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说一下,三星堆是如何挖掘的

用什么工具挖掘,三星堆土层是什么结构,如何进行挖掘,以及一些术语。我正在参加一个征文,急需这些资料
谢谢
1楼说的不明确,有学过考古的人么,挖掘到底怎么挖掘,步骤是什么步骤。

三星堆遗址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70多年来,那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标。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蜀国珍贵文物面世,顿时轰动中国,震惊了世界。据学者研究,两个大型祭祀坑内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古蜀国王室的宗庙重器,可能是遭遇改朝换代,新王朝将前代王室的宗庙重器全部焚毁,在举行祭祀仪式后而埋入坑中。

简单的说有三个步骤:

1. 测量、定坑位
以一个固定的地方做标准点,在预定要发掘的现场中,测量定出一条纵横交错的方格网,方格网的大小大约是2X2公尺和5X5公尺,最后再从其中选择一个要发掘的坑,并纪录、绘图在地图里。
2.挖掘
原则上挖掘是以一层10公分10公分长的深度往下挖,工作的工作人员会依各种的情况,选用适合的工具,当出现遗迹或遗物时,要小心清理,并做纪录。当把遗物清理完时,要把遗物或遗迹收集、收藏起来,最后再装入带子里。工作中要时常修理和整理坑边的界墙(分界线的墙壁)
挖掘出来的泥土要经过筛土,让工作人员可看到细小的遗物或遗迹,这样就不会少了一小块遗物,也可以让拼陶器的大哥哥大姊姊不麻烦。
3.纪录
从测量、定坑位、挖掘一开始就要持续进行的各项纪录,1. 文字,文字大约是用字写出报告。2.绘图,绘图就是把他们挖出来的遗器、遗物等东西都画出来。3.照相,再来就是要照相,照相就是把你做的每一个的动作都拍摄下来。4.纪录,最后就是做纪录,要把你每天所有的挖掘出来的遗器和遗物都纪录下来。这一些的东西将会成为考古学家研究的重要证据和研究之一。

系统的来说就比较复杂了:

要做好发掘工作,首先必须懂得地层学。'地层'这一名称是从地质学借用的。在人类居住的地点,通常都会通过人类的各种活动,在原来天然形成的' 生土'上堆积起一层'熟土',其中往往夹杂人类无意或有意遗弃的各种器物及其残余,故称'文化层'。如果后一代的人类居住在同一地点,又会在已有的'文化层'上堆积另一'文化层'。由于长期延续,文化层越堆越厚,层次越来越多。如果没有经过扰乱,上层的年代必然比下层的年代为晚。这样,文化层的堆积便构成了这一居住址的编年历史。人类的活动是复杂的,所以文化层的堆积情形也往往是十分复杂的。考古工作者在发掘时,必须恪守地层学的原则,使用各种技术和手段,从错综复杂的层位关系中将居住址的历史井然有序地揭露出来,而不致发生错乱或颠倒。这就要求考古工作者必须具有细致、谨慎的工作态度,采用严密、妥善的发掘方法。在墓葬的发掘中,地层学的重要性虽然不如居住址的发掘,但墓葬与居住址的文化层之间,墓葬与墓葬之间,乃至墓葬本身的各部分之间,也往往存在层位关系。

发掘的具体方法,要看发掘对象而定。总的说来,可分为居住址的发掘和墓葬的发掘两类。居住址的发掘,一般要采取开探方(或探沟)的方法,以利对各种现象的控制和记录,并可留出剖面,以观察文化层的堆积。探方(或探沟)必须统一编号,以求将发掘出来的遗迹、遗物汇合起来,有条不紊地纳入总体记录中。对于各种遗迹,诸如房屋、窖藏、道路、沟渠、水井、城墙和城壕等的发掘,都要按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操作方法。对各种遗物,则要究明它们所在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除了标明层位以外,还要记明坐标,以备查考。发掘墓葬的坟丘部分,要用'四分法'或'条分法',其原理与发掘居住址时开探方或探沟相似。发掘墓室时,则要仔细清理葬具、尸骨、随葬品和它们的痕迹。不论发掘何种遗迹,都不能放过任何细微的迹象;如夯土中的杵痕、坑壁上的锹迹、房屋中的柱穴、道路上的车辙、田地中的脚印之类,都要一一清理出来。
在全部发掘过程中,都要做好记录工作。记录的方式主要分文字、绘图和照像3种,必要时还要制作模型。考古发掘工作的原则,就是要做到能够根据这些记录及所采集的器物,恢复居住址或墓葬在未发掘前的原状。

不如给你几个网址,自己看一下吧:

考古的步骤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35950131/a11/p1.htm

大型遗址聚落考古方法和步骤
http://www.cass.net.cn/file/2004032513401.html

考古发掘
http://www.xiaoshuo.com/jsp/club/letter.jsp?id=61342

中国考古
http://www.kaogu.cn/cn_kaogu/index.asp#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21
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出四川广汉约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三星堆博物馆里展出的文物,是长达70年考古发掘的成果。

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70多年来,那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标。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蜀国珍贵文物面世,顿时轰动中国,震惊了世界。据学者研究,两个大型祭祀坑内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古蜀国王室的宗庙重器,可能是遭遇改朝换代,新王朝将前代王室的宗庙重器全部焚毁,在举行祭祀仪式后而埋入坑中的。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龙形饰、龙柱形器、虎形器、戈、环、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神坛、神树、太阳形器、眼形器、眼泡、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鸟、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等。

器形高大、造型生动、结构复杂是三星堆青铜器重要特点。二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达2.62米,重180多公斤,人像头戴兽面形高冠,身着衣服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两臂平抬,两手呈持物献祭状(图31)。这样高大的青铜铸像在商代青铜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青铜神树高384厘米,树上九枝,枝上立鸟栖息,枝下硕果勾垂,树杆旁有一龙援树而下,十分生动、神秘,它把有关古代扶桑神话形象具体地反映出来了。

三星堆青铜器以大量的人物、禽、兽、虫蛇、植物造型为其特征。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只;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则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以祖先崇拜和动、植物等自然神灵崇拜为主体的宗教观念,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两坑出土的这些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它们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蜀国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具一格的面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表现人“眼睛”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这些文物本身珍贵、奇特,如一件大面具,眼球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向前突出,长达16.5厘米。又如此件突目铜面具,双目突出的圆柱长9厘米。此外,还有数十对“眼形铜饰件”,包括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形式,周边均有榫孔,可以组装或单独悬挂、举奉,表现了对眼睛特有的重视。

古蜀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刻画眼睛?铜面具眼睛瞳孔部分为什么要作圆柱状呢?原来,这与古蜀人崇拜祖先有关。前面提到,《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据学者研究,所谓“纵目”,即是指这种铜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圆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铜面具等,正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

据史书记载,蜀王蚕丛原来居住于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而这一地方“有碱石,煎之得盐。土地刚卤,不宜五谷。”直到近代,此地仍是严重缺碘、甲亢病流行的地区。我们知道,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睛凸出。因此,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进一步 “神化”,这就是蜀王蚕丛神像被刻画成“纵目”的原因。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16.htm

第2个回答  2007-04-30
我也不知道
偶回头问问历老师去吧
——琪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