佛教的本生故事与《西游记》非常类似,在佛典翻译文学中,《本生经》或称"本生谭"是艺术价值最高、也最为普及的部分之一,被称为是古印度"民间寓言故事大集" ,是可与希腊伊索寓言并称的古代世界寓言文学的宝典。   昙无谶所出《大般涅槃经》说:”何等名为闍陀伽经(《本生经》另一音译)如佛世尊本为菩萨 ,修诸苦行,所谓比丘当知,我于过去作鹿、作罴、作麞、作兔、作粟散王、转轮圣王、龙、金翅鸟,诸如是等行菩萨道时所可受身,是名闍陀伽。 “《本生经》的形成大体与集结佛传同时。部派佛教时期形成了"三世诸佛"、"过去七佛"观念,从而神圣、永生的佛陀就有其过去世;赞美佛的过去世,就出现了《本生经》。在今印度中央邦马尔瓦地区阿育王(前268?-前232?)所建桑奇大塔牌坊浮雕里已多有本生和佛传故事。东晋法显西行求法,在天竺曾到本生故事讲的菩萨割肉贸鸽、施眼、舍身饲虎处;在师子国(斯里兰卡)他遇到王城供养佛齿,在仪式上"王便夹道两边,作菩萨五百身以来种种变现:或作须大拏,或作睒变,或作象王,或作鹿、马,如是形象,皆采画装校,状若生人" 。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同样记载了五印流行本生故事的情形 。   胡适曾说:“《华严经》末篇《入法界品》占全书四分之一以上,写善才童子求法事,过了一城又一城,见了一大师又一大师,遂敷衍成一部长篇小说……这种无边无尽的幻想,这种‘瞎嚼蛆’的滥调,便是《封神榜》‘三十六路伐西岐 ’,《西游记》‘八十一难’的教师了。”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昌武说:“《贤愚经》的《须达起精舍品》则对其中舍利弗与六师外道斗法情节进行了多姿多彩的艺术发挥。陈寅恪论及这段故事,联系《增壹阿含经》卷二九和《大智度论》卷四五所记佛弟子舍利弗与目连角力事,指出‘今世通行之西游记小说,在唐三藏车迟国斗法事,固与舍利弗降服六师事同。又所述三藏第子孙行者猪八戒等,各矜智能诸事,与舍利弗目犍连较力事,或亦不无类似之处’ 。”
《三国演义》
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 浪漫主义改造现实主义
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其实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一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特点。《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方法发挥得很好,一方面,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人物相似类型的人,所以又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国演义》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时代是迥然不同于明朝的一个时代,三国时代没有青楼和赌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真、善、美,是很单纯、很典型的汉文化;而明朝有大量青楼和赌场,虽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推崇的文化,但佛教却是朝廷把控政局的定海神针,在佛教超越国界的强大影响力面前,宋朝、元朝时代的官场和战场都成了游戏场,浪漫主义风行,岳飞遭遇莫须有罪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民间实际奉行的更是以市井文化为主,骄、奢、淫、佚、假、丑、恶、作奸犯科、强取豪夺思想在民间可以广泛宣扬。三国时代与明朝时代相比,统治思想、官场风气、社会生态、世态人心差别巨大,古今对比强烈,能充分发挥历史演义小说穿越、恶搞的艺术特点,让文字更诙谐有趣,人物形象更有艺术张力,知识含量更丰富。三国时代最适于作历史演义小说,所以《三国演义》是第一部被集结成书的历史演义小说。   《三国演义》描写的英雄不像英雄,小人不像小人,战争不像战争,“写其书中所崇拜之人,往往费尽力气,仍无丝毫是处:如写刘备,成了一个庸懦无用的人;写诸葛亮,成了一个阴险诈伪的人;写鲁肃,简直成了一个没有脑筋的人”。三国风云人物都成了徒有其名、华而不实
?之徒。反而李儒、王允这些龙套角色,虽然文字不多,却给人一种大隐隐于朝,背景深厚神秘,幕后坐庄老手印象。其实在三国时代,刘备、曹操、袁绍才真正是背景深厚神秘,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人物。“大隐隐于朝,幕后坐庄老手”这样的角色只有在隋唐之后,宗教组织得到大力发展之后才会出现。战斗写得比较儿戏,经常出现单挑场面,不符合三国历史,三国时代战斗都是混战,单挑场面在隋唐时代才开始出现。战争场面和战争谋略基本都是虚构的,《三国志》很少描写战争场面和战争谋略,虚构情节一般都不符合三国时代特点,而更符合宋朝、元朝的时代特点,其中写了很多比较隐蔽的整蛊情节,曹操、刘备、关羽被整蛊得特别惨。罗贯中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活动,其描绘的战争场面可能是元末农民起义战争的战争场面。“战争不像战争”指的是《三国演义》描写的战争不像是三国时代的战争。从《三国演义》可以看到,在宋朝和元朝的官场或战场上,性格和志向类似曹操、刘备、关羽、岳飞的忠良人物往往会遭受整蛊和算计。   《三国演义》五分史实,五分虚构,虚构情节有许多恶搞内容,以第一回为例:玄德看招兵榜文时,张飞在背后历声说话,是恶搞刘备。张飞对刘备说:“吾颇有资财”,是恶搞张飞和刘备。刘关张结义配桃花,是恶搞刘关张和“结义”两字;张飞说:“我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是恶搞张飞,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最多只会说“我庄后有一园”。“桃园结义”桃园两字还昭示了更恶毒的恶搞行为,一般人想不到,与上火有关。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是“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改造'史实的范例”,在唐传奇故事把佛教文学艺术初步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把佛教文学艺术应用到历史演义小说领域。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演义小说,但成就都没有超越《三国演义》。
《青铜葵花》
小说人物鲜活灵动,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真情真性,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作品写尽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写尽美好,将美好写到极致;写尽大爱,将大爱写到充满生机与情意。这种对苦难、对美好、对大爱的细腻描写和咏叹宛如一股温暖清澈的春水,将湿润和纯净每一个读者的眼睛和心灵,牵引人们完成对生命中真、善、美的永恒追寻。
《毛毛》
毛毛,女,汉族,1987年11月2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父亲是乐队的乐器手,母亲唱二人转。她还没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带着她去了铁岭开原。从此毛毛学会了二人转表演。2004年,毛毛在铁岭开原参加一场演出,当时赵本山到开原为《马大帅》挑选“胖丫”一角。当时赵本山虽然选中了剧中那个“胖丫”,但也看好了毛毛,于是把她带回了刘老根大舞台。
《鲁滨逊漂流记》
一部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小说,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受一个苏格兰水手海上遇险的经历启发写成的。笛福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勇于面对自然挑战的新型人物——鲁滨逊·克鲁索。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的抛开小康家庭,出海闯天下。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他在海外冒险多年,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回到了英国,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为此,笛福博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本文的姊妹篇是《困》,也是笛福所著。 《鲁滨逊漂流记》给笛福带来了巨大成功并帮他还清了部分债务。此后,他还陆续写成了《莫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及另外两本写鲁滨逊的小说,但债主总是跟着他追债。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笛福体弱多病,无人陪伴,债主不断上门,孩子们也对他撒手不管。1731年4月26日,丹尼尔·笛福在悲愤中死去,终年71岁。像生活在荒岛上长达28年之久的他的小说主人公鲁滨逊一样,他孤独而又恐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6
超市有合订本,18.9元,你要买三本就齐了。
第2个回答  2011-06-16
你应该知道中国的四大名著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