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 词的艺术特色

大家帮忙一下
欧阳修的词的艺术特色

词风婉转而抑扬顿挫,风度雍容华贵,但个性不甚分明,词风与冯延巳、晏殊极相似,不脱花间派的风格。有些词吸收民歌腔调与辞汇,也有新意。

欧阳修诗歌今存古诗359首,近体诗470首,诗风平和宁静,平易流畅,题材广泛,以文为诗,手法新颖,使诗风变为平易清新,为宋诗奠下基础。

欧阳修的文章学习自韩愈和李翱,10岁时偶然觅得韩愈文集,读后大为叹服,苦心钻研,但他不主张模彷韩愈的怪僻,认为应自然地写作。

风格上,欧阳修散文议论清晰,通俗易懂,平易疏畅,委曲婉转,抑扬有致,情韵优美,纾余含蓄,得古文阴柔之美。行文则平易而自然流畅,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

扩展资料:

欧阳修编纂《新唐书》及《新五代史》,二书都列为正史,并创立新体例。嘉祐四年(1059年),他任史馆修撰,主张史馆应该独立,不受君主支配,毋须避讳。目录学方面,他参与编著《崇文总目》。

此外,他和苏洵并以修家谱著名,一直到20世纪前期,中国人家谱格式所采范本,非欧即苏,别无他法。这是欧阳修对社会史的一大贡献。

欧阳修编纂《新唐书》,负责撰纪、志和表,列传部分则由宋祁完成。《新唐书》文笔较《旧唐书》活泼,志、表亦较优胜,其中〈宰相世系表〉最为重要,保存了唐代世家大族的系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14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如《食糟民》、《答杨子静祈雨长句》。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统治者的谴责。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虽然他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免了韩愈的险怪艰涩之弊,但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

欧阳修还有一部分诗作写得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更多的写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丽,或平淡有味,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等。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还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他的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欧阳修墨迹欧阳修石刻像
第2个回答  2020-11-03
欧阳修
词风婉转而抑扬顿挫,风度雍容华贵,但个性不甚分明,词风与冯延巳、晏殊极相似,不脱花间派的风格。有些词吸收民歌腔调与辞汇,也有新意。
欧阳修诗歌今存古诗359首,近体诗470首,诗风平和宁静,平易流畅,题材广泛,以文为诗,手法新颖,使诗风变为平易清新,为宋诗奠下基础。
欧阳修的文章学习自韩愈和李翱,10岁时偶然觅得韩愈文集,读后大为叹服,苦心钻研,但他不主张模彷韩愈的怪僻,认为应自然地写作。
风格上,欧阳修散文议论清晰,通俗易懂,平易疏畅,委曲婉转,抑扬有致,情韵优美,纾余含蓄,得古文阴柔之美。行文则平易而自然流畅,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欧阳修的词处在词风欲变未变之际;他的词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作品是表现男欢女爱、 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内容的,所用词调也多以小令为主,深受南唐词的影响;但在表现 这类传统题材时,较之南唐词有了很大的进步。
欧阳修笔下的妇女生活,涉及面要比前人为宽;还有他写男女之情,热烈的歌颂了爱情 的永恒。他认为男女之间应执着相爱,以此为出发点,他在词中直接表现男女间恩爱相会的 种种情趣,着力刻画爱慕之情不能自由表达而造成的惆怅相思;以及谴责薄情男子对爱情的 背叛,同情弃妇的不幸遭遇,抒发对失去恋人的追思,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如《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等,都 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与南唐代表词人冯延巳相比,欧阳修在艺术风格上有所继承,更有所发展。冯词写男女 相思,偏重任务心理活动的刻画,欧词继承了这一特点,但在艺术表现上,则更真挚亲切, 深沉委婉。在情和愁的刻画上尤为见功力。这类词作对以后秦观及李清照等人有较大影响。 而欧词中的另外四分之一,则在词的题材方面作了有益的开拓,以词咏史、咏物、写都 市生活、时令节俗,以及以词叙事,这在前代词人中较为少见,欧阳修则在这些方面写的较多。
他都市词的写作,略迟于柳永,写时令词的数量较多,其中两组《渔家傲》,形式上很 值得重视,在写景叙事上也有着较高成就。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欧词中还有三十多阕言志抒 怀之作,在这些词中,表现的不再是轻歌慢舞间的愁思,而是作者豪迈坦荡的胸怀和饱经仕 途风波后的深沉感慨,意境开阔雄放。其中《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是这类词中的代 表作,此词实开了东坡豪放词的先声。另外如咏颖州西湖的《采桑子》十首,在刻画山水景 物方面很有特色。
在词的形式、语言方面,欧阳修也作了不少尝试;其中有十几阕慢词,写作时间介于柳 永与张先之间,对文人普遍制作有着促进作用。 欧词音韵流畅,用词讲究,颇被后人所推许。他在语言方面还有两点较为突出,一是大 量以前人成句入词,开后代经史语入词的先例;一是也有部分词中采用通俗语,有的在程度 上并不下于柳永。
至于与欧阳修同时的晏殊、柳永、范仲淹等人的词,与欧词某些方面有着不少共同点, 这可以看出当时的词风正在逐渐转变的趋势。不过这些词人中有的对词只是偶有写作,如范 仲淹,有的因袭多而开创少,如晏殊,有的过于俚俗,不能适应上层文人的艺术情趣,如柳 永。而欧词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对宋词两大派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清 人冯煦认为欧词“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是个比较全面而准确的见 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