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法律专业

为什么选择法律专业

参考:
人脉变幻无常,财富浮沉易变,知识终会老化,惟有技能可以历久常新。让法律思维与写作技能扎根于你的思维深处,贯彻于你日常的一言一行当中。
  □高云
  法律是一门高尚而神圣的学科,美国当代著名法学家博登海默说过,法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因为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驾驭自然,而惟有法律让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早在古希腊,哲学家和智者们以辩证法寻求人类真知、组织国家政治生活,逐渐形成专门的技术和学问,进而演化成法律,并使其成为一门文明人必备修养的学问。
   理想与现实之间
  法律职业尤其是律师,在外人眼中,是一个身披金色外衣的高尚职业。退者,可独善其身,在个案中实现正义;进者,则兼顾天下,为天下求得公平正义。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当中,时代快速发展,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法律体系初步奠定,法律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乃至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这种种情形都在向年轻人昭示着法律职业远大和光明的前景。
  于是,每年如潮水般的法学院毕业生,个个怀揣着名牌大学法学学士、硕士文凭和各种证书,还有满腔抱负和信心,投身于法律职业队伍当中。以为凭着自己四年甚至六年、七年学成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在法律职业当中大展拳脚,打出一片新天地。
  但是,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有太多、太多的年轻人在法律职业大门外苦苦徘徊。即便是拿到了司法职业资格证书的新人,仍然不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应当如何起步。我见过不少来律师所应聘的新人,虽然手持司法资格证,但对于法律职业和实务技能仍然还是雾里看花,如何与当事人交流、如何思考和分析法律问题、如何设计成本和效益比最佳的法律方案、如何写出既漂亮又实用的法律文书乃至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等,依然茫然不知所措。其实,一纸证书仅仅意味着上天对你过去几个月乃至数年不懈努力给予的肯定和回报,而不是就此为你将来的职业之路铺上了红地毯。你将来能不能在法律职业的大海中自由遨游,会不会被水呛着,需要的不仅仅是你脑袋当中的法学理论知识,而是可以指导你的日常言行的实实在在的实务技能。
   为什么而选择
  人往往身陷困局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还没有做好准备。很多法学毕业生在踏出象牙塔之后发现,自己对很多现实问题的答案还很模糊,例如:在现实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准备什么知识和技能?如何在有偿工作和有意义的工作之间做选择?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
  站在法律职业的大门口,你会感觉到各种诱惑、冲击或疑惑不断。这样或那样的选择,都可以有很多种理由。也许你只会在其中做一到两年,也许就是一生。于是,很多学生不停地追问一些这类的问题,应该读研还是工作;出国抑或留校;我为什么要做出这样或者那样的选择等等。
  其实,法律人的就业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可以从事的职业很多,例如公检法部门、企业法务、律师、教师、编辑和记者等。如果按照工作和生活方式来分,大致可以分为“法学家”或“法律家”两种。
  “法学家”者,可以继续生活在大学校园那种浓浓书卷气的氛围当中,进而思考社会进路,倡导正义;退而教书育人,独善其身,以江平、梁慧星、王利明等人为典范。因其著作等身或者桃李满天下,受人敬重,可以在充满物质和金钱欲望的世界里,给自己留下清高的尊严。
  其次是争取成为“法律家”。即加入体制内从事法官、检察官或公安职业,或在体制外从事律师或企业法务工作,在整合法律资源、帮助当事人在个案中实现正义之余,为个人谋得安身之所,安居乐业直至颐养天年。当然,这类法律职业人通常被称之为“有知识,没文化”的“法律工匠”,故称“专家”。
  “学者”也好,“专家”也罢,存在就是合理的。考究分类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选择。在我看来,任何一个选择,都意味着失去了选择其他选项的机会。反过来看,任何一个放弃,都意味着获得选择其他选项的机会。所以,此类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
  安身立命之本
  什么是安身立命之本?知识吗?不是,它固然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词汇,是力量的源泉。人的一生要学习很多知识,但真正记住和掌握的并不多,大部分会被遗忘或者淘汰掉。尤其是现在的知识更新和淘汰的速度很快,据说全世界的知识每四年更新一代。所以,仅仅持有多少个证书、读过多少本专著或者写了多少篇论文,都只是证明你积累了多少知识,而不是你拥有了多少职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想想卖油翁的钱孔灌油之技和庖丁的解牛之术,你就会明白,职业生存和发展,靠的是专业技能。它犹如空气,难以捉摸,却须臾不可无。经过逐步的学习、练习、领悟,它可以融入你的头脑当中,与专业知识结合,终生受用,永远不会过期。
  专业技能以思维活动为内在核心和基础,外化为写作、沟通、谈判、辩论等多种法律职业活动的技巧和能力。其中,当以法律思维和写作为最。思维是所有职业活动的指导,这点无可质疑。与说话相比,写作更难,因为文字是法律职业人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无论是否说得清楚,你都必须写得明白。所以我只见过说不清楚但写得明白的情况,没有见过写得明白却说不清楚的法律职业人。
  人脉变幻无常,财富浮沉易变,知识终会老化,惟有技能可以历久常新。让法律思维与写作技能扎根于你的思维深处,贯彻于你日常的一言一行当中。一旦幸运之神降临,你就会发觉自己如同一匹经过漫长匍匐潜行的骏马,在穿过幽长的峡谷之后,终于发现前面是豁然开朗的广阔天地,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11
聊天的时候,越来越不想谈及自己的专业了。一是怕别人充满憧憬的向往,二是怕自己承受不住那些盲目的崇拜。其实,法学给予我们的荣耀,已经被毕业后的压力给掩盖。 法学是不是真的如别人设想的那样呢?读法学的人,出去以后就一定是威严的法官,检察官,或者听说是财富丰厚的律师,过上潇洒的生活? 也许,这种可能性是有的。毕竟,优秀的人,每一个行业都会涌现。法学也不例外,我们的师长,很多便是最好的例子。 但,人们之前对法学的认识,很多都是失实的。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中国的法学,正在发展阶段,很多立法不完善。从发展的角度讲,是需要更多优秀的法学家出现。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持上法学专业,像与财富结缘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想。这或许是不现实的。这将会导致,越来越多,其实并不喜欢法学方向的人,盲目的报考法学专业,等到了大学后,又接二连三的后悔莫及。 毕竟,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学习法学这门课。真正要掌握好,生活是一定会很枯燥无味的。甚至会有些苦。起码,心里层面上的压力就不轻。这个,你可以从哈佛大学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介绍中,得到一些启示。 同时,我们不可能因为受到电视的影响而盲目的随从。虽然电视电影,确认能让我们对一些职业产生向往,但那些经过修饰的高大形象,跟现实是有一些区别的。 电视上的渲染,也许在现实生活中,只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小事琐事。通过学习,我们便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许我们一心崇拜的律师,在生活里,也在平平淡淡的做着实在的事情,也有烦恼的时候,也被案子弄得焦头烂额。他们的生活并不如电影演的那么自由与潇洒。 而除了这些少数优秀的法律工作者外,更多的人,即从事法律事务的人,混得并不如意。在从业的初期,有些人甚至因为没有案源,连生存都成问题。 毕竟,从一个平凡的法律工作者,到有名的律师的兑变。并不是一夜之间。因此,在摸索的过程中,挫折在所在免。 如果说每一种行业都会有这些必经的过程。那么,法学的从业资格,门槛是很高的。最重要便是一定要通过全国司法考试,然后经过两年的律所实习,获得律师资格证。而这个考试,是付出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回报的考试。我们知道全国的过级率是很低的。如果用两三年的时间去攻克它,那么我们付出的成本是庞大的。 因此作为一名法学应届毕业生,特别是在高校扩招大背景下,大量学生涌向法学专业的环境下,毕业出来的学生。面临的问题是很严峻的。你的面前只有两种选择,一,坚持不懈的司考。二,改行。当我们变成一个没有专业的人,那么,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我承认,中国的法制还不够健全,需要大量的懂法律的人。这在商业,民事生活中,特别突出。而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也面临着很艰巨的任务,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犯罪催发的网络立法也势在必行。。。。。。。。。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个现状。但是,环境呼唤优秀的人才,但,人才本身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 试想。是谁引导着这么多人选择了这一个专业,却在四年后的今天,变得志气衰落。后悔不已。 今天,当很多人,带着疑问来询问我的时候,我是自豪的。因为,即使在有限的四年里我没有学到多么高深的知识,但,在毕业的当口,面对选择,我也跟很多人一样,迷茫。我不知道,要这样的坚持下去,还是,选择放弃。
第2个回答  2011-03-22
律师出庭的时候很帅!呵呵。法律以后面对的面广一些。法律属于上层建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3-22
因为考公务员相对容易
第4个回答  2011-03-22
随着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 法律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吃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