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歌,附赏析。(不要情诗)

我想找一些诗歌,我们学校要做摘抄的,一定要有赏析,至少100字。(不要是情诗!)给我网站也行,复制也行。
给个网站也行啊,只要是诗歌(不带情诗),古诗也算的哇。

五 古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七绝·咏蛙 1906年秋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1909年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五言排律·(残篇) 1910年秋

晚霭峰间起(萧),归人江上行(萧)。
云流千里远(萧),人对一帆轻(毛)。
落日荒林暗(毛),寒钟古寺生(萧)。
深林归倦鸟(萧),高阁倚佳人(毛)。
(下佚)

四言诗 1914年

五月七日,民国奇耻。
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五 古1915年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城南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浸双题。
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蒨,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里,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五 律 1915年5月

共泛朱张渡,层冰涨橘汀。
鸟啼枫径寂,木落翠微冥。
攀险呼俦侣,盘空识健翎。
赫曦联韵在,千载德犹馨。

七古·(残句) 1916年冬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七 绝1917年

翻山渡水之名郡(毛),竹杖草履谒学尊(萧)。
途见白云如晶海(萧),沾衣晨露浸饿身(毛)。

五言诗·(残句) 1917年夏

云封狮固楼, 桥锁玉潭舟。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约1916年-1917年间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我返自崖君去矣。

归国谣1918年春

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
清光不令青山失。

清溪却向青滩泄,
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

五言诗·(残句)1919年

苍山辞祖国,弱水望邻封。

贺新郎 1919年3月

挥手从兹去。
更哪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祭文·祭母文 1923年

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三男。
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
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密,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物无遁形。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身心表里。五德荦荦,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有求不获。精神痛苦,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倾地一角。次则儿辈,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介在青黄。病时揽手,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各务为良。又次所怀,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或多劳瘁。大小亲疏,均待报赉。
总兹所述,盛德所辉。以秉悃忱,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必补遗缺。念兹在兹,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春晖朝霭。报之何时?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母终未死。躯壳虽隳,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皆报恩时。有生一日,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时则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尽此一觞。后有言陈,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1919年10月8日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凭。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沁园春·长沙1920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西江月·秋收起义1925年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菩萨蛮·黄鹤楼 1927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井冈山1927年春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四言韵语·红四军司令部布告 1928年秋

红军宗旨,民权革命。赣西一军,声威远震。
此番计划,分兵前进。官佐兵夫,服从命令。
平买平卖,事实为证。乱烧乱杀,在所必禁。
全国各地,压迫太甚。工人农人,十分苦痛。
土豪劣绅,横行乡镇。重息重租,人人怨愤。
白军士兵,饥寒交并。小资产者,税捐极重。
洋货越多,国货受困。帝国主义,哪个不恨?
军民匪党,完全反动。口是心非,不能过硬。
蒋桂冯阎,同床异梦。冲突已起,军阀倒运。
饭可充饥,药能医病。共党主张,极为公正。
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
增加工钱,老板担任。八时工作,恰好相称。
国队待遇,亟须改订。发给田地,士兵有份。
敌方官兵,准其投顺。以前行为,可以不问。
累进税法,最为适用。苛税苛捐,扫除干净。
城市商人,积铢累寸。只要服从,余皆不论。
对待外人,必须严峻。工厂银行,没收归并。
外资外债,概不承认。外兵外舰,不准入境。
打倒列强,人人高兴。打倒军阀,除恶务尽。
统一中华,举国称庆。满蒙回藏,章程自定。
国民政府,一群恶棍。合力铲除,肃清乱政。
全国工农,风发雷奋。夺取政权,为期日近。
革命成功,尽在民众。布告四方,大家起劲。

军 长 朱 德
党代表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1月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重阳1929年秋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元旦 1929年10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1930年1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年2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0年7月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1931年春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大柏地1931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会昌1933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其一 1934年夏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娄山关1934年—1935年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七律·长征1935年2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念奴娇·昆仑 1935年10月

横空出世,
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
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
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
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四言诗 1935年10月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暴虎入门,懦夫奋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3
欧阳修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此词为明道元年(1032)春,欧公与友人梅尧臣在洛阳城东旧地重游有感而作,词中伤时惜别,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首二句语本于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共从容”是兼风与人而言。对东风言,不仅是爱惜好风,且有留住光景,以便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方归。“洛城东”揭出地点。洛阳公私园囿甚多,宋人李格非著有《洛阳名园记》专记之。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垂杨”同“东风”合言,可想见其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天气宜人,景色迷人,正是游赏的好时候、好处所。末两句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地方,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当时”即下片的“去年”。“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

下片头两句深深地感叹:“聚散苦匆匆”,是说本来就很难聚会,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怎能不给人带来无穷的怅恨。“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本人而言,也就是说,在亲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这种怅恨,从古到今,以至今后,永远都没有穷尽,都给人带来莫大的痛苦。“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南朝梁江淹《别赋》)好友相逢,不能长聚,心情自然是非常难受的。这感叹,就是对友人深情厚谊的表现。下面三句是从眼前所见之景来抒写别情,也可以说是对上面的感叹的具体说明。“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今年的花比去年开得更加繁盛,看去更加鲜艳,当然希望同友人尽情观赏。说“花胜去年红”,足见去年作者曾同友人来观赏过此花,此与上片“当时”呼应,这里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说明此别已经一年,这次是久别重逢。聚会这么不易,花又开得这么美好,本来应该多多观赏,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惜?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表现的却是感伤的心情,正是“以乐景写哀”。末两句意为:明年这花还将比今年开得更加繁盛,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分居两地,天各一方,明年此时,不知同谁再来共赏此花啊!再进一步说,明年自己也可能已离开此地,更不知是谁来赏此花了。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即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近人俞陛云称它“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第2个回答  2011-04-07
诗 人:杨瑾
诗 作:下雪了

《下雪了》

下雪了
那些昏昏欲睡
无所事事的人
都涌到了窗户前
模糊不清的玻璃
在一刹那间
显得特别明亮
下雪了
真的在下雪
雪仍然像去年那样下着
像所有下雪的时候
那样下着
雪落在树上
落在汽车上
一辆红色的汽车突然变小了
雪落在地上
那么的轻
有人却听到了雷声

界限
--------小引

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诗。所以我经常换一个说法,我会去询问,诗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考量的主张。因为在我看来,人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件不完美的事情,人怎么可能制造生活呢?实际上只有生活在制造人,诗人也不能例外。
我们为什么写诗,我们什么时候需要诗,这是说不清楚的事情。说不清楚并没什么,让人不舒服的是,我们常常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是价值,什么是问题,搞不清楚诗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比方说,把诗归到生活里是对的,可是,如果我们接着把生活归到主观里或者什么精神家园里,看上去似乎有一种有价值的感觉了,但问题是,由于价值过于主观化,就诗而言,反而在价值的分散中取消了价值。
杨瑾的诗《下雪了》就是我期待中的“就是这样的”好诗。从我对诗的理解角度来看,在人类的艺术追求中,总有一些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因此而不能解释。换句话说,它就是那样的。好诗就是做到了这一点,它尽最大的可能,靠近了那个界限。
但是,如果我们承认诗中的确存在着某种界限的话,界限到底在哪里呢?是什么样的呢?我说不出来,但我可以感受的到,就好像我读到杨瑾这首诗所感受到的,当他写到“在一刹那间/显得特别明亮/下雪了”,我在深夜体验到了缠绕在诗中的那条界限。你不可能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或者是那样的,但从诗人的呼吸中,节奏中,你能够分析清楚它是什么样子。
这条界限是直接限制诗存在方式的力量。杨瑾一定是发现了它,所以,他在诗中写出了“雪落在地上/那么的轻/有人却听到了雷声”绝妙句子。在我看来,中国的当代诗人比较喜欢按照感性的偏好去想象有秩序有条理的世界图象,杨瑾也不例外,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相反,我认为正是因为这样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人的的创造性。
在以价值、界限为主题的诗学思考中,好诗人的思考角度不是每个单独的角度,而是关于诗的整体角度。我相信杨瑾在创作的时候,不会去考虑单独一首诗的存在意义,唯有在这样的思考中,“我”才能退出画面,“我”将以缺席的状态或者说旁观者的状态去重新进入诗。多么纯粹。
“雪仍然像去年那样下着/像所有下雪的时候/那样下着”,杨瑾在这首诗中体现出了良好的语言掌控能力,语气轻松,但又紧密扎实朴素。当然,这些是末节了,和诗人在创作之前的深入思考比起来,算不了什么。
于无声处闻惊雷。好诗,大抵如此。

2010/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