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成都武侯祠野史的问题我都需要!

包括人物,建筑,对联,匾额.我都需要.谢谢.

注册设为首页帮助首页|博客群|公社|专栏|论坛|图片|商城|汽车|博客联播|随机访问|订阅 用户名 注 册
密 码 忘记密码
保存密码
芒果心路 复制
http://mango0422.bokee.com/

首页个人资料日志图片视频(测)好友博客群走走武侯祠 抵蓉第二天 下午 分类:芒果手迹 走走武侯祠 抵蓉第二天

成都的武侯祠是中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已经有1780余年的历史,来成都不去武侯祠简直是旅行的遗憾,我自然不能抱憾此行了,虽然我不是研究三国的学者,但自小受长辈的影响对三国的故事很感兴趣的。

Ekin和我抵达武侯祠已经快是下午3点了。门票上写的这里的参观关门时间是六点钟,就算我们有翻墙出去的冲动,估计很难实现,一是因为不会翻墙,二是Ekin的电瓶车还在大门旁边寄存呢,人家说只能寄存到六点钟,过时应该不管了吧!(因为这个城市有非机动车的人比较多,自然在公园和百货大楼附近就有管理车辆的工作人员了,呵呵,各行各业也是因为环境的影响应运而生了吧!在重庆基本是看不到的,想象一下,在山城重庆没有大马力的车很难前行吧!)

我们本来准备按照“武侯祠导游图”上推荐的3小时线路前行的,正巧遇到旅游团的导游在讲解,于是就乐呵呵地在旁边听别人的讲解一些典故了。

成都武侯祠始建年代无资料可详考。从诗人杜甫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诗句推断,祠堂早在唐代以前就建成了,而且为繁茂的柏树所掩映。唐代的资料还说明,武侯祠与刘备墓和刘备庙毗邻 。

明代初年,武侯祠被并入刘备庙。明代末年,祠庙毁于战火。清代康煦十一年(1672年)重建。重建时,以前后两大殿分祀刘备与诸葛亮,形成了君臣合庙的特有格局。

武侯祠占地37000平方米,古柏苍翠,红墙环绕。进大门不远处就看见了天下闻名的唐碑,据说祠内有文物以唐碑最为珍贵。唐碑耸立在大门至二门之间,高367厘米,宽95厘米,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刻立,裴度撰文,柳公绰(好像是柳公权的哥哥,喜欢书法朋友大概知道“颜筋柳骨”的说法吧,充分说明柳家书法在那时的造诣已是不一般了)的书法。(颜真卿书法)此碑因文章、书法妙绝和所称颂的诸葛亮的功德绝世,在明代即被誉为:“三绝碑”。 现在我和Ekin看见的唐碑最下面的一部分已经不是最初的那个人的刻字,唐碑后来遭侵蚀了,明显对比可知原刻者的篆刻水平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看他的篆刻作品可知他刻的字就如柳公绰的书法有深浅的区别,后人刻的修补的部分就是各个笔画的深浅都是相同的,没有多大的艺术价值。

进入三国陈列馆,里面的陈列物多是介绍三国的军事人物和军事故事的,当然也有《三国演义》中火烧藤甲兵里那刀枪不入的“藤甲”,还有“木牛”“流马”等,还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山路实景模型……

“刘备殿高大宏敞,正中供高3米高的蜀汉皇帝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另有东西偏殿供奉着大将关羽、张飞等人。殿侧两廊各有问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坐像14尊,东廊的文臣以庞统居首,西廊的武将是赵云领先。

诸葛亮殿内供祀着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祖孙三人的贴金泥塑坐像。诸葛亮羽扇纶巾,神态儒雅,颇有一代相风度

刘备墓史称‘惠陵’封土高12米,有一道道地180米长的砖墙环护。史载,刘备于己于223年4月病逝于白帝城后,运回成都安葬;墓中还葬有刘备的先后死去的甘、吴二位夫人”。在这几处地方最多就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看着这些古人,还有就是感叹后代塑像工匠的佳作。

这里还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1尊,像高1.7~3米不等,均出自清代民间艺人之手。这些都是文物啊,不知工作人员怎样保存这些文物的,好想知道哦!

武侯祠的另一镇祠之宝就是“攻心联”。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赵藩撰写这副攻心联可谓用心良苦。全联三十个字,按今天的流行语言,其“关键词”一是“攻心”,二是“审势”。一个诸葛亮,在蜀中乃至云南,正史、野史故事之多随手可拾。然赵藩的高明在于他选用了诸葛亮平息招抚西南各土著部族时七擒孟获的故事。结论是:会用兵的人首先应该是个“攻心”的谋略家。但诸葛亮又非一味宽大,而是“威之以法”。他令行禁止,说到做到,大大地震慑了地方豪强势力,再不敢贪赃枉法,胡作非为。对百姓亦如是。也是以“攻心”为主,教育多数,严惩个别。对自己的错误他也能主动承担责任。这最集中体现在中国老百姓都熟知的失街亭的故事:他一边挥泪斩了马谡,同时又提升了有功的王平,还勇于承担了作为主帅应负的责任。正是因为诸葛亮这种宽严结合在今天叫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做法,使得蜀中在他当政时期政局稳定,他才因此得以多次顺利出征而后院不起火,无“反侧”。 攻心联之所以成为到今天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传诵的名联,其积极意义是主要的,这就是它的内涵所具有的那种永久的哲学魅力。即事物两极的互相对立又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宽”与“严”、“攻心”与“好战”同属两个极端,就看你如何审时度势,使矛盾着的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而不是激化。就这一点而言,有其普通的规律性。今天仍可普遍地适用于军事、外交、教育、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大到国际邦交,小到自我修养,与人相处,整个一部公共关系学,皆可适用。这绝非说“攻心联”教人学的是怎样练就“三寸不烂之舌”去“攻心”。请注意三十个字当中还有一个“战”字,一个“严”字。它写出了事物的另一面。如何定夺?这就需要审时度势,宽时对敌可以七擒七纵,严时也可杀你皇亲国戚。

有“宽”有“严”,但攻心联总体思想仍是主张“和为贵”。仍是兵不刃血。仍是化干戈为玉帛。仍是说服、教育、劝诫、谈判、沟通。赵藩以史为鉴认为,这一切才是化解矛盾的最佳选择!最终化敌为友,变矛盾为统一这有何不好?看看今天全球大多数国家所实行的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采用和谈为主的国际关系准则不都是在“攻心”么?它让全球避免了多少次战争的危机!攻心联之所以不朽正是它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学内涵。
第三样镇祠之宝就是在一大殿顶的一根上万年的乌木正梁,这可是千里外运来的“乌木”。这乌木可是只有四川才有的, 这奇妙的乌木,埋在河川里,历经六千到三万年所成就的,介于植物与煤矿之间的物质。不会腐朽,黑黝黝的,据说贵重不亚于黄金(当然是有年龄要求的,就象古董的价值也是年代久的好)。上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金字,在房梁上熠熠生辉。

碑碣石刻是武侯祠的一大景观,约有400余块,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属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其中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可称得上是“三绝”碑。据碑跋称,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卧龙岗,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所谓“三绝”,一为文章绝,出师表为千载名篇;二为书法绝,岳飞的书法可谓苍劲峭拔,龙飞蛇腾,尤见忠武之气流于笔端;三为刻工绝,宛如手书。三者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只是岳飞的身影,还听到陆游在呤《示儿》,许多在那些年代不得志的名人一一涌上心头,好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呈现。

“戏楼”开戏的时间是晚上8点,我可是对川剧没什么兴趣,应该是对戏剧没什么兴趣,说我不注重中国文化也好,反正就是没兴趣!我就不去挡着爱好者的视线了。在这里你可以感觉到以前那些戏迷看戏的兴奋,就象现代的一部好电影一样惹人喜欢。

Ekin和我在“桃园”留下第一张也是唯一的合影,遥想当年三兄弟结义时的虔诚心情,思索现在Ekin对我的帮助,真有结义的味道,可惜我们不是在结义。身后有刘关张的石像,刘备的白色石像,关羽的红色石像,张飞的黑色石像,这个红色石头和黑色石头应该不是染色的,自然界本来就有许多天然的颜色。黑色的是玄武岩吗?

一路聊天一路看各处的风景,里面的各处景观都走得差不多了,什么结义楼、三义庙、秋波亭、春熙亭、盆景园、听鹂馆等等等等。在这其中居然看见城市中很难见到的鸟儿,Ekin不禁感叹已有多年没看见鸟儿了,我很惊奇的问了一句:“公园里的老人家不是很喜欢提鸟笼子吗?”Ekin:“我们看鸟一般是去鸟市看的,很难看见自由自在的在林中飞行的小鸟了,这些鸟应该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放养的,哪会有鸟能穿越城市的高楼来这里落脚呢?”,如果一个人旅行很难体会这种聊天的乐趣吧!

我们出来的时候已经快关门了,随后还去逛了出名的“锦里古街”,芒果会在下一篇文章里讲述在锦里的故事!呵呵!


诸葛亮介绍: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是我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他任蜀国丞相,业绩斐然,死后受后追思,不少地方陆续修建起祭祀他的祠庙----武侯祠。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的著述,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后人所编,以清人张澍辑本《诸葛忠武侯文集》较为完备。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一说是襄阳隆中,也说是南阳,难定论?韩雪)、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亮的纪念古迹很多,全国有数十处。旅游观光者络绎不绝。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24
武侯祠(Temple of Marquis)

武侯祠1

武侯祠位于四川成都南郊,占地56亩,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成都市个主要的旅游参观点。初与刘备昭烈庙相邻,明初武侯祠并入昭烈庙。1672年重建,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

武侯祠建于唐,唐朝大诗人杜甫曾有诗写到它:“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现在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年间重建的。它同先主庙、刘备莫相毗连。 武侯祠主体建筑分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

一进大门,浓荫丛中,矗立着六通石碑,其中最大的一通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

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他死后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了,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

步入二门,一座气势雄伟、宽敞的刘备殿呈现眼前。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为什么儿子刘禅在这里没有位置?据说,由于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像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后来就没有再塑。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

出刘备殿,穿过挂有“武侯祠”匾额的过厅,便到了诸葛亮殿。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出诸葛亮殿往西可到刘备墓,史称“惠陵”。

出“惠陵”是“武侯祠文物陈列室”,由郭沫若书题。陈列有出土的蜀汉文物复制品和三国历史图片。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以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

补充资料:
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门武候祠大街,始建于西晋末年,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候祠搬进了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四个大字。武候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武候祠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五重建筑中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跨进汉昭烈庙大门,可见前方两侧各有一碑廊,其东侧碑廊内那通唐碑,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勒石上碑,因文章,书法,镌刻都出自名家,所以后世称之为"三绝碑"。穿过过厅,可见两侧廊坊内各有14尊真人大小的塑像,这就是蜀汉文臣武将廊房。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以赵云领衔。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候诸葛亮的祠堂,始建于西晋末年,到唐代已具规模,明初与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昭烈皇帝)相并,成为君臣合庙,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占地面积五十六亩(37000平方米),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严谨,庄严肃穆。今存高达12米的刘备墓(惠陵)、蜀汉“直百五铢钱”和47尊蜀汉人物塑像等珍贵文物。尤以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和文、书、刻号称“三绝”的《汉丞相诸葛亮武侯祠堂碑》最为知名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勉县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建于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卒于北伐前线的五丈原,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为蜀汉丞相,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又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现勉县武侯祠巍峨壮观,规模宏伟,有七院六十余间殿宇,既是凭吊先贤之所,又是文物游览之地。更有意义的是,勉县武侯祠所在地乃诸葛亮当年赴汉中屯军北伐的“行辕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浙江兰溪的诸葛镇,因诸葛亮子孙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万历年间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历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筑五十二间,内设诸葛亮灵位。近些年,兰溪丞相祠堂渐负盛名,影响日盛,是兰溪一大史迹和揽胜之地。
武侯祠2
武侯祠,也叫诸葛庙。在勉县西4公里处川陕公路之南,隔江与定军山武侯墓遥相对峙。

武侯祠距武侯墓十余里,为明、清建筑,祠坐南向北,背临汉水,面对公路,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20米,呈长方形。四周有围墙,地基三十亩,共有七院五十四间房舍。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亭台楼阁,遍布祠中。

祠前为牌坊,高10米,八角起翘,牌坊中宽6米,东西两侧各宽3米,四柱落地,上盖灰瓦,坊上一面金书大字“汉丞相诸葛武侯祠”,一面书“天下第一流”五个大字,游人至此,无不肃然起敬。

祠内遍悬匠、联,匾额有:“高山流水”’“醇儒气象”,“代仰清高”,“大汉一人”,“大器无方”,“天下奇才”,“其犹龙乎”,“山高水长”,“伯仲伊吕,”其中“忠贯云霄”为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御 赐”。对联有:“扶汉室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踔云霄。”冯玉祥将军1928年题:“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流嵌于大殿背后墙上;琴楼上有“石琴”一张,长115厘米,头宽24厘米,尾宽20厘米,上刻“章武元年”,叩之清亮,悦耳,传为“诸葛亮手挥之物”。大殿东庆,竖有唐碑一通,系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公元795)立。

大殿内,有诸葛亮泥塑坐像一尊,纶巾,羽扇,道抱,皂靴,神态潇洒,栩栩如生,侧塑关兴、张苞站像。坐像前额殿中,悬有清嘉庆皇帝于嘉庆八年(1803年)御赐的木匠一面,上书“忠贯云霄”四字。

祠内有古柏18株,直径都在1米左右,高大,繁茂,郁郁葱葱,为词增色。鼓楼东院有“早莲“一株,高约l0米,直径约40厘米,为稀有的木本植物,春初开花,类似莲花,芳香数里,别开生面,人们把它理解为是诸葛亮淡泊廉洁;奇才大专,名闻于世的象征。
第2个回答  2007-06-12
杜甫有诗云:“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诸葛亮是个家喻户晓人人爱戴的历史人物。不少地方,特别是他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都建有武侯祠。历朝历代,名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楹联,时时引起凭吊者和游览者的共鸣。
成都武侯祠在市郊的“汉昭烈庙”内。说来有趣,“昭烈”(刘备)是主,“武侯”是臣,但是人们通称“武侯祠”而不称“昭烈庙”。有这样一副题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上联说军事,用兵以“攻心”为上;下联说政治,施政以“审势”为先。联语既是对诸葛亮的评价,又是对“统治艺术”的总结。

成都武侯祠还有一副很著名的对联: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上联“两表”指诸葛亮为相后所作的前后《出师表》,下联“一对”指当年茅庐承顾时预言天下三分的《隆中对》。此联虽寥寥十字,已概括了诸葛亮的儒雅智绝,对他的才华、品格、策略,作了高度的评价。

诸葛亮祖籍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关于他躬耕隐居的卧龙冈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河南南阳,那里至今尚有躬耕亭、诸葛庐等胜迹;另一说在湖北襄阳,唐代始建武侯庙,现有三顾堂、三义殿等名胜。南阳武侯祠有这样一副对联:

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迹;

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躬耕未遂老臣心。

联语用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一口咬定这里才是真正的茅庐。而襄阳武侯祠的门联直接把卧龙冈写了进去:

冈枕南阳,依旧田园淡泊;统开西蜀,尚留遗像清高。

更为有趣的是,到了清代,湖北一位名叫顾嘉蘅的出任河南南阳知县,针对襄阳与南阳之争,他为南阳武侯祠撰了一副对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五丈原是诸葛亮最后一次伐魏病故的地方,这里的武侯祠联则着重彰表功德,可谓盖棺定论,祠联也言简意赅。有这样一副对联: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陕西勉县定军山是诸葛亮去

世后埋葬的地方,这里的祠联寄托了后人的缅怀之情:

数亩荒筠,山光犹似南阳卧;

一林翠柏,鹃血常啼蜀道难。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