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如题所述

主观题(材料题为主)
1、总体思路:联(联系课本、笔记内容,寻找是否有依托的内容和观点,然后迅速简单记下稿子上)→→找(找回材料,印证材料是否有课本提及的观点,逐一标示出)→→联(对材料与课本吻合的观点,答题时尽量联系用上课本观点、专有名词)
2、具体步骤:明(明中心)→→审(审问题)→→划(划材料)→→联(联答题)
(1)明(明中心):无论题目有多少问,都总是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明确中心后,每问都必须环绕此中心作答,不能脱离。明确中心方法有四:①浏览全部的问题,看从哪一板块、哪一具体问题设题;②紧盯材料的出处:标题、注释(尤其是时间、人物、著作等);③抓住中心句:通常在段或句的首、尾、中;④根据材料大意自己提炼。
(2)审(审问题:三审一挖不分割):
①审清题目能力要求(论?述?比?评?析?尤其是比,技巧性最高)
②审全求答项及分值,依此定分点及观点(答点≥分值)。尤其要注意结合**(如背景)列举(或评价)**(如措施)此类问法,别忘记要答结合后的求答项;
③审准答案来源及答题的范围(如时间)、方向(政治?经济?文化?),以防止答非所问。答案来源有以下三种情况:a、根据材料﹡﹡回答,则答案从材料中即可提炼完整;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则答案既要从材料又要结合课本所学提炼;c、请回答,则答案来源同②。
④挖:尽量挖掘题干的有效信息,答题时务必将之变为答案。例:07年广东高考29
要求用不同的符号将求答项、能力要求、答题范围及方向在题干中一一标示出。
⑤不分割:要将各问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思考,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
(3)划(划材料):根据问题中的求答项,在材料中用不同的序号及线条将各求答项观点分别标示出来。要求:必须要逐段、逐句分析提炼观点,尤其是短材料更应该如此,一句话往往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观点。(一般以句号、分号、省略号为依据;尤其是要注意省略号两侧的语句;部分答案可能就是句子的缩写)
(4)联(联答题)
①运用好“联→→找→→联”公式
②因各问环绕一个中心设题的,所以注意前后问是否有递进关系,前面的问往往为后面的问提供答题的思维方向(或许,回头就是答案)
③简洁作答:点多、面广、话短(答案组织:a、择录材料中的某些短句、字词,但不宜过多抄袭长句;b、联系利用课本的经典结论或观点;c、自己归纳、提炼,尽量用上专有名词、习惯用语。)
④先概括(多用专有名词、习惯用语),后分析;史论结合;
⑤注意格式及版面:点化,标号,求答项等;整洁
⑥不要串题(随意对换题号);不要留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27
一、原因类问题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分析方法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
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
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2、 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3、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
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
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二、认识类问题
题目特征记心中,遇到问题才不懵:
认识启示题,一般不单独成题,往往出现在一个大题的最后一问。从相关历史中得出经验教训、启示、认识是重要的学科能力之一,也是高考命题中非常常见的题型。
“启示”一般由“经验教训”而来,因此,“经验教训”与“启示”,对我们回答相关问题而言,其所要求的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题目要求考生谈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如下几情况:
(1)考查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总体掌握情况,实际就是对相关教材知识、题目所给历史材料的高度概括;
(2)对相关历史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评价,对这类“认识”教材中往往有现成答案可以利用,作答时要先想一下教材中的相关评述,然后再依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补充;(3)由某一具体问题,谈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
(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的现实问题作出预测;
(5)与经验教训、启示所要求内容基本一致。
答题技巧记得牢,作答迅速分数高。经验教训与启示题的作答程序是:
(1)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教材、题目材料及前面几问的答案进行系统,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与材料中涉及这一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好”“坏”两个方面。“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
(2)对上一步所归纳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对内容相近或属于同一理论体系的因素整理合并,并上升到理性高度。因为,只有高度概括,具有理性的东西才能具有借鉴意义,用于指导现实活动。因此作答一定要抓住关键,切中要害。最后成形的答案,切忌各条目间内容相近,或答出内容过于具体,缺乏理性与概括。
(3)最后确定作答内容。经验教训与启示问题,多能通过一定角度与现实相联系,依据题目本身能够得出许多经验教训或启示,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将那些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写入答案。因为,这类题一般而言答案要求不会太长,答出三个左右的条目就可以了,即使我们想多写上两条,也注意作答的顺序。
(4)注意语言表达。由于经验教训或启示,是用于指导现实活动的,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即把“坏”的正过来说。如人民公社化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作答时我们应说:“应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历史认识题依据前面提到几种情况要注意以几点:
(1)对相关历史问题的总体把握,一般可从原因、内容(过程)、影响(意义)等几大方面入手,多数题目是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作出要求。这种认识一定要抓住主干与本质,不能把概括当成缩写。
(2)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评价,不同于普通的分析评价题,只亮明观点,不要展开分析。
(3)由具体问题谈一类问题的看法,其宗旨是要说明这类问题的重要性(由原因与影响入手)、这类问题应对方法(从过程、内容入手)等。
(4)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现实作出预测,要从历史问题的原因、影响入手,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得出与现实问题的相关报道一致的结论。
认识启示题,一般而言与前面几个设问联系密切,因此,一定要注意这一问答案与前面答案的协调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0440244?&oldq=1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6-15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中考历史答题模板,可以记笔记哦!
历史考试中的非选择题设问,一般侧重对原因(背景、因素、条件)、影响(意义、作用)、认识(启示、感悟)的考查。
这些角度可以从下面这些关键点突破:
一、原因类
1. 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与促进。
2.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2)人民群众的努力。
(3)较为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
(4)苏联(主要指建国初期)等国家的援助。
3. 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间经济交流。
(2)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有效的统治措施)。(适用于中国古代史)
(3)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4)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
4. 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1)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2)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1)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备注:特指古代社会)
(2)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备注:特指古代社会)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
5.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
(2)民主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3)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
补充:(1)受外来文明(或原有民主习惯)的影响。(备注:只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2)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备注:只适用于古希腊民主政治)
6. 改革成败的原因。
(1)改革成功的原因:
① 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 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③ 改革的措施得当。
④ 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⑤ 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支持。
(2)改革失败的原因:
① 顺应改革趋势,但是改革的措施不得当。
② 改革推行者个人的局限性。
③ 国际、国内环境对改革不利。
④ 改革根基不强。
⑤ 改革的阻碍力十分强大
7. 大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从大国兴衰过程中我国可以吸取哪些经验?
(1)因素:
① 先进的思想文化影响。
② 政治体制创新。
③ 科技创新。
④ 外国的扶持或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总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抓住发展机遇,适时改革创新,正确处理对外关系,重视经济、民主政治、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国家崛起。
(2)经验:
① 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② 要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③ 要学习和借鉴外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④ 要处理好对外关系,和平崛起。
二、影响类
1. 中国近代化事件的共同影响。
(1)推进中国社会近代化。
(2)促进思想解放。
(3)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
(4)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等。
2. 改革的影响。
(1)成功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土地改革、改革开放)
① 缓和了社会矛盾或克服了社会危机。
② 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社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③ 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文化水平。
④ 巩固了国家统治。
补充:①加重了广大底层劳动者的负担,使其生活更加贫困。(备注:只适用于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
②促进民族融合,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备注:只适用于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摧毁了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备注:只适用于大化改新、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2)失败的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① 使社会矛盾或危机更加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② 经济遭到更大破坏。
③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④ 国家国力衰弱。
补充:客观上有利于先进思想科技文化的传播。
3. 制度、政策、法令等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 有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
③ 促进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④ 社会各方面发展有序进行。
(2)消极影响:
阻碍社会进步,禁锢思想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造成经济发展倒退或停滞,致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4. 战争的影响。
(1)给交战双方带来深重的灾难,双方实力遭到严重削弱。
(2)使人民流离失所,使人民的生命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
(3)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4)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观念深入人心。
(5)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6)促进了文明交流。
5. 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代封建经济、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加速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政治的发展。
(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促进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4)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5)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补充:(1)发展后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备注:只适用于古代封建经济)
(2)对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和国家造成了消极影响。(备注:适用于近现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
三、认识类
1. 对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认识。
(1)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
(3)我们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做一个有思想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2. 制度创新的认识。
(1)是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2)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可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安定,国家统一。
(4)是创新之本,没有制度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5)只有创新型政府,才会形成创新型的制度、创新型的文化。
3. 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2)带来了危害: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生态破坏、高科技犯罪、核武器导致战争规模扩大,战争危害性加深等。
(3)利用科技应趋利避害,造福人类,避免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4. 历史上的人才选拔制度给我们的经验或启示。
(1)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2)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3)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
(4)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5)应树立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
5. 中外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①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②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③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2)外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
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勇于创新,锐意改革,与时俱进。
6. 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
① 发展才是硬道理。
②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③ 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
7. 新中国与近代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1)区别:
近代旧中国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启示:
① 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国家必须发展强大,才能在外交上取得丰硕成果。
② 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③ 必须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坚持和平与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和谐世界。
8. 如何认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
(1)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中国利用国际组织这一平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
9. 对外关系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1)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开展外交。
(3)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
(4)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5)国家之间和则两利,斗则俱损。
(6)外交政策应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
10. 日本发展史的启示。
(1)一个民族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用改革来完善自己,向先进文化学习。
(2)反对民族压迫,捍卫国家独立。
(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
(4)一个民族面对困境时要勇于创新,要有顽强的意志;要走和平发展之路。
11. 你能从英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中汲取什么智慧?
继承优秀传统,注重法律保障,激励创新精神。
12. 近现代众多的发明出自欧美国家,对我们有何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是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的。
(2)青少年应学习发明家们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精神。为祖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自己的最大贡献。
13. 对 20 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的认识。
(1)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
(2)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综合国力的对比。
(3)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消除矛盾,只能暂时掩盖矛盾。
14. 对大国关系发展的认识。
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是主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15. 对当今国际关系的认识。
(1)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2)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3)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
(4)全球性军事战略深入调整。
(5)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提高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应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抵制少数大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行为。
16. 对思想解放的认识。
(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运动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
(2)思想解放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为社会改革和革命等活动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思想基础。
(3)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4)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必定走向衰落,我们要勇于接受并认同新鲜事物,敢于创新,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才能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展。
万能答题步骤
步骤 1:从题干中选取设问对象,即回答的出发点。
比如“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设问对象就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
步骤 2:准确提取设问角度,迅速灵活转化,联系题干对象前、后、社会实际等进行思考作答。
比如设问中出现因素、原因、条件、背景等角度,作答时可以相互对等转换,思考试题对象之前发生事件、社会现状等组织答案。
步骤 3:步骤2依然无法作答时,首先找准设问角度,其次进行对象推理。
对象类推法:主要是同类型、同性质、同领域、同方向等的相关事件的对等联系。
比如,题干设问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原因”如果回答不出来可以类推,首先可以推类到“殖民地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原因”,再回答不出来可以类推“正义战争”进行的原因。
第3个回答  2014-01-21
观点:
第一步:把握试题主旨——总揽全局
  1.重要性:紧紧围绕主题,有层次、有梯度地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重要史观:文明史观(高度)、全球史观(广度)、现代化史观(梯度)
  3.有试题引言时:细读引言→关键词(时、空、事)→概括主题
  无试题引言时:通读材料或细读设问→串联关键信息→概括主题
第二步:明确试题要求——审准设问
  1.精读设问:设问表述→关键词→明确设问要求→清楚设问的主题层次
  2.常用句式:“根据材料……”、“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第三步:细读试题材料——提炼信息
  1.材料结构:通常包括“正文”和“出处”两部分。
  2.重要提示:
  关注每一则材料的出处(可帮助提示和确定答题方向)
  重视材料中的省略号(往往隐去答题所需的关键信息)
  3.提取信息:
  按照设问要求→细读材料→关键句(词)→体会理解→简要整理以备答
第四步:重组考点知识——调用所学
  1.对应历史阶段:根据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对应同一历史时期,回忆形成历史概貌和阶段特征(答题的知识依托)。
  2.调用考点知识:按照设问要求,结合材料信息,重组考点知识以备答。
第五步:规范文字表述——整洁条理
  1.规范化:
  合理安排答题卷面空间
  卷面清洁,字体工整,尽量不涂改
  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
  框内答题,不留空白
  2.科学化:
  运用历史概念,论从史出,有理有据
  广度第一,深度第二
  多角度,短句式,关键词
  先概括,后说明
  1~2分一句话,争取句句能得分
第4个回答  2014-07-27
首先是审题追答

我学的不错,我教教你

审题很重要你得弄明白问的你什么,抓住题点

然后就是对所给条件一步步分析,这一过程要逐句分析,要善于终结,标注题号,好好总结尽量简短,平时好好积累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祝工作顺利,学习进步哦!
满意请及时采纳,你随手一个采纳也会给你带去财富值的。谢谢
O(∩_∩)O

我就这么答的一直是全校第一其它得不想给你复制太空,望采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