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08级新闻专业新闻心理学课程考试重点总结

如题所述

因新闻活动中的认识主体和新闻活动范围的区别,把新闻心理细分为:采访心理、写作新闻、编辑心理、读者心理等。

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专门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扬弃的原则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的过程模式,揭示了在新闻中主要认识主体——传者和受者的地位及其作用,表明了引起二者心理活动的主客观因素,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感性世界之于传播者,媒介(拷贝)世界之于接收者;2、反馈的间接性和迟延性;3、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观点。

新闻的基本特征有:真实性、新异性、时效性和公开性。

用角色理论来解释新闻活动中传者和受众的心理和行为:1、对新闻活动中的传者和受众的角色规定;2、新闻受众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期望;3、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冲突。4、新闻活动中的角色互换。

非智力因素: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
要使成才变成现实,必须在实践中把已具备的智慧的潜能转化为智慧的行动,在转化中,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本领、 能够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同需要采访的任何人打交道。要有敲开采访对象大门的本领,与一个人的气质性格有关。

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和导向作用。“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为己任”是我们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动机和内驱力。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曰内驱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都需要转化为动机后才能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但是,无论哪种动机都能激发人们的智力活动,都具有发动有机体活动的作用,关键要看由动机激发起的行为所朝向的目标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动机这种非智力因素对人们智力活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内驱力的方向即目标导向上。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强有弱、有正有负。

意志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强化作用与新闻工作的特点分不开:冒险性与竞争性
新闻工作本身的冒险性决定了记者必须以顽强的意志力和拼搏的精神去从事新闻采集工作 要想抢到独家新闻,就必须有强烈的竞争意识,用于夺冠的精神状态。同样要意志坚强,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从两个方面惊醒锻炼1、增强自控力;2、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调解、制约和强化的作用。非与智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只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发展,才有可能成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新闻工作者,才有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新闻敏感,新闻工作者发现和派判断有价值新闻的一种能力 ,是一种职业敏感。

认知对方个性特点的意义 :对不同气质、性格类型的对象,揣摩他们的心理,采用不同的采访策略,使采访对象也自觉或不自觉的认知记者的个性特点和采访风格,用相应的交谈方式与之配合,使采访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首因效应:又叫“最初效应”,也即日常所说的“第一印象 ”。它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第一印象的作用不仅强烈而且持久。

近因效应:又叫“最近效应”,也是社会知觉中的一种主观倾向。意思是在最近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交往关系的影响。

新闻写作心理是指新闻记者在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和理解)和外化(无华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所谓内化是指将体外物质性对象的外部形式向智慧、意识方面进行转化的过程;外化指人们将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外部活动形式的过程。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有强烈刺激物引起的刺激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应激,多指因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或对自己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严重事件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
记者写作的思维形式:
1、形象思维:是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储存的基础上,结合主观的认识和情感进行识别(包括审美判断和科学判断等),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包括文学语言、绘画线条色彩、音响节奏旋律及操作工具等)创造和描述形象(包括艺术形象和科学形象)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特点:主要用典型化的方式进行概括,并用形象材料来思维。
2、理论思维:抽象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在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抽取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撇开其非本质属性,使认识从感性的具体进入抽象的规定。
3、创造性思维:相应于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特征: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灵感产生的条件1、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明确的创新意识。2、全神贯注,殚精竭虑,调动全部精神力量写作。3、充分利用原型启发。4、牢牢把握潜意识活动的最佳阶段。5、要保持积极的情绪情感状态。6、要立即记录刚刚迸发出的灵感。

移情,作为心理学的一般用语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一般包含两种含义1、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2、把自己内心的感情移入到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 移情作为人们之间感情上的互动,其所谓“情感的移入”就不仅包含把别人的情感一如自己的内心,即设身处地,也包含把自己的情感移入到别人的心理,即感染他人这两层意思。

归因理论:
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之原因的过程。
由于人们轻易不愿付出自己的认知资源,所以并不是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归因,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人们才会归因:一是发生出乎意料的事情;二是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1 凯利的归因理论:人们在试图解释某人的行为时可能用到三种解释的形式:归因于行为者、目标(人或物)、环境。
为做到这一点,主要使用三种信息:
一致性信息:该行为与他人的行为是否一致;
连贯性信息:该行为与行为者在其它场合的行为表现是否一致;
区别性信息:行为者的行为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是否相同。
例:一致性信息:其他人也如此吗?
  一贯性信息:这个人经常如此吗?
独特性信息: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它事物作同样的反应?

成功失败的归因:行为原因的稳定性
心理学家韦纳(1974)从三个维度对成功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内外;稳定-不稳定;可控性。关于行为稳定性的归因会直接影响到对人们行为原始动机的理解。
由可控性因素的归因,我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
由不可控因素的归因,我们可以从行为的原因对未来行为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归因过程中的偏见
1人为原因的过高估计
2行为者与观察者:作为行为者就更可能集中注意四周的事情;作为观察者则会将注意力放在行为者身上(感性的特点);
3一致性信息使用不足
4与行为者的关系:一考虑行为者的行动与我们相关的程度(满意或付出代价);二考虑观察者对别人的行为是否与他有关的相信程度。
5归因中的时间作用

暗示要产生效果的四个条件:
一是暗示者能产生某种权威,进而获得信任;
二是要在被暗示者无意中进行;
三是暗示内容与被暗示者经验相符;
四是避开被暗示者的心理防线。

访问时机
在选择访问时机时,记者应考虑在下列情况下不宜急于访问:
1、采访对象正在专心致志地准备投入“战斗”的时候
2、采访对象正在连续性很强的工作中,不宜、甚至是不能随便打断
3、采访对象的思想情绪或精神状态出现异常的时候
采访时间:一般来说,采访应安排在被访者认为方便的时候,并能保证他有充足的时间在干扰最小的情况下接受采访,而且,对于不同的对象应选择不同的采访时间。
两个环节应掌握:1、是尊重采访对象的选择 2、是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访问地点
应该考虑的问题是:
1、是保证谈话采访不受干扰;
2、是选择采访对象熟悉亲切的环境;
3、是选择有助于记者和读者理解新闻事实的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