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 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急求 5分钟之内最好。。。

如题所述

古仁人之心指的是古仁人的思想,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人,大多是以我为中心,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只想到自己却永远想不到别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岳阳楼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7
古仁人之心指的是古仁人的思想,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人,大多是以我为中心,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只想到自己却永远想不到别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2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第3个回答  2011-04-08
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相似回答