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水浒1000字读后感,不要抄的

如题所述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你是不是很奇怪?我怎么就文邹邹的了?可不是吗,这几天看了施耐庵的水浒传,我深受古典名著的熏陶,步入了古典文学的殿堂。  
全书的姓名有八百多,包括了全社会的各种人。作者有超常的塑造典型的艺术能力,把鲁智深的正义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不由得佩服起来施耐庵。他的祖籍是在苏州,后来迁居苏北兴化白驹镇。是一名元末明初的杰出文学家。元至顺年间,他考中进士,在浙江杭州做了两年官,又因为看不惯官场的黑暗政治,不愿对当道权贵逢迎拍马,因此弃官回乡,从事著述。他不愧是文学家,我看了《水浒传》,感觉都能从人物的话语中体会到人物的性格。鲁迅曾经也说过,《水浒》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有说话看出人的。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这本书大致讲述了:一百零八个好汉因为各种原因上了梁山泊,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王庆、平田虎、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廷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那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动得涕泪横流,为什么呢?现在我就带着你去品一品水浒传。   
不必说林冲的忍辱负重,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和吴用的足智多谋,我就光光讨论“花和尚”就能说上三天三夜。“花和尚”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为智深,又因其天性不喜被拘束且好抱打不平,且又被人称作“花和尚”。鲁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经略府提辖,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当地恶霸镇关西,为避祸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在寺院因酒后闹事,在智真长老的推荐下携书信往投汴京大相国寺,在东京相国寺守留菜园期间偶遇林冲并与之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在林冲蒙冤受难之际救下林冲,直到后来遇到杨志,与曹正等人夺得二龙山并做头领,在三山聚义大战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集聪明、善良、嫉恶如仇但莽撞于一身的鲁达,其实在我的现实生活中也会有“鲁智深”永远是这么莽撞。我还记得有一个村子的黄甲因打不过对方黄乙,便打手机叫儿子前来帮忙,儿子当即操刀上阵,一刀将黄乙刺倒在地,黄乙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黄甲父子追悔莫及。这难道不是莽撞闯的大祸吗?所以通过这两件事情,我们一定要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莽撞行事,要用大脑去思考,要三思而后行。其实人生也是一样的,我们都要用智慧小心翼翼的走出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不能意气用事,在做事情的时候要想想我们究竟该不该这样做, 这样我们人生的棋局才能走出辉煌的每一步。  
“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读了水浒传,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 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杀退朝廷官兵;一部《水浒》展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为民打抱不平;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义梁山水泊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讨江南淮西。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每当翻开《水浒传》刘欢那高亢激昂的歌声,总会在我耳边久久回响,回响……

身为忠义英雄——读《水浒》有感老实说,我之前并没有很完整地读完过《水浒》。但这次读完《水浒》,大感《水浒》还真是部好书,好几次一捧起书都放不下了,《水浒》中流畅的情节读得我酣畅淋漓。《水浒》的前70回是介绍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如何把一个个好汉逼上梁山,最终拥有了一百零八个头领,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后50回中首领宋江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梁山兵马成为朝廷手下的利剑。有道是:“老不读《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并不说明《三国》,《水浒》不是好书,而是它们写得太感染人,达到了左右读者思想的程度。这次把《水浒》细读了一遍,放下书后,感觉小女子的心变野了。《水浒》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生动立体,性格特点非常可感。好汉们的豪放性格感染了我。 就说那李逵吧,起初看他,一个黑凛凛的汉子,吃饭不使箸,酒保没牛肉卖就拿鱼汁泼了酒保一身,实在是太粗卤太不懂礼数了。但正是他轮着两把板斧劫法场,出力最多。虽然看他打死殷天锡,砍死小衙内,行事太过鲁莽;但看他下井救柴进,负荆请罪,也算是知错能改。越往下看越发觉得他虽然莽撞,但是耿直忠厚讲义气,不愧为宋江的兄弟,真是越看越可爱。好汉们之所以被逼上梁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闭塞贤路。逼上梁山,那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梁山好汉并不是想推翻政府统治成为山大王,他们替天行道,不敢侵占州府,不肯扰害良民,单杀赃官污吏谗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为国家出力。诸如呼延灼、魏定国,他们原本都是朝中的大将,梁山的敌人,但当他们在战争中被“掳”时,在梁山得到的待遇不是“虐囚”,而是被松绑,接见梁山的头领。在了解了梁山好汉们替天行道的用心,感受了梁山上忠义的氛围后,他们也加入了梁山。像那张清,初看是真是恨得咬牙切齿,锦囊里的石子打得好汉们无可奈何,看到鲁智深居然忍心说:“这秃驴脑袋上着我一下石子”,可怜鲁智深光溜溜的脑袋一下开了花,鲜血迸流。但在受降宋江后他还为梁山泊举荐了高超的兽医皇甫端。在与大辽的战争中,张清立功了,石子们把敌人一个个打下马,气得洞仙侍郎跳脚骂:“拿住那个青包巾的蛮子时,碎碎的割那厮。”我不禁为梁山泊有这样一位没羽箭张清而庆幸,当看到他和琼英结成连理时也为这对宿世姻缘感到高兴,觉得是一位好汉成全了好事。读《水浒》的多数时候心情是很愉快的,小说的浪漫主义笔法让好汉们显得英勇无比,充满英雄气概。那一百零八将总是能成功克敌,带回捷报。但在攻打另一支起义军方腊时,一百零八将损兵折将,一个个弟兄都壮烈地战死沙场。死人了,不浪漫了,每次看到宋江哭我就觉得特难受,一方面是因为又有弟兄离开了队伍,另一方面是我很纳闷宋江怎么那么能哭啊在那段时间里我觉得宋江特无能。方腊,是一百零八将所攻打的最后一支起义军。素白屏风上御书的四大寇:山东宋江、淮西王庆、河北田虎、江南方腊。除了山东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另外三大寇的起义队伍都被朝廷手下的宋江领导的梁山队伍歼灭了。而最终的结尾倒是充满现实主义风格。依然是奸臣当道,谗佞专权,贼臣屈害忠良,看不惯仇人宋江卢俊义受朝廷恩赐,便下毒计。由天子御赐的吃食里被下了毒,卢俊义、宋江、李逵死于非命。到头来发现燕青还真是心巧,回想卢俊义那句:“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实在太天真了。徽宗帝梦游梁山泊,既知是那四贼臣的挑拨才坏了梁山好汉的性命,想要深究罪名,被四贼臣曲为掩饰一番,事情也就过去了。这个结局令我愤懑,如果我是卢俊义的话,我会在灵魂的世界里建立一个梁山泊,好汉们聚首的乌托邦,不征战也不招安。我的才能不逊于历代将相,奸臣当道的朝廷给我的发展空间太小了。不知道宋江在泉下会怎么想,但对于他的忠义我非常不乐于苟同。朝廷真的给了梁山队伍足够的效忠的空间了吗?对于梁山队伍,朝廷只是利用它们,利用它们的忠义为自己征战,这样的空间够吗?为什么梁山队伍这样的牺牲还不能换的奸臣垮台呢?还有宋江,我知道他之所以让李逵也喝下鸩酒是不想坏了一世忠义的名声,可是我想质疑他的忠义达到了吗?宋江的目的达到了吗?依然是奸臣当道,谗佞专权。我不甘心地放下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07
水浒传读后感(1000字)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