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那句话”为话题写话题作文

如题所述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常常挂在我的嘴边,好像在我的心里刻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永远也忘不了……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在一次单元测试中,我因为考了个好成绩而沾沾自喜。可能是因为太骄傲了,课堂上我也不那么认真听讲,作业也随便应付……一段时间后,我的成绩快速下滑,听写常出错,作文也写得索然无味。咳——骄傲!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要吸取这个教训,在今后的学习中抛弃骄傲,继续努力,虚心学习,这样才可以学到真本事!”

老师的话给我敲响了一记警钟,那一刻,我把这句名言输进了我的脑袋里。以后,每当我想骄傲自满的时候,那句名言就会浮现在我眼前提醒我;每当我想瞧不起人了,那句名言就会浮现在我眼前警示我;每当我……

这句名言就像是我贴身的小老师,时时刻刻不停地教育我。现在,我也明白了老师用这种独特教导方式的良苦用心。(

在我的记忆仓库里,储藏着许许多多的名言。它们像一盏盏指路灯,或多或少地给我以帮助,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这一句:“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那是一天晚上,我和往常一样,吃完饭后去看电视。可不知怎么回事,那天晚上的动画片特别多,而且一个比一个好看。我看电视的时间已经超过规定的15分钟了,可我却不能像以前那样很干脆地关掉电视机,安心回屋写作业。脑海中,一个声音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好不容易碰到这么好看的电视节目,多看一会儿吧!”而另一个声音也不甘示弱地说:“多看一分钟也不行,小学生要有时间观念,学会控制自己。”“好不容易爸爸妈妈不在家,多看一会儿吧,没人会发现的。”第一个声音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可是,现在已经进入总复习阶段,电视看多了会影响学习的,快去写作业吧!”第二个声音摆出了长辈的架势。我被这两种声音搞得头昏脑涨,忽然,我的脑海中闪现出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是啊,现在我不正是那个把时间抛弃在动画片上的人吗?不行,我要赶快去写作业。”我这样想着一看表,呀,我竟在这里白白浪费了40分钟,时间真的抛弃我啦!
我急忙关掉电视,一头扎进作业的海洋。笔在数学卷、作业本、作文本上来回穿梭着,把空白的纸张写满。时间虽然还是规则地向前迈着步子,可我却不再觉得空虚,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是多么充实。当我写完最后一个字时,我看了看钟表:9:30,我会心地笑了。
时间是宝贵的,可有的人却不懂得珍惜;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可有的人却不懂得把握;时间是短暂的,可有的人却不懂得利用……有的人把“还有时间”当成浪费青春和生命的借口,却从来不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生命是由一分一秒组成的,我们要跟上时间的脚步,不要被时间所抛弃。我要更加珍惜时间,不再浪费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我轻轻地伸了一下懒腰,晚风像一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虽然刚才的那件小事并没有在我平静的生活中掀起多大的波澜,但它却给了我一个警示,一个启迪。
夜,很静,随着闹钟的“滴答”声,我进入了梦乡,睡得是那样香、那样甜。

上面是两篇作文,lz可以考虑一下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3
如果是找人代写代答,网络上有许多笔手或写手是需要付费的,复制的和原创的价格是不一样的,看来你是想空手套白狼吗?
如果是请别人帮助的话,应该有句礼貌的语言,这么旁若无人般的对着电脑大要作文合适吗?

再说了大家都素不相识的,你凭什么这样无偿的占有别人的劳动果实并连一句谢语都没有呢?
第2个回答  2011-06-23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因为你对其他人的所有行为,以及你对其他人的思想,都经由自我暗示的原则,而全部记录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修正你自己的个性,而你的个性相当于是一个磁场,把和你个性相同的人或情况吸引到你身边。

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和「己达达人」的崇高典范。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之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

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

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

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中国有句俗语:「人和万事兴」。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愿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能时时处处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灿烂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芳香。这一点推广开来,对于整个社会,意义是很了不得的,那样就经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实现了全球的和谐、共荣。
第3个回答  2011-06-23
二楼的ID是 【专爱挑毛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