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同的不同状态

自我认同扩散、自
我认同早闭、自我认同延迟、自我认同完成
4 种状态分别是什么意思?

第1个回答  2007-06-07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2):169~177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
雷 雳 陈 猛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37)
,
生的Bronfenbrenner
别论述同的形成与发展
的密心
关键词 互联网使用,人际关系,同伴关系,自我认同.
分类号 B844
交流技术将会对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
表现更快强的控制和更
多的知识,从而为个体的发展,工作的变迁
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更多的潜能.而且,
信息与交流技术使得用户可能自主地获得
所需在个
随着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包
活在内的方方面面,给社
大的冲击,正处于生理的成熟期与心
型期的青少年更是首当
我认同的生态关系
摘 要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更是首当其冲.依据
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正处于人
的生态学模型,该文从微系统,中系统,宏系
了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统以及处于生态系统中心的青少年自身4个方面,分
切关系,从而提供了有关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身发展的影响方面的一些初步知识.
在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与
方面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3].这突出地
为这种技术的进步能带来更高的效率,
的速度,更大的能量,更
[4]
要的信息,与喜欢的人进行交流,突破
体生理,自我认同和人际交流等方面所
存在的物理的,社会的和地理的限制[5].
括学习,工作和日常生认同之间的密切关系.
会和个人带来了巨1青少年发展的生态
理的转
其冲.根据Erikson[6]
收稿日期:2004-10-12
北京市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的产物.社会影* 本研究得到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EBA010429),
通讯作者:雷雳,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
68902414
期,心发受到来
素的
生活于其中的生态环境.而在现今的网络化
社会中,上述各个方面均会受到来自计算机
与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因此,青少年的自我
认同
互联fenbrenner
1979)提出的个体发展的生态模型[6],来
具体分析和探讨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
学模型
根据Bronfenbrenner(1979)提出的个
体发展的生态模型,青少年的发展要受到
诸多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青少年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环境和社会影响
响可以分为围绕青少年扩展
统,青少年是这些系统的中
心.
(学习与认知)的资助.
开来的一系列系
的观点,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转折与过渡时
面临着探索与建立个体的自我认同的核
展任务.在此过程中,青少年要
自社会,学校,同伴和家庭等多方面外部因
共同作用.这些因素实际上就是青少年
与心理发展也就不可避免地会被打上
网的烙印.本文将依据Bron
(
169
-170-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对青少年最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微系
统"(microsystem)中的因素,包括个体直
接接触的
家庭是主要的微系统,接下来是朋友和学
校.微系统中的其它成分是健康服务
团体,街区的游乐场所及青少年隶
种社会团体."中系统"(mesosystem)包
宏系统"(macrosystem)包括
特定文化中的意识形态,态度,道德观念,
习俗
2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
的生态关系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也称自我同
一性,是由Erikson提出的一个概念.
给出的自我认同定义是描述性的,而且在其
不同作品中的不尽相同.概括起来,Erikson
的自我认同可以理解为个体在职业,政治,
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
位.在Erikson之后,Marcia提出了自我认
同的操作性定义.根据危机/探索与承诺两个
标准,将自我认同划分为自我认同扩散,自
认同延迟,自我认同完成
种状态.我们认为,要全面准确地把握自
其看作是一个静态和动
我认同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状态,并且同一个
体在不同的问题领域可能同时处于不同的
自我认
同又表现为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此
可能是前进,也可能是倒退.
nbrenner的生态学模型在过去的
20多年里牢牢地站稳了脚跟,现今已成为得
青少年发展
Bronfenbrenner的生态学模型,同样也应
该适用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发展.换句话
说,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的建立和发展,也是
少年自我认同的关
2.1
进行控制,不给他们机会表达意见,
那些方面.对大多数青少年而言,自我认同状态.就某一时间段来说,
,宗教过程中既
属其中的Bronfe

含微系统背景中的交互关系,如人际关系.
"外系统"(exosystem)是由那些青少年并
不在其中扮演活跃角色,但是又对他们会产
生影响的背景构成的.比如,父母在工作中
到最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有关青少年发展的
理论模型.建立和发展自我认同是青少年需
要解决的核心发展任务,是青少年身心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适用于
发生的事会影响父母,接下来也会影响到青的
少年的发展."
及法律.它包含的是教育,经济,宗教,
政治及社会等方面的价值观核心.
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以及
处于这些系统中心的青少年个体,共同构成
了青少年个体发展的完整的生态系统,决定
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
Erikson
我认同早闭,自我
4
我认同概念,必须将
态相结合的统一体.就某一时间点而言,自
个体发展生态系统中4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
果;青少年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也就是青
少年自我认同发展的生态系统.
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现
有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到微系统中的家庭,朋
友和学校,中系统中的人际关系,以及宏系
统(也就是社会文化),而对于外系统则没
有涉及.此外,研究还涉及到互联网使用对
于处于个体发展生态系统中心的个体自身
的影响.接下来,本文就将以生态学模型为
指导,从微系统,中系统,宏系统和处于生
态系统中心的青少年自身这4个方面,来分
别探讨互联网使用与青
系.
互联网使用与微系统
2.1.1 家庭
在家庭因素中,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与
青少年自我认同关系密切.民主型的父母由
于鼓励青少年参与家庭决策,从而促进了自
我认同的发展;专制型的父母由于对青少年
的行为
第13卷第2期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 -171-
从而
密[11];
相对
流的增加
[13]
年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在家
庭中的地位与亲子关系都会产生影响.精通
计算机的青父母的老师的现
很多情况下颠倒了传统的亲子关系[1.举例
来说,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更多是青
助其父母,而不是父母帮助青少年;青少年
是家庭互联网使用的中心,成为家庭中有关
互联网使用的权威建议的来源[15];青少年的
"技术专家"身份改变了家庭中知识方面的
权威结构,这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权威和独
立性,有助于增强他们在家庭中的影响力
[16].此外,存在于所有年龄阶段的计算机用
户的在线交流中的平等性可能会侵蚀权威
结构,导致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接受程度降
].
因此
ization of
socia
缓解自我认同问题[20]并促进成绩的
系则会加深抑郁
].
促成自我认同早闭;纵容型的父母对青
少年指导极少,并且让他们自行其是,结果
促成了自我认同扩散[7].父母与子女之间有
开放的交流和民主的气氛,会有利于青少年
正确认识自我,对有关自我的发展进行思
索,自主地选择自我的发展道路;相反,父
母对子女过于溺爱或滥用权威,都不利于青
少年自我认同的形成[8].
就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与家庭成员间
的交流的影响而言,已有研究得出了相互对
立的两种结论.1998年Kraut等人发现互联
网减少了个体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9].Cole
(2000)研究发现,大量使用互联网的人报
告与家人交流的时间更少[10].相反,另外一
些研究显示:通过共同玩游戏和相互交流,
玩电脑使得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更为紧
于很少使用互联网的人,大量使用互联
网的人报告更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和与家人
朋友更多的会面[12];就青少年而言,互联网
使用导致的是社会支持和家庭交
.
其次,青少少年扮演象,在
4]少年帮
低.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互联网时代
有利于新型亲子关系,代际关系形成.互联
网提供了一个契机,使父母更多地采用民主
型的教养方式,学会与青少年平等相处[17
,互联网使用一方面可以为青少年赢得
父母的尊重,提高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从而
有助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建立与发展;另一
方面,互联网使用又可能导致青少年蔑视以
父母为代表的成人社会的权威,从而不利于
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甚至产生反社会人
格.
2.1.2 朋友
综观Sullivan(1953)的人际理论
(interpersonal theory),Bronfenbrenner
(1979)的生态学观点[6],Coleman(1988)
的社会资本概念化(conceptual
l capital)以及系统论者的观点,可以发
现这样一个共识:朋友群体都被看作是帮助
青少年完成相应阶段的人生任务(建立自我
认同)的一种资源.
研究证实,亲密的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
自尊和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影响,而同伴
排斥和缺乏亲密朋友等同伴关系问题则是
抑郁和消极自我观念的最好预测因素[18].拥
有朋友的青少年更加自信和无私,攻击性更
小,对学习和工作更投入[19];支持性的朋友
关系能
提高,而非支持性的朋友关
和学习失败[21
亲密关系与友谊也并不总是具有正面
作用.朋友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朋友
是谁[19].相关研究发现,朋友既可能引发犯
罪,吸毒和性活动等不良行为,也可能促进
学业和亲社会行为[22].
-172-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互联网使用有助于拓展青少年的朋友
圈子,增进友谊和亲密关系.首先,互联网
可以突破地理位置,经济负担以及家庭与职
业的限制,让青少年结识更多的新朋友;与
此同时,同其他远程通讯方式一样,互联网
能让青少年排除学习,工作和生活变迁的影
响与现有的朋友保持联系.因此,互联网可
以拓展青少年的朋友圈子.其次,互联网有
助于
立并完善个体的自我认同[24].而大量
研究
学校
联网已经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
观念与方式,学校氛围,师生
关系
互联网能够为学生提
供大
的校园人际关系产生影
响.
有研究对于互联网
美化交往双方对彼此的第一印象,促进
更快更多的自我表达,从而更容易使在线关
系发展为友谊.最后,网络交往不是建立在
外部生理特征的相互吸引之上,而是在相同
的兴趣和见解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因
此,网络交往形成的友谊可能会更深入,更
稳定,更持久[23].互联网能够并且确实引发
了亲密关系,尤其是对那些在他们的下线社
会生活中遇到困难的个体而言[23].
综上所述,与他人建立丰富而有意义的
关系并拓展朋友圈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4],青少年正是在不断进行和发展的朋友交
往中确结论也证实,互联网使用有助于拓展青
少年的朋友圈子,增进友谊和亲密关系.由
此我们可以推论,通过互联网使用,能拓展
青少年的社会网络(朋友圈子),提高青少
年社会网络的支持性(增进友谊),为青少
年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参照群体和友好和谐
的交往氛围,从而有助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
建立.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着重指出的是,
青少年在朋友群体中建立起来的自我认同,
其性质决定于朋友群体的性质.因此,就青
少年来说,选择和建立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
朋友群体,对于建立健康积极的自我认同具
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1.3
学校教育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关系,主
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教育观念和
教育方式[8].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学生的学习压力过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进
行人格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自我探索,从而使
得个性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其二,学校中
的归属感.自我认同确立的另一个侧面是
"一体感"或"连带感"[25],如果青少年在
学校集体中找不到这种一体感,就很容易选
择消极同一性[8].

冲击,在教育
以及校园人际关系等方面引发了巨大
而深远的变化.首先,互联网引发了新型的
教育观念与教育形式,远程教育,网上大学
等办学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
其次,互联网丰富了学校教育的方式和手
段,提供了网络课堂,数字图书馆等多种服
务,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
便利.与此同时,由于
量信息,因此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而对学生来说,如何从浩如烟海的
信息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也是一个
严重的挑战.再次,互联网使得学校与外部
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外部社会的价值观念
和行为方式也有了与学生"亲密接触"的大
量机会,从而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
格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最后,互联网还不
可避免地会对学生
由此可见,通过引发教育观念与方式,
学校氛围,师生关系以及校园人际关系等方
面的变化,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自我认同会
产生巨大冲击.然而,现
第13卷第2期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 -173-
通过
青少年
自我
空间[5].Maczewski
2002)也认为,虚拟交往和网络空间应该
进行交往的另一个广阔场所,
在此
顺利建立,推动人际交
往的
而绝大多数通过互联网建立的人际关
系都
影响学校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认同
的相关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不
多.仅有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互联网使用与
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关系,而对互联网使用对
学校氛围,师生关系,校园人际关系与人际
支持等方面则几乎没有涉及.
2.2 互联网使用与中系统(人际关系)
2.2.1 人际关系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关系
青少年的自我认同是在与他人的交往
过程中形成的,这些交往的特征有助于决定
自我认同的不同方面的显著性以及能够和
谐共存的程度[26].人际交往,包括与邻居,
朋友和家人的联系以及参与社会团体,能改
进青少年的社会支持水平,建立人际关系的
能力,对生活意义的感知,自尊,促进青少
年遵守社会常规,增强青少年的归属感,促
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7],从而有助于
认同的建立和发展.
2.2.2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关系
对于互联网用户来说,互联网最首要的
用途是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23,28,29].相应地,
互联网使用对青少年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的影响,也得到了有关互联网使用的心理学
研究最多的关注.概括已有研究结果,我们
可以得到正反两方面的观点.
一部分研究者认为,互联网能够拓宽人
际交往的范围,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推动
人际交往的深入进行.互联网能促进青少年
的人际交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或
表现:
首先,网络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人
际交往的社会空间[30],拓展了青少年的现实
生活经历.早在1995年,Turkle就指出,
互联网可以是一个成长
(
被看作青少年
过程和空间中青少年能够发展他们的
自我认同和自我概念[28].
其次,互联网为人际交流提供了大量的
电子服务,丰富了青少年人际交往的手段.
这里有大量的聊天室,信息公告板和新闻
组,有兴趣的上网者可以参与团体交流.另
外,互联网用户还可以通过建立私人聊天室
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单独交流[23].
最后,互联网能够拓宽人际交往的范
围,促进人际关系的
深入发展.由于更高的匿名性,多样的
自我表达方式,阻碍人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
对方的"门槛特征"(gating features)的缺
失,地理局限不再是人际交往的障碍以及共
享虚拟空间能用共享兴趣和激情将相隔遥
远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等特征,互联网将是建
立和巩固人际关系的一块沃土[23].
另外一部分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
减少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缩小了青少年的
社会网络,降低了青少年的人际支持与自我
价值感,从而不利于青少年建立起健康积极
的自我认同.1998年Kraut等人发现,使用
家庭电脑和互联网总的来说意味着更少的
身体活动和更少的面对面社会交往,减少了
个体与家庭成员间的交流,缩小了个体的社
会网络[29].并且,通过互联网使用,人们用
低质量的社会关系取代了高质量的社会关
系,或者说,用弱联系取代了强联系[31].
弱联系比强联系能够提供的社会支持
更少,相当脆弱,从而不能为青少年建立和完
善自我认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0,32].研究指
出:在平均水平上,在线关系比线下建立并
维持的关系更弱[9,33,45];使用电子邮件的人
-174-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们认为,对于维持社会关系而言,电子邮件
没有其他交流方式有效[33,35];相对于那些不
常使用电子邮件的人,经常使用电子邮件的
人们的社会关系更弱[36];与陌生人和一般认
识的人的在线交流代表的是弱联系,它们一
般比家人朋友的下线关系提供的社会支持

线关
关系,互联网使
2.3
发展过程
中不
网使用给社会文化带来了巨大而
深远
验室[24].匿名性
的保
是很
明确
加,互
联网需要
要少[37]; HomeNet参与者报告与在线交
的人没有与面对面交流的人那么亲密;与在
系共同度过的时间更少,能维持的时间
更短[34].
根据上文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
结论:互联网使用的确会对青少年的人际交
往与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虽然这种影响
的性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现有研究还不
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通过前文的论述
我们已经知道,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是青少
年自我认同得以产生的土壤.因此,通过影
响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与人际
用也必然会对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发生作用.
互联网使用与宏系统
社会文化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前
提和背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都
源于他们所在的背景文化.其次,社会中存
在着各种各样的成人榜样[8].因此,社会文
化因素是青少年自我认同形成和
可或缺的外在因素.在世界全球化进程
不断加快加深的今天,青少年面临着多元文
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从而使得青少年自我认
同的建立和发展受到了更为严峻的挑战[38].
互联
的冲击.首先,从社会文化背景这个角
度来看,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了价值的多元
化和文化的冲突,使青少年有更多自我认同
的困惑.其次,互联网为青少年的自我探索
和自我认同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外部
环境.凭借其相对的匿名性和社会交往的多
种渠道,互联网为青少年寻求和尝试不同的
自我认同提供了一种虚拟实
证给予青少年更大的空间来进行自我
认同的建构,展现自我的每个方面[23],而不
必害怕遭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圈子
的反对和制裁[24].但是,也有一部分研究者
认为,计算机游戏和互联网正将儿童青少年
推进一个真实与模拟之间的界限不总
的世界[32].长此以往,儿童青少年可能
会逐渐地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也变得
麻木起来,从而建立起不良的甚至反社会的
自我认同.最后,互联网使用可以为青少年
营造一个对其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的"私人空
间",以便青少年进行自我思考与探索,从
而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建立[39].
2.4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身
随着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不断增
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影响范围更广,程
度更深.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大致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其一,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表达
的特殊机会[24,40],具有促进自我表达的力
量.这是因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网络交
往的相对匿名性,这使得青少年可以通过在
正常的社会环境中不能使用的一些方法来
表达自我和引导自我的行为,因为青少年可
以摆脱由认识他们的人所给予他们的期望
与限制的束缚,而且青少年为自身的言行所
付出的代价和遭到社会制裁的危险也
大幅度降低.其次,在传统的面对面交往中,
甚至(或尤其)在面对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时,
表白个体自我认同中的消极或违反禁忌的
方面都存在着真实的代价[24].
但是,由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人际交流
第13卷第2期 互联网使用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生态关系 -175-
(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 CMC)
的匿名性所导致的去个性化,也可能妨碍个
体建立健康积极的自我认同:削弱个体的自
我意识,降低其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的能
力;降低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削弱
个体进行理性的,长期的计划的能力;促进
个体短期行为的发生,使得个体更多地依据
暂时的情绪状态作出行为反应.此外,去个
性化使得个体更少地关注他人对自身言行
的看法,削弱个体对他人言行的意识,这已
经被
2000)同时也承
认,
总结已有理论观点和研究结论,我们可
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的建
立和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在个体与外
界交互作用中完成的,要受到外部社会及个
体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青少年
的自我认同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和
发展的,人际交往是自我认同得以建立的背
景和决定性因素.其次,社会反馈,尤其
是重要他人(朋友群体)的反馈,对青少年
能否成功的建立和完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
影响.再次,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以及社
会文化背景等因素也会对青少年自我认同
的建立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最后,自我认
同的建立和完善必须通过个体的内化过程
才能最终实现.
上述诸多方面共同构成了青少年自我
认同发展的生态系统,互联网使用与处于生
态系统中心的青少年个体和围绕青少年个
体展开的各个系统之间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而与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也必
然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由于多方面原因,现有相关研究
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巨大分歧甚至完全对
立,从而导致我们对于互联网使用究竟是促
进还是妨碍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的建立,在什
么情况下促进或妨碍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的
建立等问题了解得不够清楚,不能给出明确
的答案.因此,未来研究还需要进行大量深
入而细致的工作,以澄清现有研究所存在的
互联网中的恶意攻击现象(flaming)所
证实[23,41].
其二,互联网使得个体建立起多重的自
我认同,从而丰富和增强了个体的自我概
念.研究显示,与自我认同贫乏的个体相比
较,具有多重自我认同的个体感受到更多的
益处,能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压力.
研究证实,个体在互联网中确实更多的表达
多重自我认同,更多的进行角色扮演[5,23].
但是,Mckenna等人(
在线的多种角色和认同的表达可能导致
什么样的结果现在仍不清楚[23].比如,与那
些在现实生活世界中能从事同样活动的个
体相比,那些在网络中表达多种角色和自我
概念的个体是否能够经历同样的益处,包括
更好的健康状况,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更好
的应对充满压力的生活变化的能力等 在
什么情况下,个体会被驱使或自愿将他们的
在线认同融会到现实中去
其三,Valentine和Holloway(2002)研
究证实,在线交往的抽象性和异步性为人们
提供了重新进行自我定位的机会[39].相对于
面对面遭遇,信息与交流技术使得儿童青少
年能更好地控制他们的自我认同,因为他们
有时间来思考他们所要说的话以及他们需
要如何来表征自己.与下线世界相比较,因
为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和隐私性,在互联网上
进行或改变自我表征更为容易,中断与让自
己感到不舒服的抽象在线交往对象的联系
也更为容易.
3 未来研究的展望
[29]
[23]
-176-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分歧和矛盾,对相关问题给出更为全面,深
入,准确的回答.
具体来说,未来研究应回答以下几方面
问题:其一,互联网究竟是危害人际交往,
破坏青少年自我认同形成的背景,还是促进
人际交往,为青少年建立自我认同提供良好
背景.其二,互联网究竟会缩小青少年建立
自我认同的参照群体(社会网络),还是会
扩大青少年的参照群体并提高其支持性.其
三,互联网在什么情况下有助于青少年形成
积极和谐的多重自我认同,在什么情况下会
导致核心自我概念的缺失(如分裂型人格和
多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