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和《西厢记》的爱情观有何不同

如题所述

《西厢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在塑造女主人公崔莺莺时,作者王实甫用写实主义的笔法,加以艺术的创造,给大家展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活脱脱的青年女子形象。她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喜有忧有个性。她情窦初开,渴望爱情,但又不肯轻易流露真情,不乏少女特有的羞涩;她不满包办婚姻,想追求自由幸福,但又瞻前顾后,顾虑重重,不敢彻底背叛封建礼法……作者从人物爱情追求的真实感上下功夫,从热烈的爱情,犹豫的心理,勇敢的反抗等方面体现其现实性。而《牡丹亭》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剧作,所描写的爱情,有着和其它爱情剧不同的特色。作者汤显祖把故事放在虚构的梦境中发展,以人鬼幻化的浪漫过程,表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追求。让一对陌生的青年男女在梦中相会,在梦中相合,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爱情理想。而女主人公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而病,由病而死,死而复生。这种异乎寻常、出死入生的爱情,使全剧从主题情节到人物塑造都富于浪漫主义的色彩,在爱情剧方面形成了新的独特的风格,是千万人爱情理想的展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11
《西厢记》中的主人公的爱情,崇尚自由,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同时,又不得不顾及舆论影响,他们渴望浪漫的爱情,同时不得不束手束脚,是现实中的爱情。《牡丹亭》中的主人公,夸大爱情的力量,真诚相爱,就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是浪漫的,不太切合实际的,反映了人们对浪漫爱情的渴望。
第2个回答  2007-06-08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是元代爱情剧中的杰作。故事本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实际上却是从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脱胎而来,但思想性、艺术性均大大提高。作品在批判封建礼教与婚姻制度的同时,通过莺莺与张生等反抗礼教的典型形象的塑造,热情地讴歌了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与美好思想的战斗精神,从而把崔、张的爱情故事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后人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共五十五出,是明代传奇中最优秀的剧作。它描写南安太守的女儿杜丽娘,不满于封建礼教,游园后在梦中与理想的情人柳梦梅相会,因情思成疾而逝;后托梦于梦梅并经梦梅调护,以情之所至,丽娘又得以死而复生,终于结为夫妇。作品对封建礼教作了有力的抨击,对年青姑娘为挣脱封建教条的束缚,争取正当的幸福生活作了热情的赞美。全剧构思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语言绚丽多彩,主要人物个性鲜明,艺术成就很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