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盛唐时期,诗和酒是文化的精髓吗?

如题所述

唐朝的文化是非常繁荣的,特别是唐代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有意思的是,唐朝的诗和酒联系非常紧密,诗酒似乎不分家,形成了诗中有酒、酒中有诗的独特文化。

诗是癫狂的文学,酒是癫狂的心灵。亦诗亦酒的大唐文化,正是那个盛世的写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酒造就了一大批伟大诗人,形成了唐代独特的诗酒文化,它既延续和丰富了我国诗词文化传统,也从更深层次赋予传统酒文化新的艺术生命力。

在唐朝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有利的条件下,诗人们的诗酒激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白居易曾说:“

但遇诗与酒,便忘寝与餐

”,诚哉斯言!

(诗与酒不可分)

诗酒文化是诗的雅韵和中国传统酒文化的有机结合,是诗文化的拓展和酒文化的提升,能够最大程度表达诗人真性情和增强诗文感染力。酒是诗之魂,诗酒唱和是盛世时期诗人展示生活和抒发情感的重要形式。

盛唐时期的诗歌,总被后人评为有“盛唐气象”。这种气象是诗中流露出来的精气神,是盛世之风。盛世大唐的诗歌,雄壮浑厚,韵味无穷。

猫妖传里盛唐极乐宴

盛唐是唐诗繁荣的顶峰,诗人们纵酒高歌,歌颂青春,歌颂自由,歌颂时代,洋溢着健康、乐观、向上的理想主义精神。

杜甫现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与酒有关的共有三百首;李白的一千零五十首诗文中,与酒有关的共有一百七十首。李白的作品在安史之乱中遗失太多,所以屈居亚军。

(饮中八仙)

杜甫有一首《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

露顶

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这首诗写了八个诗人: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贺知章曾金龟换酒痛饮,李琎经常喝的烂醉后再上朝,苏晋信佛,却因为酒而“逃禅”。

张旭更是没酒就出不了作品。李白更是喝过之后,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杜甫这首诗,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与酒的不解之缘,表现了他们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李白的诗大开大阖,潇洒奔放,富有浓郁的浪漫色彩。他的名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将中国的诗与酒结合,使诗的高度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诗仙李白)

李白恃才傲物、洒脱不羁。没喝酒之前若说还有三分规矩,喝醉了以后,便显露出“平视王侯,笑傲群伦”的气概。

高力士脱靴、贵妃研墨这种藐视权力之举,也只有醉后的李白能做得出来。苏轼评价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斯言不虚也。

李白虽然追求过功名富贵,但他不执着于功名富贵。 “美酒樽中置千斛”,才是他的人生目标。李白借酒催发诗兴,酒也成为李白诗的符号。

白居易喜欢小酌,他追求的是“香开绿蚁酒,暖拥褐绫裘。”这样一个境界。白居易理想中的喝酒是这样子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

王翰和白居易风格相反,他喜欢在大漠中豪饮,追求男儿的本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杜牧的“烟拢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写出了灯红酒绿的秦淮河畔,写出了王朝兴替的感慨。王维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出了借酒送别的场景。罗隐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李商隐的“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高适的“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有声。”、韩愈的“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都在诗中让人感受到了唐朝的诗酒文化。

酒与诗为伴,历史悠久。曹操在《短歌行》中便写下“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情趣,一种思想。品酒论诗,对酒当歌,都是诗人们心灵的感动,诗与酒是必然的结合和交融,人、酒、诗的完美结合。

(隋唐酿酒业)

隋朝统一天下后,杨坚励精图治,《文献通考》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是一个富庶的朝代。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免除酒税。

这是自汉武帝天汉三年以来,第一次对酒免税。之前的北周“官置酒坊收利”,酒税太高而遭到了百姓的强烈反对,所以隋朝免除酒税,鼓励了民间酿酒业的发展,使得酒能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饮品,催生了“诗酒文化”。

隋唐的科举制,打击了那些门阀士族,文化也不再是士族垄断的“阳春白雪”了。

无数寒门学子得以通过科举仕进,读书人越来越多,诗歌、绘画、音乐等得到蓬勃发展,文坛百花齐放,迸绽盛开。

经济的繁荣,视野的开阔,思想的兼容并包,缔造了盛唐文人豪迈自信、开放宽容、独立进取的盛唐精神。盛唐的诗歌具有高亢豪壮、雄浑奔放、刚健明朗的风格。诗人们并不避世,他们的理想是“至君尧舜、匡时济世”。

豪喝

他们在酒的刺激下,用笔写下他们的自信、乐观、蔑视权威、冲破一切藩篱的大无畏精神。就算身在逆境,他们也用诗和酒来抗争,他们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们可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种自信与豪情,溢于笔端,这是其他时代没有的。

唐代酿酒技术比前代有了质的飞跃,在“官私兼营”的政策下,唐代的酒“芳香浓烈,味兼醍醐”。

唐人又崇尚“美酒盛以贵器”,什么“夜光杯”、“琉璃钟”纷纷亮相,体现了盛唐那种极致的唯美主义倾向和乐观昂奋亢进的时代精神。

唐代的酒可以分为粮食酒、果品酒、配制酒三类,粮食酒又分为清酒与浊酒。以谷、黍、稻、玉米、黄米、糯米等酿制。盛唐时期,粮食充足,天宝年间人均粮食可达七百多斤,就像杜甫诗中所说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丰富的粮食,为粮食酒提供了充裕的酿造原料。唐太宗以后以葡萄酒为代表的胡酒的普及,进一步丰富了唐代酒的品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泼醅''。此外长安还有龙膏酒、三勒浆等胡酒,也有松叶酒、松花酒、柏叶酒等药用保健酒,可谓门类齐全,为各种人准备了不同的选择。

葡萄美酒夜光杯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国家处于战乱之中,政府财政拮据,唐代宗时政府重新开征酒税。隋唐一百八十年酒无税的局面宣告结束。虽然朝廷酒税收入高达150万缗,但唐朝的“诗酒文化”也从此衰落。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只有盛世,才能涌现盛唐那种百花齐放的诗酒文化。

《中国文学史》把公元763年定为盛唐文学结束的时间。在盛唐文学中,那些华丽的诗文几乎都是在酒的陪伴下写出来的。

寒山的“满卷才子诗,溢壶圣人酒。此时吸两瓯,吟诗五百首。”张说的“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是盛唐时期酒与诗、与文化结合的再现,也是盛世大唐的绝唱。

现存的50000多首唐诗中,直接咏酒的逾6000首,与酒有关的更是数不胜数。虽然中晚唐也出现了李商隐和杜牧这样的天才,但在他们的诗中再也看不到盛唐那种蓬勃进取的精神了。

李商隐虽然爱酒,但他只能写出含蓄隐晦、难以索解的《无题》;而杜牧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望杏花村”突出的更是一种伤心断魂的感觉,再也没有盛唐那种气势和乐观了。

公元763年,一个盛世结束了,“诗酒文化”的时代也结束了。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中写道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就是对盛世远去的感叹,是对下一个 “诗酒文化”时代的期盼。

忧愁的杜甫

我们读盛世中的唐诗,我们领略盛唐诗人们的狂放、豪迈和率真,我们就仿佛回到了那个盛世的大唐,享用着无与伦比、飞扬跋扈的大美。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不受拘束、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也是盛世之欢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