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陪伴的文言文古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1. 关于陪伴的诗句有哪些

留别妻【作者】佚名 【朝代】两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 注释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

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

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

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2. 形容“相伴”的诗句有哪些

1、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贺铸《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译:只有饮酒时看到的月亮和以前一样,和人交相愁苦。 2、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 译: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3、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译:却没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独自纵马游览,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4、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

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柳永《安公子·梦觉清宵半》 译:半夜从梦中惊醒。

静静地一边细听一边屈指数着漏滴声。床前只有将要燃尽的流泪红烛相伴 5、知心惟有雕梁燕。

自来相伴。——许棐《 *** 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译:懂得我心的只有这雕梁上的春燕,飞来飞去地与我相伴。

6、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纳兰性德《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译: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

7、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小窗春到。

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译:梅花从树上剪下来后,倒映溪中的梅枝影也即分成两截,但映在平静似镜的溪水中的梅影却显得更加空疏、自在。

将梅花放置在窗台上,梅花的清香给居所带来了春的气息,独守广寒的嫦娥也将月光洒照在梅枝上陪伴。 8、明朝戏去谁相伴,年少相逢狭路间。

——刘复《夏日》 译:来来去去人那么多却没有人与我相伴,年少时的友情终究是过客。 9、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译:看到你离去不得已潸然泪下,还好有烟霞与我相伴。 10、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

——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译:残夜花香,月满西楼,醉倚绿琴,无人相伴。

3. 含有相伴的诗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天不老,情难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0.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这四句里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的文字(诗经里还有“君子偕老”的词句)。 1.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出自:白头吟 两汉乐府 汉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2.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出处:孔雀东南飞 汉无名氏 汉3.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出自:女曰鸡鸣 诗经 先秦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望采纳,谢谢。

4. 文言点击答案《寿阳曲·潇湘夜雨》.

名称:【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别名:【双调】落梅风·潇湘夜雨 年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双调 曲牌:寿阳曲(落梅风)2原文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3译文 江中的渔火若明若暗,我从梦中醒来,是声声夜雨滴得人心碎难眠.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舟中离家万里,仿佛那不是雨滴,是远离故乡的人思乡的清泪涟涟.4鉴赏 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官江西.”因此这支小令可能是定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 此曲的大意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夜雨灯光之中,游子难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故乡的亲人,不禁落泪如雨,泪水和船外连绵不断的雨水连在了一起.因此,曲子取名“潇湘夜雨”是对主客观情景的统一. 此曲开篇一个“暗”字奠定了全曲暗淡感伤的气氛.“孤舟五更家万里”写了离家之远,孤身之苦.“孤舟”照应“鱼灯”,“五更”照应“梦回”,“家万里”照应 “客”.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远离家人的旅客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为“心碎”之第一层烘托和具体内容的揭示.“是离人几行情泪”,再写出思家的痛苦,它是“心碎”的第二层烘托.闻雨伤心,离情顿生,乃是古代诗词常用的手法.马致远将这种诗词中常有的意境和手法引入此曲,然后有自出机杼,将雨、泪、情、景融为一体.语简意深,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之一.5作者 马致远(1250?—1321?)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名不详,以字行于世.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青年时期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政治理想一直没能实现.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死后葬于祖茔.马致远早年即参加杂剧创作,从事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有“曲状元”之誉.他的杂剧作品见于著录的有15种,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集有《东篱乐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