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身边有绝活的人写一篇人物速写

如题所述

【吹糖人的师傅】 吹糖人的那位师傅如今还好吗?  在我尘封30年的记忆里,仍清楚地保留着一幕童年的动人场景:茅舍竹篱,泥墙上爬满了紫藤,小巷狭窄曲折,一群小孩子簇拥着一辆独轮车缓缓而行,不时爆出天真率直的欢笑声。车头竖着一根绑有厚厚麦秸的棍子,上面插满了糖人,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孩童的眼里,吹糖人的师傅可真了不起。别看他须发花白,但健步如飞;手指粗壮,然而一拿起剪刀来,又是那样灵巧。煨着火的瓦罐里,糖汁金黄透亮,冒着热气,卖糖人的老人指捏竹签轻轻一挑,一小块糖汁便落在掌心。他两手只是搓了几下,一个小猪八戒就现了雏形。小剪刀上下翻飞,脸部分出了五官,一双大耳朵夹着僧帽让人忍俊不禁。然后将麦秸秆插进中间一吹,哈,肚皮膨胀得滚瓜溜圆,小八戒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掏两分钱买下,拿在手里还觉得它还发烫呢。举着糖人欢呼雀跃,往往能引来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半天下来,玩累了,将糖人放嘴里一咬,又脆又甜,直浸入心田。  在生活用品极度匮乏的年代,既能吃又好看的糖人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奢侈的东西,不到生日或丰收季节绝对得不到。所以每当吹糖人的师傅到村子来,孩子们总是跟着跑遍全村,最后在村口目送他推着独轮车离去。神态各异的糖人,只在梦里全部属于孩子们。  有一次我实在抵挡不住糖人的诱惑,死缠着母亲要买。家里连盐钱也凑不齐,母亲被逼无奈,一巴掌抽得我哇哇直哭,她也心疼地落了泪。吹糖人的师傅见状,马上将一个用糖稀吹的蛇塞给我,并扭头对母亲劝道:“大妹子,孩子的要求不过分,别这样委屈他们!”从此,吹糖人的师傅路过这里,常送我一些小糖人。从未有过的满足和幸福感,开始在我心中流淌。  吹糖人的师傅成了我们这群小孩子最好的朋友。生意虽然清淡,他好像对此并不在意,仿佛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传播快乐,孜孜不倦地向人们展示他的绝妙手艺。在他的心目中,糖人都是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东西。闲暇的时候,他会给我们讲李寄斩蛇、唐僧取经的故事,似乎这蛇、这孙猴子都出自他的手中。  那时候我有个执着的想法:攒上一大把钱偿还老人多次送我的糖人。但不知从哪一天起,再也不见了他的影子。后来,农村渐渐富了起来,花花绿绿的糖果、各种各样的玩具已成孩子们手中的寻常之物。现在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糖人为何物,他们自然无法体味父辈当年的感受。然而,30年来,我脑海里常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吹糖人的师傅依旧白发飘飘,在他家的小楼上惬意地吹着糖人,为身边的后生讲授着这门古老的艺术,讲着过去的故事…… 【楼主可以根据情况节选一些自己需要的描写片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7
ni yao?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