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与小品文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其实散文和其他种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一个“散”字,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就是散文的最高境界
小品文一般是指那些由于某些生活中的事(一般是一件)而引发的一些感悟,没有固定的形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4
体。
报告文学的兴起与成熟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报告文学这一新型的文学样式,全面兴起并开始走向成熟。"九·一八"事变后,在报刊上开始出现一些短小的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报告性作品,这可以说是我国报告文学的萌芽。之后,抗日运动的高涨和对外国报告文学作品的译介,进一步扩大了报告文学的影响。1936年茅盾主编的《中国的一日》,所收辑的文章都是用报告文学写成的。
1936年夏衍创作的《包身工》,被公认为早期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作品通过上海纱厂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双重统治下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宋之的创作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与夏衍的《包身工》一起,标志着报告文学的成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既严格遵循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创作不掺任何虚构成分,注重真实性,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将真实性和文学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奠定了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在中国的地位。

2、散文是一种较为随意的文体,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在真实性方面要求较宽松。

抒情小品散文的兴盛这一时期,除了沈从文、老舍等小说作家兼作散文外,还出现了专业从事散文创作的作家,最突出的是何其芳和丰子恺。何其芳3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画梦录》和《刻意集》。其中的篇什,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丑恶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寂寞与哀愁,以及在梦幻和憧憬中寻求精神安慰的渴望。何其芳创造了一种独语体式的散文风格,在散文日益朝"叙事化"和"说理化"方向发展的30年代,何其芳的这种创作追求是独树一帜的。《画梦录》篇篇都是作者心灵的独白,但抒发的又不只是个人的情怀,而且从个人的压抑痛苦来折射社会的黑暗。丰子恺著名的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和《缘缘堂再笔》。其散文善于从儿童生活中取材,用儿童纯真的心灵映衬浑浊的人世。作者深受宗教的影响,对民众的苦难有深厚的同情,但态度却是超然的。艺术上于平凡的故事中蕴含情理,风格朴实平淡,而在描写中将诗与画的意境融于文字之中,这是丰子恺散文最独特之处。

30年代林语堂创办《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等刊物,热情倡导"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创作强调幽默和性灵。林语堂和周作人是抒情小品散文旗帜下的代表性作家。周作人的《苦茶庵小品》、《说闲情》,林语堂的《大荒集》、《我的话》等集子中的作品,都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谈话风"散文创作的体式,拓宽了现代小品散文表现的艺术领域。但是,在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的30年代,这种一味提倡幽默和闲适的创作追求,多少有些显得不合时宜。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最给力.追问

能剖析一下散文的各种类型吗?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7-26
散文无论什么类型都是以抒发情感,
而小品则更多的是体现深度
个人愚见
第3个回答  2011-04-03
散文写的是自已有感才发的,小品文和小品差不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