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题意

详细点 拜托 谢谢了

高考硝烟早已散尽,但各地高考作文题带给我们的遐想却依然如火如荼。

毫不夸张地说,2006年,全国各地的作文题不偏不怪,平和亲切,较好地体现了“两纲一标”(教纲、考纲、课标)的精神。

虽然试卷年年在变,但飘扬在考题里的思想旗帜,流淌在考题里的生活清泉,却总有一脉相承的地方。透过这些作文题,我们不仅可以找到新课程的先进理念与高考大纲的具体要求,还可以窥见高考作文命题的轨迹。关注高考作文命题上的特点,“握住满分作文之手"的梦想或许就会成为现实。

1.命题格局:话题比重下降,多元格局形成。如果说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从2005年开始分化,2006年的命题则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态势,出现了新材料作文、新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三足鼎立的新格局。l8套试卷18道题目中,除重庆卷的l道小作文之外,新材料作文3道,新命题作文6道,话题作文8道。

这里所说的新材料作文和新命题作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而是传统题型的综合、发展与创新。在新的形势下,以下特点应该引起重视:一是新材料作文(或称“题意作文”)趋于成熟,备受青睐。今年全国卷I、全国卷Ⅱ和山东卷属于这种命题形式,其特点是作文提供材料或图画,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它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材料作文的新形式;二是寓意型作文命题大行其道,像江西卷的“雨燕减肥”、广东卷的“雕琢心中的天使”等;三是二元关系型作文命题有降温,如重庆卷的“走与停”、浙江卷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等,不过此类考题仍然不可忽视。

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凸显生活体验。以人为根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衡量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从整体上来看,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入本化、生活化、体验化、理性化的新思路:体现了一个注重——注重理性,体现了两个回归——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命题内容上,渗透了三个体验——人文体验,青春体验,科学体验。要求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2006年命题内容在往年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更鲜明地突显了人文关怀,更充分地关注了人的自身(如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体验(如广东卷的“雕刻心中的天使”与安徽卷的“读”)、发展(如天津卷的“愿景”)、成长(如全国卷的“国民阅读”材料与江西卷的“雨燕减肥”)、思想与行动的关系(如江苏卷的“人与路”、重庆卷的“走与停”、湖北卷的“三”)等等。这些考题,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它们既具有密切联系实际的现实性,又有很强的理性思考的灵活性,考生可能写得有深有浅,但一定会有话可说。这种变化,给高考作文命题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3.命题原则:内容高度放开,限制逐渐呈现。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风向。在话题作文形式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对文体的限制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份对作文文体开始提出明确要求。2006年有回归传统、提倡文体写作的倾向,并首次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文体不限”主宰天下的局面。湖南卷明确要求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重庆卷的小作文要求以“车站一瞥”为题“作场景描写”。在内容指向上,坚持高度开放的原则,试题有较强的激发功能,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新材料作文,不限话题,指向宽泛,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如全国卷I和全国巷Ⅱ;话题作文与新命题作文,皆无强制性主题的限制,便于考生自由驰骋。

4.命题风格:紧扣整体趋势,地域特征存在。从内容上看,高考命题往往会与全国的整体风格保持相对稳定,旦同时又往往能够反映考区的思想状兄与经济水平。

从命题形式上看,各地考题的延续性更为明显,纵观近两年的考题,北泛、天津、辽宁等地采用的均为命题作之;福建、湖北等地采用的均是材料作之,上海、江西、山东等地的“面孔”则年年不同。从要求上看,有些考区也是特色鲜明,如湖南卷,去年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2006年则明确要之写成议论文;浙江卷近三年的考题;虽然各不相同,但这些考题或在题目中、或在材料中、或在要求中蕴含着“情感”;重庆市由于有一大一小两篇作文,大作文地字数要求均为“不少于600字”。分析本地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不少专家认为,为了保持高考作文的选拔性,避免广大师生盲目猜题的不良风气,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会呈现“稳中有变”的趋势。“稳”是前提,“变”是一种趋势。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关注三大新趋势:

1.题型:三足鼎立的命题格局会延续,但各地将呈现稳中求变的特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话题作文在短时间内依然会是重要的命题形式,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与看图作文的空间会相对稳定。虽然前面讲了各地命题存在一定的延续性,但命题形式上 “稳中求变"应该会成为2007年的命题趋势。如长期以话题作文出现的省市,应该关注命题与材料作文的写作;长期以命题作文出现的省市,则应加强话题作文的指导。

2.要求:写作要求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文体特征的限制会逐渐明显。针对近年来高考“四不像”作文和胡编乱造、缺少生动记叙、缺乏深刻推理等系列问题的出现,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实”、“内容丰富”等的条目,许多省份高考阅卷中对“四不像"类的作文一律封杀。为了从根本上整治“四不像”,为了与高中作文体裁教学的训练一致,高考话题作文开放式的“体裁不限"的规定已经改为“文体自选”,这个变化说明高考阅卷的评分标准对文体有了严格的要求,那种不伦不类的作文是无法获得高分的。广大考生,尤其是北京、湖南等地考生更应该注重议论文的训练与写作。

3.内容:道德与审美类考题很重要,但情感与认知类考题会逐渐增多。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有可能对人的审美(帅、酷、靓以及气质)、对社会风尚及流行文化的审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范畴进行考查。另外,引导中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考题会逐渐成为命题的热点。专家们认为,“社会责任感与法律意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美好的感情和幸福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等将成为命题的主要方向。

熟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用兵作战的这一名言,对于我们高考作文也非常贴切。尽管考题年年标新立异,但我们只要抓住了规律,明了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备考就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参考资料:http://www.10091.net/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