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如题所述

  你好:
  1、首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大中型生产企业管理的影响较为突出和明显。例如:传统型企业的管理完全属于靠人的指令有效传达并逐级递减分层模式。其优点是可变性、灵活性、自由性和随意性较强:生产指挥部门下达生产计划要靠人工计算:材料供应、资源供给、生产指挥、计划监管、计划调整、工艺控制、产品质检、完工报告、产品转序若干个管理环节都要在一个总调度室内的几个人来回协调,这种落后的管理结果是极其可怕的。在国营传统大企业工作的管理者都清楚:管理效率是极其低下的;产品质量是没有保障的;管理成本平均70元/每百元产出。国家要拿出几万亿元让全国国企吃饱这一锅大锅饭。绝大多数企业不堪重负,国家已走到破产的边缘。因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国企主要任务是:帮助国家赔钱。企业越管理越乱,国家越管理越穷,以至国务院下狠心招募钦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对国企全面整容、整合手术、大变魔术:一时间翻江倒海。
  有背景资料证明:这一背景的真实可信度:李荣融是国资委成立后的首任主任。在任上期间,他力推央企重组整合,着力于央企在经济中充分发挥主导性、影响力和带动性。李荣融任国资委主任期间,中央企业户数从成立之初的196户减至123户。他的目标是最终使央企数量缩减至80-100家。与此同时,央企资产总额和盈利能力则持续上升。截至2009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1万亿元,年均增长16.74%;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12.63万亿元,年均增长20.8%;实现利润从2405亿元增加到8151亿元,年均增长19%。2006年起,中央企业开始上缴国有资本收益,三年来已累计上缴1371亿元。其中:30家央企包括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中国石油工业总公司等,都是率先使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企业管理的典范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央企迅速转型和管理模式升级的重要关键。
  当面对严峻的经济危机与来自全球化的挑战时,就如同地球上的生物透过演化、克服难关进而实现持续发展一样,“再进化”显然也是企业的转型升级之道。企业要顺利进化转型升级,就要重新审视本身,从研发、制造、销售到服务等整体价值链上可能面对的挑战。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可能,创新思维,重新谋划企业的“再进化战略”。
  2、举例说明:
  自2006开始,东方电气集团作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国家能源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研发中心,在国家科技部等中央部委的关心支持下,认真履行自己的使命,根据国家能源科技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抓住机遇,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发电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把东方电气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重大技术装备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部专家进行了现场质询,经过认真讨论后认为:大型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业,密切结合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需求,提出了大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模式,构建了集团企业多业务、多系统的数字化综合能力平台;在大型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管理的数字化集成技术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批应用软件系统;在开发实施中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信息化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700MW三峡水电、1000MW核电、600/1000MW超超临界火电和1.5/2.5MW风电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大型发电设备的研究开发,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字化综合集成平台在“5.12”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电的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的实践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不可低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