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诗,带作者.

不用写诗意!给大家省点时间!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0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本人出品

参考资料:本人出品

第2个回答  2011-06-19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舟过安仁   南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第3个回答  2012-02-21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解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751847.htm

舟 过 安 仁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2.词句解析。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当然,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收起来了,船桨也停在那里,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也是比较愉快的,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思考,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不管怎样,知道了原因,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他的《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①梅子留酸软牙齿,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②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可以参阅。不同的是,《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575584.html

清 平 乐 作者:辛弃疾村居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27160.html

还可以去以下相关网址看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591663.html?fr=qr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164675.html?fr=qrl

希望能帮助你
自己动手搜搜
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