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评价

如题所述

《红楼梦》这种电视剧,评论起来很有压力,因为它就是一个经典,一部经典评价,一不留神就能当了陈词烂调。我都不知道我该用什么角度来评价这部剧,因为多半都是谁谁谁之后再无谁谁谁,跟着说了,就普通了。

而我却是有点想更加特别一点,那么我从一个比较另类的感受去评论一下这部片吧。

首先,这部剧的演员不可否认是非常成功的,每一个都像是从小说里面走出来一样,剧情在道具准备上也比较细心,每一个场景都准备得很精心。像服饰,演员表情,动作,都很到位,每一个人设都是书中所言一样。


像这里面的皮裘披风,这两样服饰,在那个雪天里面,是用来御寒的,我也就在这部剧里面,看到的古装剧的披风起到了这种作用,其他的古装片里面的这种服饰,总感觉就是用来当配饰用的,单纯用来耍帅,而这部片子里面却不会,并且在衣饰上,能看出来它们真真的是价值不菲。


但是,这部片坏就坏在太精致了,红楼梦跟别的剧不一样,它是可以说是一部古装片,讲大户人家的故事,这种故事精致起来了,就有很多规矩,规矩一多,剧就没有非红迷喜欢的没那么多规矩的东西,所以说《红楼梦》这部剧经典是经典,但它的重播率并不高,因为它不是面向大众化的。甚至有些半懂不懂的人,在吹嘘看红楼梦是一种逼格比较高的时尚。

我看的第一集《红楼梦》,那时候是初中语文老师在淘治我们情操的时候,介绍了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那时候的教学条件不是很好,老师是从自己家里面把电视搬来了,还带了碟机。看那部片的时候,除了林黛玉从轿子里面出来时,那只手比较让我惊艳以外,其他的其实觉得非常的无聊。

然后是黛玉葬花时候的剧情,确实是很美的一种画面,也说得上是唯美,还特别伤感,主要是演员长得美,还演得非常好,才不会引起什么诟病。因为说真的,一个深闺女子,拿个小锄头去埋花瓣,这行为挺中二的。



红楼梦这部片子,在书算名著,在电视算经典,是各路演员争相翻拍的对像。只是陈晓旭的版本着实经典,造成了现在拍的都不伦不类。

总的来说,《红楼梦》这部剧,是很经典的电视剧,但是,因为它的受众问题,注定没法跟同是四大名著改编的《西游记》人人喜欢。红楼梦被后面几代人传颂熟知,其实很多人第一次知道是因为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的去世。才慢慢的对这部剧上心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1
  《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红楼梦》是一部大书。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红楼梦》是言情小说,它言男女之情,以言情而至伟大,必须有一个条件:起于言情,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通常的言情之作常常易于流于浅薄,而伟大的言情则有一个不言情的底子,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红楼梦》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在结构的伟大上。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的娓娓道来。

  一、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与看法:

  1、《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2、中国有四部经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谁不看完这四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3、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

  4、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

  5、《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二、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与看法:

  1、《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2、“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4-04
象征着中国古代小说最高成就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无疑是万绿丛中的一棵奇葩,它是那样红,以至于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伟大著作,全书体现了一种朦胧的民主主义思想。有人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单纯的艺术,不能牵扯上政治。我却不这么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不正是对官场黑暗的揭露吗?秦可卿与其公公贾珍乱伦,尤氏姐妹的惨死,不正是对封建贵族阶级家族的腐朽的抨击,对古代不平等的婚姻制度的控诉吗?曹雪芹花大量笔墨写宝玉抵制科举,不正是对科举制度无情的批判吗?曹雪芹的一生穷困潦倒,历尽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但是,坎坷的生活没有改变他的风骨!雪芹啊,你用那饱经沧桑的手道出了你对那个世界的愤怒!感谢你,雪芹,你让我清醒地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更让我感受到现在社会制度的珍贵。你向往男女平等,对女性有着难能可贵的尊重和同情。你的这部书为闺阁立传,写“脂粉英雄”。特别是像黛、湘、妙、琴那样的女子,你更是用你的心血去塑造她们,从心底里赞赏她们。在男权社会你居然这样赞赏女子,却把男人说成是“泥做的骨肉”,真让人痛快淋漓!跛足道人那一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让我懂得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人不能为了金钱活着;甄士隐一句“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道出了人世间的变幻无常。曹雪芹伟大的原因之一,是它打破了之前那些小说最后结局大团圆的惯性思维。雪芹,虽然你的文字流传下来的只有不到80回,但每个人物的结局你早在之前的文字中做了暗示,我们都能想像最后的结局大概是什么样的。《红楼梦》是部悲剧,书中的人物都有悲剧性结局。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你的人生就是悲剧,甚至那时的每个人的人生都是悲剧呢?,《红楼梦》绝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他是那个社会的缩影,它是曹雪芹一生的心血。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也许,无人理解他,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剧!可惜啊!《红楼梦》80回以后的内容失传,虽有高鹗、程伟元之续,但不论某些“红学家们”给予续书怎样的赞誉,它毕竟不可能与原著浑然天成。所以,一部旷世奇作也成了那断臂的维纳斯,曹雪芹一生的心血都得不到完整的保存,慨叹!几番掩卷哭曹侯……尽管这不是完整的原著,尽管《红楼梦》中有虚无主义思想,但瑕不掩瑜,它绝对是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峰!在我心中,它也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峰!
第3个回答  2011-03-22
毕竟,《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精髓只能在文字上得到最大的体现。
2. 感觉无法超越旧版。因为旧版的演员、导演都是在努力专研红楼梦的基础上演戏拍戏的,其内涵、气质以及整个剧的气质能体现得比较好,而现在的剧连导演都承认自己没有完整的看过红楼梦,怎么可能拍出其中的气质,其中的神韵?此其一。其二,其商业味感觉浓厚了,跟87年版一心一意诠释原著的心境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会在剧中分辨优劣出来的。其三,87版的主要演员选得比较好,首先一个陈晓旭演的林黛玉,就很难超越,因为演员个人气质非常符合,演得也非常到位。宝黛钗凤姐四位演员都非常优秀,演得也很好。新版就不说了,没气质没神韵,宝玉跟林妹妹站一起就像母子俩。
3. 造型失败~~那个锅贴头,让人难以接受。
4. 当然,旧版也有很多不足,比如配角演员选得不好之类的,但也是为当时的条件所限。个人认为,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其剧的气质和与原著的匹配度,不然你翻拍原著来干嘛?

另外,楼主说的什么照当时的来拍是拍纪录片不是拍红楼梦的话让我费解,难道说红楼梦本身是纪录片?其本身就是一本小说,是艺术作品,要拍,就要拍出原著的气质,不然,干脆自己写个小说自己拍去~~~别拿着红楼梦当招牌了。

补充:
楼下的那位,请问我什么时候说红楼梦是凭空想象了,我只不过说它是一部小说和艺术品,小说的确不全是凭空想象,但是是绝对区别于纪录片的,我说的纪录片的意思是指纪实片。

还有楼主,既然你要让大家讨论,我就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感受,就因为我不太喜欢新版,也不用就说我说三道四了,你怎么知道我就没看新版。对于旧版,我也不知道你如何看出来我就很感冒了,我只不过是就我自己的角度相互对比一下。我觉得旧版好些,你觉得新版好些,个人观点而已。并且个人就是认为翻拍名著的电视剧,在优劣上的比较主要是在能否更好地将原著的魅力表现出来。何况是这样一部旷世著作,个人是不太赞成对其进行大的改编的。因此新版要更好,不仅是要化妆、拍摄等更好,更是要把原著人物表现得更加丰满,充分发挥影视较之文字的优势。至于你说拍来拍去都是87版,看起来有没意思这种问题,我倒是想问,红楼梦看来看去都是那本红楼梦,你觉得有意思吗?
第4个回答  2011-03-21
毕竟,《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精髓只能在文字上得到最大的体现。
2. 感觉无法超越旧版。因为旧版的演员、导演都是在努力专研红楼梦的基础上演戏拍戏的,其内涵、气质以及整个剧的气质能体现得比较好,而现在的剧连导演都承认自己没有完整的看过红楼梦,怎么可能拍出其中的气质,其中的神韵?此其一。其二,其商业味感觉浓厚了,跟87年版一心一意诠释原著的心境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会在剧中分辨优劣出来的。其三,87版的主要演员选得比较好,首先一个陈晓旭演的林黛玉,就很难超越,因为演员个人气质非常符合,演得也非常到位。宝黛钗凤姐四位演员都非常优秀,演得也很好。新版就不说了,没气质没神韵,宝玉跟林妹妹站一起就像母子俩。
3. 造型失败~~那个锅贴头,让人难以接受。
4. 当然,旧版也有很多不足,比如配角演员选得不好之类的,但也是为当时的条件所限。个人认为,归根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其剧的气质和与原著的匹配度,不然你翻拍原著来干嘛?

另外,楼主说的什么照当时的来拍是拍纪录片不是拍红楼梦的话让我费解,难道说红楼梦本身是纪录片?其本身就是一本小说,是艺术作品,要拍,就要拍出原著的气质,不然,干脆自己写个小说自己拍去~~~别拿着红楼梦当招牌了。

补充:
楼下的那位,请问我什么时候说红楼梦是凭空想象了,我只不过说它是一部小说和艺术品,小说的确不全是凭空想象,但是是绝对区别于纪录片的,我说的纪录片的意思是指纪实片。

还有楼主,既然你要让大家讨论,我就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感受,就因为我不太喜欢新版,也不用就说我说三道四了,你怎么知道我就没看新版。对于旧版,我也不知道你如何看出来我就很感冒了,我只不过是就我自己的角度相互对比一下。我觉得旧版好些,你觉得新版好些,个人观点而已。并且个人就是认为翻拍名著的电视剧,在优劣上的比较主要是在能否更好地将原著的魅力表现出来。何况是这样一部旷世著作,个人是不太赞成对其进行大的改编的。因此新版要更好,不仅是要化妆、拍摄等更好,更是要把原著人物表现得更加丰满,充分发挥影视较之文字的优势。至于你说拍来拍去都是87版,看起来有没意思这种问题,我倒是想问,红楼梦看来看去都是那本红楼梦,你觉得有意思吗?
······································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最给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