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学说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d、社会意识能对社会存在的发展直接能动的反作用
e、社会意识的独立性

“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学说体现的哲学原理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

出淤泥而不染,常用于形容荷花。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释义:在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处于污浊环境,保持纯洁。

寓意: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

扩展资料:

原文出处:

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

莲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里边和陆地上的草木,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独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爱莲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空、外部直,不生枝蔓,也不长旁枝,它的气味清香,越远越觉得它香:挺拔、洁净的立在那里,(只)可以远远的观赏它,但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喜欢菊的人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又有谁呢?(至于)对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淤泥而不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1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一致。

1、内因决定外因,因为内因通过外因发挥作用,如:有些工作面临着物质上的诱惑,意志薄弱者走上了犯罪的深渊,而意志坚定的人却可以做到一尘不染.可见,外因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次要条件,内在素质才是关键。

2、出淤泥而不染,常用于形容荷花。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

扩展资料:

矛盾即事物,即发展、即过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就是辩证法。要求人们要全面地看问题,切忌片面化和绝对化。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作为强调内因、比喻人的高尚品德有一定的道理,但由此得出外因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是错误的,犯了形而上学片面看问题的错误。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因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的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的。在解答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就事论事,从而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此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不够全面之处。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说明内因的作用,但也不忽视外因的作用。上述观点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30
  1、内因决定外因.因为内因通过外因发挥作用,如:有些工作面临着物质上的诱惑,意志薄弱者走上了犯罪的深渊,而意志坚定的人却可以做到一尘不染.可见,外因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次要条件,内在素质才是关键.
  2、出淤泥而不染,常用于形容荷花。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
  4、出淤泥而不染的解释:
  【释义】在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处于污浊环境,保持纯洁。
  【寓意】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第3个回答  2011-07-08
e、社会意识的独立性
第4个回答  2018-05-18
社会意识的独立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