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七佛是哪七佛?三身如来是哪三身?求详解!

如题所述

  过去七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
  过去七佛
  毗婆尸佛是过去七佛的第一尊佛,又译作毗钵尸佛,惟卫佛,意译为胜观,净观,胜见以及种种见.毗婆尸佛的八相成道之相,大致与释迦牟尼相同.椐<<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所述,在过去九十一劫,人寿八万四千岁时,毗婆尸佛出现于世,为刹帝利的种姓,姓拘利若,在波波罗树下成道. 在<<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中,载有观想毗婆尸佛的情形,经中说"过去久远有佛世尊名毗婆尸佛,身高显长六十由旬,其佛圆光百二十由旬,身紫金色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一一好中无数金光,一一光中有恒沙化佛,一一化佛有恒沙色光,一一光中有无数诸天'声闻.比丘'菩萨.大众以为侍者,人人各持一大宝华,华上皆有百千亿摩尼网艳,网艳相次高百千丈以为佛光.是时佛身益更明显,如千百亿日照紫金山,光明艳起化佛无数,一一化佛犹如百亿日俱出!
  尸弃佛过去七佛之第二佛。又音译作式、式诘、式弃,或式弃那;意译作顶髻、持髻、有髻,或火、火首、胜、大及最上。依《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所述,尸弃佛于过去三十一劫出世,人寿七万岁,姓拘利若(Kon!d!an~n~a),于分陀利(Pun!d!ari^ka)树下成佛。初会度十万比丘,第二会度八万比丘,第三会度七万比丘。第一弟子为阿毗浮(Abhibhu^),第二弟子为三婆婆(Sambha-va),执事弟子名忍行(Khemankara)。父为刹利王种,名明相(Arun!a),母名光曜(Pathavati^),子称无量,父所治之城名光相(Arun!avati^)。此外,《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七佛父母姓字经》、失译《佛名经》卷十九及《四分律比丘戒本》等处也对尸弃佛有所说明,然内容稍有不同。
  毗舍浮佛,为过去七佛中的第三尊佛,是过去庄严一千位佛陀中最后出现的佛。依据巴利文《大史》所记载,毗舍浮佛是以燃灯佛为首的二十四佛中的第二十一佛。据《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所记载,过去三十一拘利若,父名为善灯,母名为称戒,子名为妙觉,王城名为无喻。毗舍浮于娑树下成道,初会说法度化七万人,次会说法度化六万人。他的上首弟子有扶游及郁多摩二人,执事弟子名为寂灭。又据《七佛经》所述,其父名苏钵啰底都王,母名钵罗婆底,城名阿努钵么,初会说法有八万比丘证阿罗汉果,二会中有七万、三会有六万证阿罗汉果。大智慧弟子名野输多,侍者名乌波扇都。此外,《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中记述有观想此佛的情形,经中说:“毗舍世尊举身放光住行者前,其佛身三十二旬,身紫金色光明威相如前无异;见此佛已,复更增进诸陀罗尼三昧门,于未来世必定不疑,生诸佛家。”由此可想像毗舍浮佛的身相。毗舍浮的语义,据《慧苑音义》卷上所述,毗舍浮正云毗湿婆部。‘毗湿婆’,此云遍一切,‘部’为自在。即遍一切处皆得自在之义。或译为一切有。又据《华严经探玄记》卷五所述,毗舍浮,此云一切胜,亦云遍现,谓于诸处皆现身之意。
  拘留孙佛过去七佛之一。据《长阿含经》卷一记载,在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拘留孙佛出现于世,为婆罗门种姓,姓为迦叶。父名为记得,母名为善枝,子名为上胜。时国王名为安和,王城名为安生城。他在尸利沙树下成道,曾有一会说法,度化弟子四万。上首弟子有萨尼、毗楼等,执事弟子名为善觉。在《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中说:“拘留孙佛亦放光明住行者前,其佛身长二十五由旬,圆光三十二旬,通身光五十旬,相好具足如紫金山。见此佛者,常生净国,不处胞胎,临命终时,诸佛世尊必来迎接。”关于拘留孙佛的遗迹,据《高僧法显传》所载,舍卫城东南十二旬的那毗伽邑为拘楼秦佛所生之处,父子相见处,也都立有佛塔。
  拘那含牟尼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五尊佛,贤劫千佛的第二尊佛,又称作拘那含佛、拘那伽牟尼。音译为金色仙、金儒、金寂。据《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记载,拘那含牟尼佛于人寿三万岁时出生于清净城,为婆罗门种姓,姓为迦叶,其父名为大德,母为善胜,佛陀于乌暂婆罗树下成道,曾有一会的说法,度化弟子三万人。上首弟子有舒般那多、郁多罗等。其执事弟子名为安和。《观佛三昧海经》卷十《念七佛品》中说:“拘那含牟尼佛放大光明住行者前,其佛身长二十由旬,圆光三十由旬,奉身光长四十由旬,光相具足。见此佛者,即得百亿诸三昧门无数陀罗尼。”因为拘那含佛、拘留孙佛、迦叶佛等,都是于现在劫出世,所以印度有诸佛遗迹的佛说。据《高僧法显传》记载,舍卫城东南十二由旬的那毗伽邑,为拘留孙佛的出生处,由此向北减一由旬,即拘那含佛的出生处。
  迦叶佛过去七佛之一。又作迦叶波佛、迦摄波佛、迦摄佛。意译作饮光佛。 梵文 Kasyapa,义曰饮光,又译作迦叶波佛、迦摄波佛、迦摄佛,意译为隐光佛,称大迦叶。即过去七佛的第六位,现在贤劫千佛中的第三尊佛。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骑一头狮子。降生于释迦牟尼佛之前,相传为释迦牟尼佛的因地本师,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二万弟子参加。他的上首弟子是提舍和婆罗婆。乃释尊以前之佛,为过去七佛中之第六佛,又为现在贤劫千佛中之第三佛。传说为释迦牟尼前世之师,曾预言释迦将来必定成佛。依长阿含卷一大本经载,迦叶佛出世于贤劫中,其时人在世得弟子二万。姓迦叶,于尼拘律树(巴 nigrodha)下成佛,有弟子二万人,而以提舍(巴Tissa)及婆罗婆(巴 Bha^radva^ja)二人为高足,执事之弟子名善友(巴 Sabbamitta)。父名梵德(巴 Brahmadatta),婆罗门种;母名财主(巴 Dhanavati^)。有子名集军。其时之王名汲毗(巴 Kiki),其所治之城名波罗[木*奈](梵 Ba^raN!asi^,巴同)。又四分律比丘戒本所载:“一切恶莫作,当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即迦叶佛所说之戒经。
  释迦牟尼佛过去七佛最后一位,俗名悉达多。释迦牟尼佛是佛教创始人。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被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汉地尊称他为佛祖。佛陀的化身虽然离开了众生,法身却是一直存在的,他存在于佛陀创立的僧团之中,存在于法本文字之中,存在于整个虚空界,只要有一个众生哪怕是微小的蝼蚁需要他的帮助,只要因缘具足,佛陀的加持依然如住世时一样无二无别。
  三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报身佛(卢舍那佛)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7
汉传佛教认为过去佛就是指燃灯佛。   即"燃灯佛"为过去佛,"释迦牟尼佛"为现世佛,“弥勒佛”为未来佛。   藏传佛教认为如来佛前尚有几位过去佛,过去七佛似乎应该是:   
1、毗婆尸佛   2、尸弃佛   3、毗舍婆佛   4、惧留孙佛   5、俱那含牟尼佛   6、迦叶佛   7、释迦牟尼佛   
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六位佛,加上释迦牟尼佛为过去在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佛。

法身如来、报身如来、应身如来。诸法如如不变的真理,名法身如来;这不变的真理和行者的智慧融汇在一处,成妙功德,名报身如来;证得此真理,随机应化,胜用无穷,名应身如来。法身如来是体,报身如来是相,应身如来是用,一而成三,三即是一。

来源百度百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0-21
大乘佛教里所说的过去七佛就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惧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接下来就是我们熟悉的释迦牟尼佛导师。诸佛如来是法性身,如来三身就是指法身,报身,应身。
第3个回答  2011-06-27
过去七佛:
1、毗婆尸佛
2、尸弃佛
3、毗舍婆佛
4、惧留孙佛
5、俱那含牟尼佛
6、迦叶佛
7、释迦牟尼佛

三身如来:
1、法身如来
2、报身如来
3、应身如来
第4个回答  2019-12-17

七佛父母姓字经(1卷)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国中有妇人。子字无延。因号无延母。佛将五百比丘。到无延母家。殿上坐饭。饭已有数十比丘。于屏处相与共语言。佛是我所尊事神无极。佛自在意变化。何等不作知已去佛及当来佛。年纪寿命父母姓字弟子几人。所施行志意教令。佛以天耳闻诸比丘共说是事。佛即到诸比丘所问言。属者若曹共议语何等。诸比丘言。我思念佛最神道德妙达所知高远。无能过佛者。佛乃知前已去佛及当来佛年纪寿命父母姓字弟子几人所施行志意教令。佛言。善哉善哉。当尔。若曹行沙门。但当念是诸善耳。佛言。若曹欲闻已去佛及父母诸弟子姓字不。诸比丘言愿欲闻之。佛言。皆听。第一佛字维卫佛。般泥洹已来九十一劫。第二佛字式佛。般泥洹已来三十一劫。第三佛字随叶佛。般泥洹已来同三十一劫。是披地罗劫中。当有两五百佛。第一者拘楼秦佛。第二佛者拘那含牟尼佛。第三者迦叶佛。第四者我字释迦文尼佛。

  维卫佛姓拘邻。式佛亦姓拘邻。随叶佛亦姓拘邻。拘楼秦佛姓迦叶。拘那含牟尼佛亦姓迦叶。迦叶佛亦姓迦叶。今我作释迦文尼佛姓瞿昙。维卫佛刹利种。式佛亦刹利种。随叶佛亦刹利种。拘楼秦佛婆罗门种。拘那含牟尼佛亦婆罗门种。迦叶佛亦婆罗门种。今我作释迦文尼佛刹利种。维卫佛父字槃裱刹利王。母字槃头末陀。所治国名刹末提。式佛父字阿轮拏刹利王。母字波罗呵越提。所治国名阿楼那惒提。

  随叶佛父字须波罗提惒刹利王。母字耶舍越提。所治国名阿耨忧摩。

  拘楼秦佛父字阿枝违兜婆罗门种。母字随舍迦。所在国名轮诃唎提那。王字须诃提。拘那含牟尼佛父字耶睒钵多婆罗门种。母字郁多罗。所在国名差摩越提。王字差摩。

  迦叶佛父字阿枝达耶婆罗门种。母字檀那越提耶。所在国名波罗私。其王名其甚堕。今我作释迦文尼佛。父字阅头檀刹利王。母字摩诃摩耶。所治国名迦维罗卫。先大王名槃提。

  维卫佛在世寿八万岁。式佛在世寿七万岁。随叶佛在世寿六万岁。拘楼秦佛在世寿四万岁。拘那鋡牟尼佛在世寿三万岁。迦叶佛在世寿二万岁。今我作释迦文佛裁寿百岁或长或短。维卫佛子字须曰多鞬陀。式佛子字阿兜罗。随叶佛子字须波罗曰。拘楼秦佛子字郁多罗。拘那含牟尼佛子字堕夷陀先那。迦叶佛子字沙多和。今我作释迦文尼佛子字罗云。

  维卫佛得道为佛时。于波陀罗树下。式佛得道为佛时。于分涂利树下。随叶佛得道为佛时。于萨罗树下。拘楼秦佛得道为佛时。于斯利树下。拘那含牟尼佛得道为佛时。于乌暂树下。迦叶佛得道为佛时。于尼拘类树下。今我作释迦文尼佛时。于阿沛多树下。

  侍维卫佛者字阿轮。侍式佛者字差摩竭。侍随叶佛者字复枝叶。侍拘楼秦佛者字浮提。侍拘那含牟尼佛者字萨质。侍迦叶佛者字萨波蜜。今我作释迦文尼佛侍者字阿难。维卫佛第一弟子字为塞。第二弟子字质含。式佛第一弟子字阿比务。第二弟子字三参。随叶佛第一弟子字佛提。第二弟子字郁多。拘楼秦佛第一弟子字僧耆。第二弟子字维留。拘那含牟尼佛第一弟子字转轮。第二弟子字郁多。迦叶佛第一弟子字质耶轮。第二弟子字波达和。今我作释迦文尼佛第一弟子字舍利弗罗。第二弟子字摩目干连。

  维卫佛前后三会诸比丘说经。第一会说经有十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九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八万比丘皆得阿罗汉。式佛亦三会说经。第一会说经。有九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八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三会说经。有七万比丘皆得阿罗汉。随叶佛再会说经。第一会说经。有七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六万比丘皆得阿罗汉。拘楼秦佛一会说经。有四万比丘皆得阿罗汉。拘那含牟尼佛一会说经。有三万比丘皆得阿罗汉。迦叶佛一会说经。有二万比丘皆得阿罗汉。今我作释迦文尼佛一会说经。有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得阿罗汉。

  佛告诸比丘言。佛智不可计量亦不可称。能知七佛本所生父母国王所施行。佛告诸比丘。经不可不学。道不可不为。佛者譬如大海水中船师数千万人皆仰以得渡海。佛教天下皆使为善得道度世亦如是。诸比丘闻经欢喜。作礼而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