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名

安定、西平、雁门分别是今天的哪里?谢谢了。

由于你没有写明具体的行政级单位,如府、州、县等,所以会存在一些同名而不同行政级别,不同时期同一名字也会有不同的地方。因此,都列于下,你自己参考一下吧。

【安定】
安定卫:明洪武八年置,治所在今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南。后废。

安定关:在今云南景东县北。

安定州:元朝时以定西州改名,治所即今甘肃定西县。明初降为安定县。

安定村:①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②又名驴坊村,即今北京市大兴东南安定镇。

安定县:①西汉时置,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东汉时废。西晋复置。唐至德二年改名保定县;②西汉时置,治所在今越南河南省南定西北红河南岸。南朝刘宋时避重名而改名定安县;③王莽时以广陵县改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东汉时复名广陵县;④唐武德六年置,治所在今陕西吴堡县境内。贞观二年废;⑤金大定七年以定安县改名,治所即今甘肃宁县。元至元七年废;⑥元升安定堡为安定县,治所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安定镇。1939年移治瓦窑堡,改名子长县;⑦元至元十二年改邛水县为安定县,治所在今贵州三德县西南。二十年复为邛水县;⑧明初降安定州为安定县,治所即今甘肃定西县。1913年改名定西县。

安定驿:明置,在今甘肃泾川县境内。

安定郡:①西汉元鼎三年置,治所在高平县(今宁夏固原)。东汉移治临泾县(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隋开皇三年废,大业三年复置。唐初改为泾州,天宝元年复改名安定郡,至德元年又改名保定郡;②南朝齐时置,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后废。

安定堡:①北宋置,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安定镇。元升为安定县;②明置,即今宁夏盐池县西北安定堡。清设守备驻防;③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北驮芦镇东左江畔。徐霞客曾游历于此。

安定塘:在今广西扶绥县西。

安定镇:金置,在今山东滨州西南。

【西平】
西平州:①唐置,在今越南谅山省谅山北。明以后废;②唐武德四年置,治所在附唐县(今贵州兴义市)。八年改名盘州;③北宋元佑二年西南磻石以定等自称西平州武圣军,治所在今贵州省惠水县南,后废。

西平县:①西汉置,治所在今河南西平县西,甘露元年改为侯国,后复为县。王莽时改名新亭县。东汉初复旧名,建初七年改置为西平侯国,章和二年复为县。隋大业末废。唐武德初复置,贞观元年废入郾城县,天授初复置,移治到今西平县治所在;②三国吴太平二年分临汝县置,治所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南。西晋太康初改名西丰县;③西晋末置,治所在今广西西林县东南西平。南朝梁时废;④东晋安帝时置,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北周时废;⑤北魏时置,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北。北周时废;⑥唐武德四年以高凉县改名为西平县,治所在今广东阳江市西。贞观二十三年废。

西平河:即今蒙古东部克鲁伦河。南宋绍兴中金人割西平河以北与蒙古。

西平驿:①明成化十一年置,在今河南西平县城中;②明洪武初置,在今广东阳江市,万历中改名平豆驿;③明置,在今广东罗定县西扶合;④明置,即今四川平武县东南西平驿。

西平城: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北。西晋永嘉六年汉刘骥屯兵于此。

西平郡:①东汉建安中分金城郡置,治所在西都县(今青海西宁市)。北魏时废;②西晋永嘉五年置,治所在西平县(今广西西林县东南西平)。南朝梁时废;③隋大业初改鄯州为西平郡,治所在隍水县(今青海乐都县)。唐武德二年改名为鄯州,天宝初复名西平郡,乾元元年又改为鄯州。

西平寨:在今江西泰和县东南。南宁绍兴时置巡检司于此。

【雁门】
雁门山:①又名句注山、陉岭、西陉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唐于山上置雁门关;②在今山西阳高县西北。雁门水所出;③在今江苏南京。李白有“绿水向雁门”诗句。

雁门关:①西晋时置,在今山西代县西北雁门关西雁门山上,明初移于今址。为历代兵家重地;②一名雁门村,在今山西静乐县南;③明正统中置,在今四川茂县南,接汶川县界。

雁门观:在今四川汶川县北。

雁门县:隋开皇十八年以广武县改名,治所即今山西代县。元中统四年废。

雁门驿:明洪武五年置,在今山西代县城内。

雁门郡:战国赵武灵王置,秦、西汉治所在善无县(今山西右玉县东南)。王莽时改名填狄郡。东汉复为雁门郡,并移治阴馆县(今朔州市东南夏关城)。三国魏时移治广武县(今山西代县西南古城)。隋开皇初废,大业初改代州为雁门郡,治所在雁门县(今代县)。唐武德元年复改为代州,天定初又改为雁门郡,乾元初又复为代州。

雁门道:辛亥革命后置,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后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19
安定,村名。属山西太原交城县洪相乡管辖。据《交城县志》记载,五代葬安敬思于此,为安姓定居之地,元代名安定庄,明朝建成安定都,现名安定村。
安定村位于交城县西南5公里处,有山有水,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北靠307国道,南面紧连太(原)柳(林)高速公路,北面依山,东邻瓦窑河,西北相连玄中寺,东北面有天宁寺。周边邻村有成村、社堂、大营和洪相。

安定村5000多口人,4300余亩耕地,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玉米和蔬菜。上世纪60年代前,有桑间、金圪垛两处泉水,村中小溪长年流水,种过稻田;70年代建成高灌站,引水上山,栽种果木树,荒山变成花果山。如今,泉水、高灌站自然消失,稻子不种了,水源相当紧缺了,这就提醒人们保护环境,节约用水是何等重要了。

安定村是出书法名人的地方,清朝有贺合年、申玄,是当时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现在有韩学武,是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交城县美术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他真、草、隶、篆皆能应手,艺术风格灵活多样,笔墨自然天成。他的作品先后辑入《中国当代书法家墨迹选》等10余种书法专辑。

安定人民有着勤劳俭朴的优良传统,近年来,除坚持务农经商外,还兴办机械加工、制砖、建筑等多种行业,人们开始富裕起来,学校建起教学楼,农民家家盖新房,街上商店林立,路上水泥硬化,处处一派新气象。每年农历七月初二是传统节日,要举办盛大庙会,唱三天戏,亲友来赶庙会,主家待客人。

安定村以王、安、武、贾、贺为大姓,视异姓为一家,和睦相处胜亲人。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距武汉300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130公里,位于郑州及武汉两大都市“一日经济圈”内。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省道高兰公路横穿东西。

西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南距武汉300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130公里,位于郑州及武汉两大都市“一日经济圈”内。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纵贯全境,省道高兰公路横穿东西。

吕氏春秋》、《淮南子》都称天下九塞,句注其一。可见句注早以险要著名。古句注就是雁门,雁门关位于此。“雁门”名称由来,据明《永乐在典·太原志》称:“代山(即雁门山)高峻,鸟飞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门,鸿雁往来……因以名焉。”大约在汉武帝初年已置关,以防匈奴。至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时重新建关,就称雁门关。其时是为了防南,不是防北。隋唐时称西陉关,后复名雁门关(另说雁门关由其西侧的西径上同名关迁此)。历经各代迄乎明初,这关已倾殆尽。明洪武七年(1374)在旧址上重建关城,并筑“内长城”与其西面的宁武、偏头两关相连,总称“晋北三关”,亦称“外三关”(与北京西面太行山上长城“内三关”相对而言),以防北面蒙古势力侵扰。经嘉靖年间增修,于万历年间复筑门楼。以后大概再未有修建。
雁门关关城踞于雁门山雁门之口,距山西省代县西北约20公里。城周长1公里余,墙高2丈(约合今4米余)。石座砖身,形势雄固。有关门三座,即东门、西门和西门外的一座南北向小北门。北门门额石匾刻“雁门关”三个大字,其两侧镶嵌砖镌联语:“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现代残存部分关城及三座关门。
雁门关是“外三关”中最大的一关。附近峰峦错耸,肖壑阴林,中有路,盘旋幽曲,穿关城而过,异常险要。古时防备十分严密。关下的雁门山北麓,还建有新旧广武二城,为山外防御据点。旧地建于辽金时,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500米,有三座城门。现存城墙尚完好。新城与关城同时建,紧贴雁门关北口,依山修建,周长1.5公里,一半坐落在半山坡,一半修在山前洪积扇上。北门外又筑有北关,此外,关外还筑大石墙三道,小石墙二十五道,隘口十八个,以增强防御力量。明代内长城横于关北,彼此钩连,形成严固的防御体系。今明长城仅存遗迹。
雁门关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古时塞外北方民族入侵内部的渠道,所以,自古为边防戌守要地。雁门山是山西吕梁山脉北支云中山向晋东北延伸的部分,东与恒山相接,略呈东西走向横亘于晋北大同盆地与晋中忻代盆地之间,海拔1500米以上,构成南北之巨防。而它又是断块山,峭拔险峻,难以攀越,这更增强了山北山南的隔离性,以致山北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为汉族统治势力所不及,而为北方诸民族所占据。,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可转达古代政治中心区中原和关中,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雁门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从早期的匈奴、鲜卑、突厥,到后来的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都先后与汉王朝在此进行过许多次战争。
早在战国后期,蒙古高原上的匈奴已经相当强大,赵国大将李牧曾多年驻守雁门,以防匈奴。匈奴单于曾率10万余骑攻打雁门。李牧利用有利地形与匈奴决战,结果大败匈奴。
西汉前期,匈奴屡屡来犯,汉武帝曾先后(前129椙?/FONT>119)派李广、卫青、霍去病率骑兵1万至数万出雁门关,北击匈奴。除李广兵败外,其他都获大胜。
西晋末年,中原板荡,北方的鲜卑族拓跋氏乘机率部南徙,到达雁门,雁门山成为拓跋魏与西晋的边界,双方屡次发生冲突。
隋代,北方的突厥渐见强大。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巡视北塞,到了雁门,被数十万突厥兵包围,突厥兵急攻雁门关。后赖吏部尚书攀子盖设计送出诏书,募兵来救,始得脱险。
到了北宋,雁门关的战事更为频繁。当时雁门山枣恒山一带是宋与辽的分界,辽多次向宋进攻。宋抗辽名将杨继业及其后代多年与辽作战主要就在雁门关内。杨家将镇守这关,对遏止辽军想从幽州南下取宋,起到了牵制作用。宋对辽的战争是生死存亡之战,战争很激烈,也极艰苦。陆游曾有诗云:“全师出雁塞,百战运龙韬。”“夜沙风破肉,攻垒雪平壕。”今日读来,心绪犹不禁为所震撼!
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第120师曾辗转雁门关与日寇作战。1937年10月,经716团在雁门关以南伏击南北对开的日军汽车约500辆,经3小时激战,歼灭日军500余人。八路军曾几度占领雁门关,切断敌人的南北运输线。
古老、雄伟和风云激荡的雁门关,今日莅临犹难禁激情飞动,感慨万千!雁门关内至今尚存李牧祠旧址,有碑石数通,记载李牧率兵屡胜匈奴的事迹。关上原有宋杨继业父子塑像,今已毁。雁门关北面远处,在起伏的群山之间有一片方圆10公里的平滩地,据说就是杨家将与辽血战的金少滩。据记载,其他原有村庄田野,树木草丛,由于历代战火的破坏,今已是一片覆沙的荒滩。另外,在代县城东10公里鹿帝涧村,有杨家祠堂。古代州是杨继业故里,因杨继业破了有功,后为乡人所奉祀。元代,杨家十七世孙奉旨建祠,明清间又重修。现存祠内建筑及塑像,大部分为明代遗物。正殿有杨继业及余太君坐像,八子彩塑分列两侧。祠内有“宗祖图”碑一通,铭刻杨继业后裔世系。大殿前竖有鹿蹄石一块,形状奇特,镌刻秀美。相传杨继业第十四世孙杨友镇守代州时,一日外出打猎,射中一梅花鹿,鹿带箭而逃。杨友即随后尾追,到鹿蹄涧,鹿忽钻入地下,经挖掘,得一方石,上刻梅花鹿带箭,并踏有蹄印,后移于祠内存放。鹿蹄涧村即由此得名。
在雁门关南的代县城内有“雁门第一楼”,它正面对雁门关,并是拱卫这关的首座高楼,故有此称。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一座木结构古楼,为北方文物中的一绝。这楼与雁门关明初同期初建,后毁于火,成化十二年重建。清代续有维修。楼通高40米,宽7间,深5间,周有围廊。楼底下为券洞台基,上为三层四檐歇山顶,最上层挂着两块巨匾,南面一块书“声闻四达”,北面一块书“威镇三关”形势雄伟。登高远望,北面勾注山莽莽苍苍,雁门关蹲伏于勾注山下恰像一头野兽,南面的五台山高入云霄,滹沱河在脚下从东北向西南流去蜿蜒如带。山川美景,令人陶醉。
雁门关是可贵的古代军事文化遗迹,并具有游览价值,近年已吸引不少游客来参观游赏。今山西省有关部门准备修复这座雄关,辟为旅游区。现在从大同通省城太原的公路线经过雁门关。这条公路是晋北至晋中的最便捷道路,故这里仍具有交通上的重要性。
第2个回答  2007-06-19
安定
汉置,今甘肃旧平凉府及固原州泾州之地,治高平,即今甘肃固原县,后汉徙治临泾,在今甘肃镇原县南五十里,东晋移治安下,后魏及隋因之,在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唐曰泾,寻复曰安定郡,改保定,又改泾州,宋曰泾州安定郡,寻废。
南朝宋置,南齐因之,今陕西南郑县地。
南齐置,后废,故治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北。

西平
西平位于河南省南部,郑州武汉之间。西平古为西陵,是黄帝元妃西陵氏蚕神螺祖的故乡;西平又为柏皇氏遗族封地,春秋称柏子国,汉高祖4年置县至今。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战国冶铁遗址,现存的冶铁炉是我国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战国冶铁炉,棠溪、干将、莫邪、龙泉等历史上九大名剑皆出于此。有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故里及螺祖庙,封人见圣祠,刘秀饮马井,郅恽墓,唐王墓,罗成墓,宝严寺塔,狄青练兵场等。近年来兴建了棠溪源风景区,宝严思公园,平湖公园等。

雁门
雁门关位于山西北部,以地势高寒,双峰陡绝,雁度其间得名,有“九塞尊崇一关”之谓,是历史是华夏族旱地家业文化和游牧草原部落文化相互碰撞的接合地带,也是历史统治阶级角逐的战略要地。
第3个回答  2019-09-20
庚壬(多指生辰八字):
1.西北方。庚、壬在五方中分别属西、北方。
找了半天也没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我估计已无从考证。
第4个回答  2019-09-13
庚壬(多指生辰八字):
1.西北方。庚、壬在五方中分别属西、北方。
找了半天也没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我估计已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