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面》读后感

如题所述

无泪之恸

——小小说《修面》欣赏

剑客/文

相信读完小小说《修面》的读者,一定会被深深地打动的。作为民办教师的“父亲”,工资微薄,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发修面。因为教七八十个学生的课,还有作业等着他去批改,还有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父亲”也不是不修边幅的人,“他在学生面前总是保持严肃、端装、整洁的形象”。剪掉多余的胡子,也就成了他不多的课余时间里十分关注的事情了。这些交代,使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的背景更为清晰,对刻画“父亲”的形象,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善于营构情节的作者,十分巧妙地抓取“修面”这个极为普通的细节,以一当十,以小见大,举重若轻地刻画了一位兢兢业业、不计报酬、清贫寂寞,直至默默死去的民办教师形象。在极为认真和质朴无华的叙述中,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构思极为巧妙。

作为乡村民办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一员,“父亲”的形象是千千万万个民办教师的代表。他们扎根偏远乡村,不计报酬,教书育人,只求能有一个转正成为正式教师的机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读书人数的减少,校点的撤并以及新教师的加入,再加上年龄和学历等限制,他们中的很多人失去了转正的机会,有的地方,一纸“清退”令,使他们离开了奉献了大半生的校园,尽管依依难舍,尽管痛苦万分,也不得不这样,带着失望,带着孩子们渴求的目光,含泪离开了心爱的校园……

《修面》中的“父亲”,因病去世,只有在这时,忙碌、辛劳了大半生的他,才有时间和机会“躺下来享受那每个成熟男子应当享有的刀子轻轻拂过的快感”,这是多么令人心酸的场景啊!这位因吃“粉笔灰”而苍老的父亲,使人很容易想起罗中立的著名油画《父亲》……他们低着头,默默地耕耘在自己的土地上,养育着子女,更养育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

小说的叙事是冷静的,甚至可以说是冷峻的。它没有大悲大恸,没有呼天抢地,更没有豪言壮语,但是,它在无泪的沉默和冷峻中,熔铸着火一般燃烧的情感。这种情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久久难以平静……

于无泪处见真情,于无声处听惊雷。这就是小小说《修面》带给我们的深切感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