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对于同一历史问题可能会做出不同的历史解释的原因?这与历史知识的真实性有什么关系?

试以一史学争论的例子说明一下。。

历史学家在自己的时代背景下写作,并且适当考虑了当前如何解释过去的主流思想,有时写作是为自己的社会提供教训。用BenedettoCroce的话说,“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历史”。通过叙述和分析与人类有关的过去事件,通过形成“过去的真实话语”来促进历史发展。

比如对于明建文帝的死,《明史》和明代其他书籍记载大不同。这种情况学者就会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进行有理由的推测。所以会得出“烧死说”、“出家说”、“流亡说”的出现。对于研究而言,都没错。

扩展资料

历史和故事的联系与区别:”历史“的意思:”历“就是经历的意思,”史“就是过去的事情。历史一词,说白了就是”经历的过去的事情“。故事的意思:’‘故’‘就是过去,”事“就是事情。故事是”过去的事情“。从这两个词语的意义上来看,它们的联系就是都是以往的、过去的事情。

它们的区别就是”历史“是”经历过的事情“,所以历史要求必须真实。而故事可以分为很多个种类,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等。从这可以看出,有些故事是可以虚构的,或者是根据人的想象力编造出来的。所以,故事不一定真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7

许多历史学家是靠民间传说来推断的。而这些传说也是从原来传下来的。因此许多历史都有人为了一些利益而改变。

其他的人一般都听信这些谣言。如,三国时期的阿斗(刘备的儿子),许多人都说他是无用的。而他实际上很聪明。



扩展资料:

在古代中国,历史学的传统主要是以历史编撰的形式创立和发展的,在西汉历史编撰者司马迁之后,唐代的刘知几开创了另外一种门类的工作。

即对历史编撰这项工作本身的研究(historiography)。在宋代,开始了以往的历史记录为材料的针对“历史”的研究活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18
因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我们需要史料、古迹什么的说明和验证。既使如此,有很多问题都难有定论的。比如对于明建文帝的死,《明史》和明代其他书籍记载大不同。这种情况学者就会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进行有理由的推测。所以会得出“烧死说”、“出家说”、“流亡说”的出现。对于研究而言,都没错。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6-18
正史,野史,秘史等,同一个历史问题在不同的分类下有很多文献。
正史由国家指定史官编写,会因避讳,政府压力等原因有些省略、隐藏或者篡改。
而野史,秘史等为非官方编写,不一定可靠。但又不失为后人研究时使用的材料。
因此,在史学家们研究时,对以上不同类别史料的偏重会影响看法,采用参考史料的多少也会影响研究结果。
在研究时也不只采用史料,还会采用很多其他资料(如即时的文人的书画,著作等)以辅助研究。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方面,仅供参考。
第4个回答  2011-06-1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历史学家看问题的出发点 角度 立场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