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术的适用准则及操作方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心肺脑复苏的目的是防止突然、意外的死亡, 而不是延长已无意义的生命。   1.适用准则   心肺脑复苏的目的是防止突然、意外的死亡, 而不是延长已无意义的生命。故适用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循环和/或呼吸骤停---猝死。   2.心跳、呼吸骤停的快速判断依据(应在5"内完成)   a.意识突然丧失(可伴抽搐);   b.面色苍白或紫绀;   c.呼吸停止;   d.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e.双侧瞳孔散大   急性中毒时不论为何种原因,发生以上情况,皆为心肺脑复苏的适应证。   3.成人心肺脑复苏,可分为三个期   Ⅰ期: 基础生命支持(BLS)   Ⅱ期: 进一步生命救生(ALS)   Ⅲ期: 持续生命支持(PLS)   3.1Ⅰ期: 基础生命支持(BLS)   应包括连续动作的三个主要紧扣环节,即A、B、C,每个环节应按顺序进行:   A.开放气道,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1) 迅速放好体位(5"~10"内完成)使患者就地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如患者俯面,则必须将患者的头、肩、躯干作为一个整体同时翻转而不使其扭曲,对颈部受伤者须特别注意托颈翻转。   2) 打开气道(5"内完成)   常采用仰头抬颏手法: 即将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上, 手掌用力向后压以将头向后翘,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下方将颏部向前抬起。对疑有颈外伤者应采用托颌而不仰头,即用双手(一边一只) 紧抓患者下颌角托起,同时应小心地支持头部不要后仰或从一侧转向另一侧。   3) 清除气道及口内异物(包括呕吐物)(5"~10"内完成)如果见到口内有异物或呕吐物, 可以采用"交叉手指"技术把口打开,作手指清扫,对流体或半流体可用食指、中指裹以纱布擦去,对固体则用食指作成钩状将其取出,应小心勿使其落入气道更深部位。对气道有异物阻塞者可采用膈下腹部猛压手法:即以一手的掌根抵住患者腹部,位置在正中线脐部稍上远离剑突尖下,第二只手直接放在第一只手上,以快速向上猛压的动作压向患者的腹内,每次猛压都应是一次独立的、明确的动作,每次猛压的目的都是要解除气道阻塞。 为清除气道阻塞,可能需重复猛压6至10次。   4) 判定呼吸(5"内完成)   当确定气道已处于开放位置下, 即用耳贴近病人口鼻、头部侧向病人胸部,以眼观察病人的胸部有无起伏;以面部感觉病人的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以耳听病人的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如果胸部无起伏,也无感觉及听不到气流呼出则可判定患者无呼吸。   5) 对无呼吸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B.人工呼吸(15"~20"完成)   作口对口(或口对鼻及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方法:   1) 病人应处于呼吸道通畅,口部张开的状态下进行。   2) 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紧鼻翼下端把病人的鼻孔捏闭。   3) 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把自己的口张开并紧贴病人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形成不透气的密闭状态,不应漏气。   4) 用力向病人的口内作快而深的吹气,每次吹气1~1.5秒,吹到病人的胸部上抬起来(估计吹入气量800~1200ml)。   5) 单人心肺复苏操作时,每按压胸部15次后作吹气2口(即15:2)。 双人心肺复苏操作时,一人每按压胸部5次后,暂停一下,以让另一人作吹气一口(即5:1),如此反复不间断地二人配合进行下去。   注:Ⅰ 对于有脉搏而无呼吸者,不作胸部按压,只作口对口吹气,成人每5秒钟吹气一口(儿童每3秒钟吹气一口)。   Ⅱ 口对鼻人工呼吸法适用于牙关紧闭而不能张口或口腔有严重损伤者,操作顺序不变,操作方法上把捏闭鼻孔改为把病人的口部紧闭,也可以用力将病人口部张开,以利气体排出。   Ⅲ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主要适用于抢救婴幼儿, 因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抢救者务使患儿的口及鼻孔均开放,用自己的口包住婴幼儿的口及鼻作吹气,吹气量以胸廓有上抬为准。   作完口对口人工呼吸后, 立即进入建立人工循环,人工建立循环的方法有两种:胸外按压与开胸心脏按压。而在现场急救中,主要应用胸外按压。   C.人工循环胸外按压术方法:   1) 一手仍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使气道开放;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用食指及中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的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触摸颈动脉搏动(应在10"内完成)。如果触摸不到病人的颈动脉搏动,而病人又无意识,就可以判定心跳已停止,即进行胸外按压。   2) 迅速使患者仰卧于硬板或地上,随即快速测定按压部位:抢救者可将一手的食指与中指并拢沿病人一侧的肋弓向中间滑移,后两侧肋弓的交点处摸到胸骨下切迹,然后将拼拢的食指及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食指,此掌根部即为按压区,固定不要移动。此时可将定位之手取下,而将掌根亦重叠放上去,并作两手的手指相互交叉以使下面手的手指抬起 (以避免按压时损伤肋骨)。   3) 抢救者的双臂应绷直,两肘关节固定不动,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的肌肉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4) 按压应平稳而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按压根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停顿,用力应垂直向下不能左右摆动,放松时定位的手掌部不要移动位置,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   5) 按压频率80~100次/分,按压深度成人使胸骨下移4~5cm(5~13岁下移3cm,婴幼儿下移2cm)。   6) 单人操作心肺复苏,每作15次胸外按压,需作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然后再在胸部重新定位按压,如此反复进行,不能间断。双人操作心肺复苏为一人进行胸外按压,另一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两人必须配合协调,吹气必须在胸外按压的松弛时间内完成,而按压必须紧接于吹气完成后,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按压与呼吸(口对口吹气)比例为5:1,即5次胸外按压进行一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   以上基础生命支持(BLS)是心肺复苏急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其目的是通过A、B、C这三个环节连续动作的正确按程序操作可以从外部来支持心跳、呼吸停止患者的血液循环和通气,以对患者的脑、心和其他重要脏器供氧。从而为进一步生命救生的成功创造必不可缺的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心肺复苏术(CPR). 心肺复苏(CPR)术,亦称基本命支持(basic lifesupport,BLS),是针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在4~6分钟内所必须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 。目的在于尽快挽救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坏死(四分钟以上开始造成脑损伤,十分钟以上即造成脑部不可逆之伤害),因此施救时机越快越好。心肺复苏术适用于心脏病突发,溺水,窒息或其他意外事件造成之意识昏迷并有呼吸及心跳停止之状态。
心肺复苏操作标准流程
单人心肺复苏徒手的程序
  (简称A、B、C)与操作如下:   A.(assessment+airway) 从判断意识是否存在至判断有无自主呼吸,即以下第(一)~(五)项。   B.(breathing) 口对口吹气,即以下第(六)项。   C.(circulation) 判断脉搏是否消失、胸外心脏按压,即以下第(七)、(八)两项。   (一)判 心肺复苏术
断患者有无意识与反应 轻拍患者肩部,并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   (二)启动EMS系统(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患者如无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启动EMS系统。如现场只有一名抢救者,应同时高声呼救、寻求旁人帮助。《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如发现患者无反应,应立即打电话,启动EMS;但对于溺水、创伤、药物中毒及8岁以下儿童,先进行徒手CPR一分钟后,再打急救电话求救。   (三)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 如患者是俯卧或侧卧位,迅速跪在患者身体一侧,一手固定其颈后部,另一手固体其一侧腋部(适用于颈椎损伤)或髋部(适用于胸椎或腰椎损伤),将患者整体翻动,成为仰卧位,即头、颈、肩、腰、髋必须同在一条轴线上,同时转动,避免身体扭曲,以防造成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仰卧在坚实的平面,而不应是软床或沙发;头部不得高于胸部,以免脑血流灌注减少而影响CPR的效果。   (四)开放气道 当心搏停止后,全身肌张力下降,包括咽部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如将下 心肺复苏术
颌前推移,可使舌体离开咽喉部;同时头部后伸可使气道开放。如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食物、呕吐物、血块脱落的牙齿、泥沙、假牙等,均应尽快清理,否则也可造成气道阻塞。无论选用何种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和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在CPR的全过程中,应使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常用开放气道方法如下:   1、压额提颏法 如患者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2、双手拉颌法 如已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选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但不便于口对口吹气。站立或跪在患者头顶端,肘关节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两手分别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分别用两手食、中指固定住患者两 心肺复苏术
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3、压额托颌法 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而且便于作口对口吹气。   (五)判断有无呼吸 开放气道后,立即将一侧耳部贴近患者的口鼻部,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并应以看为主。   一看 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 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 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   (六)口对 心肺复苏术
口吹气 口对口吹气是一种快捷、有效的人工通气方法。空气中含氧气21%,呼出气体中仍含氧气约16%,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如口腔严重损伤,不能口对口吹气时,可口对鼻吹气。   1、确定患者无呼吸后,立即深吸气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同时用食、中指紧捏患者双侧鼻翼,缓慢向患者肺内吹气两次。   2、每次吹气量700~1000ml(或10ml/kg), 每次吹气持续2秒钟,吹气时见到患者胸部出现起伏即可。   3、如果只进行人工通气,通气频率应为10~12次/分钟。吹气过程中,应始终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吹气时如无胸部起伏或感觉阻力增加,应考虑到气道未开放或气道内存在异物阻塞。   4、专业人员也可选择其他通气方式,如球囊-面罩、气管插管等。   (七)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 非专业人员在进行CPR时,不再要求通过检查颈动脉是否搏动,但对于专业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定循环状态。检查脉搏应用食、中指触摸颈动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而绝不可选择桡动脉。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如不能确定循环是否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八)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是重建循环的重要方法,正确的操作可使心排血量约达到正常时的1/4~1/3、脑血流量可达到正常时的30%,这就可以保证机体最低限度的需要了。   1、按压原理 通过按压胸骨,使胸腔内压力增高,促使心脏排血。放松时,胸腔内压力降低,且低于静脉压,从而使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胸泵原理”;另外,心脏直接受到直接挤压也产生排血。放松时,心腔自然回弹舒张,使得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心泵原理”。多数学者认为,胸外心脏按压能导致人工循环是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1)操作时根据患者身体位置的高低,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的任何一侧均可。必要时,应将脚下垫高,以保证按压时两臂伸直、下压力量垂直。   (2)按压部位 按压部位原则上是胸骨下半部,常用以下定位方法:   ①用触摸颈动脉的食、中指并拢,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动至两侧肋弓交汇处定位,即胸骨体与剑突连接处。   ②另一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线上,并触到定位的食指。   ③然后再将定位手的掌根部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使两手掌根重叠。   ④手掌与手指离开胸壁,手指交叉相扣。   (3)按压姿势 两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臂伸直,肘关 心肺复苏术培训
节不得弯曲,肩、肘、腕关节成一垂直轴面;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   (4)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5)按压频率 100次/分钟,不要<100次/分钟。   (6)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15,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15次胸外心脏按压。单人操作为2:15,双人操作为1:5。   3、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1)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重要条件,又可避免和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以及心、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2)双手重叠,应与胸骨垂直。如果双手交叉放置,则使按压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3)按压 心肺复苏术图示
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   (4)不要冲击式地猛压猛放,以免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重要脏的损伤。   (5)放松时要完全,使胸部充分回弹扩张,否则会使回心血量减少。但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壁,以保证按压位置的准确。   (6)下压与放松的时间要相等,以使心脏能够充分排血和充分充盈。   (7)下压用力要垂直向下,身体不要前后晃动。正确的身体姿势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条件之一,又可节省体力。   (8)最初做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4~5个循环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隔4~5分钟检查一次生命体征,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双人心肺复苏的徒手操作
  双人徒手CPR时,对患者的评估及基本操作与单人CPR相同。一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保持气道通畅及人工通气,并检查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通气比为15:2。CPR操作开始的第1分钟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4~5分钟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儿童心肺复苏的徒手操作
  由于儿童的解剖、生理及发育等与成人不同,儿童与成人CPR的徒手操作有较大差异。可将儿童分为出生28天内为新生儿、0~1岁为婴儿、1~8岁为儿童三个组。8岁以上儿童与成人徒手CPR基本相同。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36782.html?wtp=tt#1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